● 凌鹏飞
教师教学决策的伦理性探析
● 凌鹏飞
已有的教学决策研究忽视了教学决策与教学伦理之间的联系,从而较少关注教学决策的伦理特性。教学决策具有伦理性,主要表现在教学决策任务的伦理关涉、教学决策过程的伦理嵌入,以及教学决策结果的伦理蕴涵。凸显教学决策伦理性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促进教学决策的有效、呵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提升教学的伦理品性。要保障教学决策的伦理性,可以通过增强教师的教学道德信念、提升教师的道德能动品质、完善教学决策的伦理条件来实现。
教学;教学决策;教学伦理;伦理性
教学决策是“教师为了学生发展,充分利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的信息结构,审慎而自主地判断、选择适应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的过程。”[1]教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实际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走向。相关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在教学决策的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能够作出合理、有效的教学决策,是教师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一定教学智慧的表现。正因如此,教学决策成为教学论研究者近年来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不过,尽管人们已经揭示了教学决策的诸多影响因素,但伦理方面的因素很少受到关注或重视。而从实践角度来看,教师在进行教学决策时应当进行伦理方面的考量并遵循相应的教学伦理规范。因此,教学决策的伦理特性应当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一)教学决策任务的伦理关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容置疑,而教学决策是教师发挥其作用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学决策的主体,教师基于自身的信念系统、外在的环境条件等因素能动地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控。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并实现教学的不断优化,教师应当通过决策妥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教学是一种伦理性实践活动,因而许多决策任务都涉及到教学伦理。比如说,教学资源的分配、学生违规行为的处理、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问题,都与教学伦理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在通过决策处理这些问题时应当自觉接受伦理规范的引领。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决策时面临的问题可以视为一个有待解决的教学伦理问题。而当教学问题是教学伦理冲突问题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教学伦理决策这一特殊的教学决策类型。教学伦理冲突问题的产生,使得教师经常陷入一定的伦理困境。为了走出伦理困境并尽可能地解决冲突,教师必须进行教学伦理决策。可以说,教学伦理决策是教学决策与伦理之间具有紧密联系的集中体现。
教学决策任务的伦理关涉意味着决策结果客观上具有一定的伦理风险。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分配有限的发言机会或者课堂展示机会,是教师时常会遇到并需要教师通过决策来妥善处理的教学问题。如果教师受教学偏见等因素的影响而对于机会资源的分配带有明显的偏向,就容易消解教学的公平性并使部分学生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谨慎而又妥善地处理教学问题,洞察其中可能蕴含的伦理因素或者识别教学伦理问题的存在。为此,教师在教学决策时需要运用自身的教学伦理意识或保持一定的教学伦理敏感性。可以说,只有走向伦理化的教学决策,才能够尽可能规避消极性伦理后果的产生并实现教学决策的合理性,而这是教学决策具有伦理性的必然要求。
(二)教学决策过程的伦理嵌入
教学决策不是一种价值无涉的技术性活动,而是一种价值负荷的活动。正如组织决策理论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所言,“每一项决策都包含有两种要素,分别是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两个方面。”[2]对于教学决策而言,价值要素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念之中。教师对于教学方案或教学行为的选择总是基于一定的教学价值观念。可是,教师的主观教学价值观念并一定总是合理的,它可能具有一定的偏狭性,进而会对教学决策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决策时仅仅依据自身的教学价值观念有时并不可靠,还需要伦理来发挥其价值引领与调节的功能。
进一步而言,教师教学决策的过程需要伦理的嵌入并发挥其规范和评判的功能,这是教学决策具有伦理性的重要表现。为此,教学决策的出发点应当优先考虑学生的利益,或者说,教学决策目标的形成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伦理价值取向。否则,教学决策就会异化为教师为自己服务。不仅如此,教师在制定和选择教学方案时,需要进行伦理考量或者对其进行伦理方面的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证教学行为方案的正当性。另外,伦理反思应当是教学决策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决策方案的实际执行,可能会背离最初的决策动机或生成新的教学伦理问题。只有明确教学决策反思的伦理维度,才能真正促成教学活动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三)教学决策结果的伦理蕴涵
教学决策是一种具有目的指向的能动性活动。从应然的角度来讲,教学决策追求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伦理蕴涵。为此,教学决策肩负的使命在伦理维度上应当得到体现,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案应当能够彰显教学伦理精神。
首先,教学决策追求教学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经常出现由于教师处理不当等原因而导致的教学冲突,进而造成教学阻隔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反,民主、友善的和谐人际关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凸显其道德属性。可以说,教学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由于教学决策涉及到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对于教学决策权的使用需要妥善处理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不仅如此,人际关系的改善与和谐课堂的建构本身也是教师面对的一项决策任务。尤其当在进行教学管理决策时,教师应当着力避免教学冲突的产生并彰显和谐伦理精神。
其次,教学决策旨在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学决策是为学生服务的,它始于教师的教而作用于学生的学。无论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学决策都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教学决策来尽可能地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学决策不仅追求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且努力实现学生的智力成长、道德发展与人格养成。总之,从教学决策的终极目的指向来看,教学决策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全面发展,这使得教学决策具有“善”的伦理精神。
最后,教学决策着力彰显教学中的生命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教学交往因具有教育意义而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会性交往。不仅如此,与物质性交往活动不同,教学交往是一种精神性的交往实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对话、沟通来实现思想、观念、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从而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教学交往方式是教学决策的重要内容,教师选择的教学交往方式应当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作为教育者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思想碰撞所带来的学习体验以及来自他者的真切关怀。也就是说,教学决策不是指向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努力实现教学中生命意义的生成、互动和超越。教学决策的这种结果指向是彰显人文关怀的体现,它具有人性关照的伦理意味。
(一)促进教学决策的有效
受有效教学研究的影响,教学决策的有效性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致于教学决策在不少人眼里似乎是一种技术性、工具性活动。教学决策的伦理性较少引起人们的关注。事实上,伦理性是教学决策所固有的内在属性,也是教师教学决策应当努力彰显的品性。人们更容易忽视的是,有效性与伦理性作为教学决策的两种价值追求尽管存在很大的差异与隔阂,但两者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关联性和沟通性。
教学决策的伦理性是其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换言之,教学决策的伦理化能够促进有效教学决策的实现。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批评的运用为例,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教师需要通过决策来选择是否采取批评以及采取怎样的批评方式。教师需要考虑的是,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批评行为,必然以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公正原则为前提。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教师作出的决策无疑将有助于实现决策的目的并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呵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尽管教师是教学决策的主体,但教师对于教学决策权的使用不是任意的。否则,教学决策将会由于教师的独断或者任性而走向偏失,进而给学生的正当权益带来损害。根据权力与责任相对应的原则,教师在行使教学决策权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一方面,伦理责任具有前瞻性,即责任主体能够预见到自身行为会产生的不良后果。那么,凸显教学决策的伦理性,意味着教师具有先见之明并排除那些会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当某种教学行为已经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时,如果教师具有为学生负责的责任意识,就会通过了解和洞察学生的需要来努力寻求新的行为方案,从而终止这种消极影响。凸显教学决策的伦理特性,意味着教师能够基于自身的责任心而使学生的正当权益得到呵护。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身上的一个案例,也许能够很好地阐释彰显教学决策伦理性的意义。我们知道,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一般使用红墨水,并习惯在学生的错题上面画上大大的叉号,但很少有老师思考这样的教学行为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班里的一个女生拿到批改后的数学作业就哭,这使阿莫纳什维利开始反思作业里面的红线给孩子们和曾经学生时代的自己带来过什么样的伤害。教师如何批改作业,“从表面上看,这是个墨水颜色的问题,但实质却是个教育观问题,因而,选择某一种颜色,或者探索别的途径,都需要深思熟虑。”[3]阿莫纳什维利于是改用蓝墨水标出学生作业中他认为精彩和成功的地方并创造新的作业批改符号;而且,他把学生犯的错误视为自己教学法不成功的结果而留给自己,用红笔将学生的错误抄录在自己的本子里。作为教师的阿莫纳什维利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教学决策,完全是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也是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信心并保护孩子柔弱的心灵。可见,凸显教学决策的伦理性,能够切实呵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三)提升教学的伦理品性
教学的伦理危机问题,近年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研究也揭示或描述了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种种伦理失范现象。例如,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压制、对学生人格尊严的漠视,等等。尽管这种批判有助于人们意识到教学伦理的重要性,但研究者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消解策略进行的探讨显得十分不足。从教学决策与教师实际教学行为的关系来看,之所以会出现伦理失范现象,其直接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教学决策层面缺少伦理考量,或是由于外在的消极性干扰而在决策时奉行片面的教学价值取向。
凸显教学决策的伦理性有助于从根本上消解教学伦理失范现象,进而实现教学伦理精神的复归。能够基于伦理考量来进行决策,是教师具有专业决策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选择道德行为而排除不道德的行为,无疑将降低出现教学伦理问题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凸显教学决策的伦理性意味着教师能够坚守教学的底线伦理以及教学伦理的自主性。面对教学活动之外的消极性干扰,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尊重学生的权利或者以学生的需求为指向,这也是教师具有较高专业伦理素养的体现。
(一)增强教师的教学道德信念
教师信念是影响教学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伦理的角度而言,教师的教学道德信念与教学决策的伦理性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的教学道德信念越坚定,其责任感就越强烈,在教学决策时遵循伦理原则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教师的教学道德信念对教学决策的伦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增强教师的教学道德信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着手。
第一,提高教师的教学道德认识。教师应当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伦理知识。通过教学伦理知识的内化和理解,教师将会拥有较为系统、稳定的教学道德观念。在此基础上再经过教学道德实践的洗礼,教师最终会形成一定的教学道德敏感性。道德敏感性是人对情境的道德内容的觉察和对行为如何影响别人的意识,即敏感地认识到“这是个道德问题”。[4]而教学道德敏感性就是教师对教学道德问题的领悟和解释能力,它意味着教师能够及时发觉教学情境中潜在的伦理道德问题并谨慎选择自身的教学行为。
第二,培育教师的教学良心。教学良心反映了教师履行专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常见的教学道德情感如教学责任感、教学内疚感、教学焦虑感等都与教学良心紧密相关。在情感内容方面,它表现为心安或心不安的体验。在教学良心的作用下,教师会保持高度的自律并及时排除有违教学伦理规范的教学行为。教学良心在教学决策之前、之中和之后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教学良心可以影响教师形成正确的决策动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反思决策执行的结果。
第三,增强教师的教学道德意志。教学道德意志表现为教师在教学的道德目的上具有自觉性、在教学道德行为上具有一贯性、在遇到教学伦理困境时果敢应对。教学道德意志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保证伦理对教学决策的规约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教学道德意志的提升只有在长期的教学道德实践中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有碍自己坚持教学伦理原则的因素,而努力克服这些障碍有助于教师磨练自身的教学道德意志。
(二)提升教师的道德能动品质
从伦理的角度来审视教学决策,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能够对自身的教学道德行为进行调控。“所谓道德行为调控,就是人们根据道德准则和道德原则评价自己的行为并不断加以控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行为的过程。”[5]可以说,教师在教学决策时必须洞察教学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和伦理价值问题,并灵活选择和运用道德准则和道德原则。这意味着,要尽可能作出合理的教学决策,教师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道德能动性。尤其当教师面对复杂的道德情境而进行伦理决策时,更是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为此,应当发展教师的道德想象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一方面,道德想象力对于教学决策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道德想象力是人们面对道德情境时通过在头脑中构造意象来评估可能性并推动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进而灵活行事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我们可以在一种既定情境里发现采取多种行动的可能性,以及预想一个既定行为可能带来的利害结果。”[6]就教学决策而言,道德想象力的运用意味着教师能够洞察教学情境中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性问题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伦理方面的预测与分析,最终选择恰当的道德行为并采取行动。可以说,道德想象力有助于教师形成与他者同情的能力、预见伦理后果的意识,以及解决伦理问题的智慧,这正是保障教学决策的伦理性所需要的。经验反思、价值澄清、叙事交流等,都是教师道德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道德选择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伦理决策所需要的能力。道德选择能力是人们进行道德思维的关键,它是道德主体对不同的道德准则、道德原则进行甄别和权衡的能力。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死板地遵照某种特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原则而缺少必要的权变,可能会产生“道德的不道德现象”。“当行为主体面临多种行为选择的可能性,而这些多种可能性又具有善恶对立性质,或具有道德价值上的差别时,道德选择就是对这些可能性在善恶和道德价值程度上的选择。”[7]也就是说,面对存在教学伦理冲突的情境,教师必须通过价值分析、价值排序来解决问题。而这一实践过程,同时也是教师道德选择能力的提升过程。
(三)完善教学决策的伦理条件
教师作为教学决策的主体,其内在的专业道德素养是保障教学决策伦理性的重要条件。但是,教师教学决策是在多种外部因素作用之下进行的。由于教学伦理规范自身是否完善对于教学决策而言至关重要,因此,要保障教学决策的伦理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决策的伦理条件。
其一,加强教学制度伦理的建设。制度对组织中的个体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同时也具有价值引领的功能,因而制度伦理逐渐成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基于此,将教学伦理与教学制度相结合,对教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师对教学道德行为的选择也需要一定的他律机制。如果将一些基本的底线型教学伦理提升为正式的规则,可以保障伦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进行规约。另外,在教学制度中渗透相应的教学伦理价值取向,对于教师教学决策也能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其二,重视教学程序伦理的构建。教学程序是教师教学决策的重要内容,它的构建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还是一个伦理性问题。事实上,教师对于教学程序的实施经常会涉及到伦理。例如,由于消极情绪等原因,有的教师在没有完全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就采取武断的惩罚措施,这就容易导致教学伦理危机的产生。可以说,教师对学生作出的惩罚决策之所以会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惩罚程序不具有正当性。目前,教学程序伦理在教学伦理研究中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问题极少得到理论层面的阐释。因此,构建相应的教学程序伦理原则并将其纳入到教学原则体系当中十分必要,这将为教师教学决策提供更为全面的伦理支撑。
[1]张朝珍.教师教学决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14.
[2]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M].杨铄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44.
[3]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M].朱佩荣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7.
[4]郑信军,岑国桢.道德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1).
[5]李方伟.小学生道德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4,(11).
[6]郑富兴.论道德想象力及其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11,(4).
[7]李琰,易连云.从道德榜样到道德能动者——教师道德形象的当代变迁[J].教育发展研究,2014,(10).
(责任编辑:刘君玲)
凌鹏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