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及其建设研究

2016-04-14 00:34潘鑫峰
关键词:苏北文明生态

颜 金 潘鑫峰

(淮海工学院 法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5)



苏北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及其建设研究

(淮海工学院法学院, 江苏连云港22200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年计划”,空前地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文章首先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及其特点,提出构建“美丽中国”的苏北画卷,然后描述了苏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最后为苏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建议。

苏北; 生态文明; 建设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后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它不但保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还包括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并将经济的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上升到了绿色经济发展的新高度,它贯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从原始社会走向工业文明社会的进程中,人对自然心态从敬畏转变成了征服,以至人类对当前自然环境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使得自然资源日益稀缺,自然生态环境逐步被破坏。而且在工业文明下,因为价值取向、性格、利益等不同原因,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广大学者认为工业文明走到了尽头,并以此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一、苏北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及其特点

(一)苏北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我国在十七大、十八大会议上,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但却没有具体、系统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全方位的方针和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五年计划,并且在“十三五”规划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江苏省人口密度在全国排第一,人口环境却在全国排最末,经济总量的增加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江苏省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过大,民生问题较多,环境破坏严重,经济产业尚未完全转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日益稀缺与环境压力的日益突出,部分领导人和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缺乏,导致了在同类经济物质大省中,江苏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过于落后。因此,江苏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极其重视,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颁布了江苏省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针对苏北、苏南和苏中经济发展和环境开发状态的区别,江苏省政府特别关注苏北的生态文明建设,将淮安、徐州纳入苏北范围内重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使其在省政府的目标中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对连云港、宿迁、盐城进行督促,使其努力追上其他生态文明发达城市,力求构建“美丽中国”的苏北画卷。

(二)苏北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

苏北自然生态资源和能源资源都优于苏南和苏中地区。首先,苏北水资源丰富,湖泊众多,徐州和淮安境内拥有京杭大运河,徐州和宿迁境内拥有骆马湖等。自古以来先进的文明大都诞生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所以丰富的水资源环境对于苏北生态文明建设有极大的帮助。其次,苏北还拥有大面积的湿地、海洋和森林等多种生态资源,各种生态系统不仅使苏北群众有环境适宜的居住地,还保护了各类动植物的生存,其中对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更是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苏北的矿产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种类繁多。

虽然苏北经济发展存在着起步慢、GDP现状不如苏南和苏中地区等问题,但是苏北可以参考苏南和苏中地区的发展经验,更好地抓住经济发展规律,学习先进的经济发展手段,避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苏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苏北地区抓住发展机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苏北的经济发达程度远不如苏南和苏中地区,但是居民幸福度高于苏南和苏中地区。苏北城市建设不够完善,大部分地区仍然以农村为主,但是这也造就了苏北地区的居民没有过多“纸醉金迷”的恶性思维,大多数地区都民风淳朴,对于生活的要求也低于苏南、苏中这些发达地区的人们。苏北地区大力开展民生工程,着手解决民生问题,加上苏北的居民较易满足,居民幸福满意度普遍较高。

二、苏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一)苏北五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淮安和徐州是苏北生态文明建设比较领先的城市,他们有很多相似点,例如都拥有相当开明的领导人,创新了生态文明理念,加大了环境保护措施,关注了民生问题。近年来,两市的空气质量排在全省先列,居民的投诉量逐年下降,政府坚持环境优先,自动关闭污染严重的厂房,确保把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并且大力开发城市公园、农村森林,保证城市绿色覆盖率逐年增加,并且对公民免费开放,使居民对城市满意度上升。徐淮两市还大力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实行“绿色振兴”,培养新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循环经济。然而他们也有不同的地方,淮安属于生态文明建设比较稳定的地级市,从过去到现在一直保持着优良的生态环境,所以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中,对于民生问题比较侧重。曾经一直被认为是“半城煤灰一城土”到如今的“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徐州,在过去大力开发煤矿资源,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现在徐州市将当年挖煤造成的坍塌地区改造成了碧波荡漾的生态景区,并且免费对市民开放,既确保了环境的改善,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徐州和淮安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徐州生态文明建设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管理体制改革,徐州市建立起了统一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的新体制,并且对绿色GDP实行考核制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透明化。

连云港、盐城、宿迁的生态文明建设比较缓慢,虽然三市都较早地确立了“生态立市”的理念,但是由于许多生态理念过于落后,存在规划不明、导向不清、目标指标模糊等问题,又缺少独立创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一直未能有所发展。苏北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其中连云港和盐城都拥有海洋、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宿迁境内有京杭大运河、骆马湖、洪泽湖等水资源。为了早日跟上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步伐,三市都积极响应实施江苏省“蓝清绿”工程,坚持生态优先,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生态执法监督,广泛宣传生态文化,争取早日完成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

(二)现阶段苏北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1.自然资源的稀缺与经济产业的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北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等总量逐渐缩减,现阶段开采的自然资源不能够满足未来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与耕地资源的稀缺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苏北的经济产业结构没有完全调整到发展绿色经济,产业结构依然偏向重工业,由此带来的高污染、高能耗与低效率问题不能解决,石油和煤炭依然在能源消费中占据极大的比例。能源资源的开采过慢,供应跟不上需求,需要依靠外省或进口来满足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和绿色科技发展缓慢,自主创新过程较长,造成了资源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2.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加大与生态文明制度不够完善

如今苏北的生态环境存在许多问题,没有摆脱高污染的现实状况。在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由于错误的认识,导致许多生态自然保护区遭到严重的破坏;更令人难过的是,部分地区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过分开发生态景区,却没有对此进行保护,造成了开发和游客的双重污染。因此,现阶段生态环境质量难以改善,仍需政府部门和群众共同努力。

苏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不够完善。政府的绩效考核基本是依据经济指标,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造成部分领导为了完成或者加大GDP指标,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发展重工业,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的短期增长。政府财政政策不合理,对环保领域的投资过少,环境治理费用远远不够恢复生态环境的本来面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在生态赔偿、补偿、生态修复等领域没有出台完善的地方法律法规。

3.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有待加强

部分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够保证经济实力和环境质量的同步增长,不能够坚决实行“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的八字方针,忽视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在苏北人口密度与资源环境成反比的现象下,不能把握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够,比如简单地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一些绿色项目上的投入,在城市中花重金种植名贵的花草,将城市打造成绿色城市的招牌。

大多数企业和个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缺乏系统的认识。苏北在江苏省属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整个苏北生态文明理念不够牢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没有真正形成。当地的企业环保意识不强,依然存在“超标排放、非法排污、恶意偷排”等不利于生态环境的行为。普通公民的环保意识也远远不够,对经济状况的判断大多是不主动、不强求的中庸心态。

三、推进苏北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

对于苏北生态文明的建设,我们首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落实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两个率先”的重要思想作为标杆,牢记自然生态环境优先的理念,坚持绿色、循环的发展方式,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引导国民经济合理布局,实行苏北保护生态政策,立足于原生态的保护和优化,坚持“环保优先、标本兼治、分类指导、党政主导”的基本原则,绘就“美丽中国”的苏北画卷。

(一)加强自然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能源

苏北五市政府应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对江河湖泊水网进行保护,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高城乡水系的连通性,并且加快开展“小流域生态治理”,以便减少水土的流失。要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强化对连云港、徐州、淮安等地区污水防治措施,同时要深入推进淮海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对苏北境内的南水北调工程进一步实行“截污导流”工程,并且坚持“海陆统筹”,严格控制“陆源污染”和水上交通运输污染,对主要入海口河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区,确保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的恢复。

苏北的自然湿地资源远远大于苏南、苏中等地区,是苏北不可缺少的优点之一,所以苏北必须要加强对湖泊、河流、沼泽的保护,确保自然湿地生态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对沿海滩涂湿地地区进行保护,新建一批湿地保护区,对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修复和扩大,逐步恢复当初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确保能够积极发挥湿地资源的优势,对濒危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其次,在制度上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积极向江苏省政府提出制定和完善关于苏北自然湿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修复好的湿地资源不会被二次破坏。

随着耕地面积减少和建筑面积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激烈,苏北要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首先,“民以食为天”,苏北要确保耕地面积不能减少,对耕地实施保护制度,规范耕地质量建设,开展新型农业的研发,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确保耕地产量能够有所提高。建立和完善对耕地的监督和奖惩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与耕地争抢优质土地的现象,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效率。其次,要对过去受污染的土地、矿山及因采煤坍塌等废弃的土地进行修复、复垦,尤其是恢复徐州的采煤坍塌地区,以此来加大耕地面积,缓和建筑用地和耕地用地之间的矛盾。最后,除了建筑用地和耕种用地,土地还有森林用地、湿地用地、风景保护区等多种用地。苏北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盐城和连云港这两个沿海地区建成高标准海岸干林带,在2017年底,在苏北五市中要求新建成片林8万亩,进一步完善苏北生态防护林体系。

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苏北现阶段开采的能源资源逐渐呈现供小于需的现象,所以要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科学合理使用能源资源。要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对矿山的开采和地质恢复治理要做到同步进行,对城市中心、名胜古迹、自然风景保护区等地区的矿山要做到安全和环境复绿的统一。苏北要遵从省委的规定,在禁止采矿区内关闭露天采矿区,确保自然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发展绿色科技

21世纪最大的产业就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行业,苏北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跟上时代潮流,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加快形成以服务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但是苏北也不能完全放弃第一和第二产业,而是要把第一、第二产业从重污染、高消耗向绿色、环保、低能耗进行转变。

对于第一产业,苏北应加快循环型和节水型农业建设。要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依赖,推广可降解农膜和有机肥的使用,大力发展绿色的农副产品。苏北各级政府还需要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大力整治,对牲畜家禽和水产养殖中的粪便垃圾进行收集处理,积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回收处理。苏北五市的农村面积大于苏南、苏中,在每年的秋收季节,苏北焚烧秸秆的问题比较严重,容易引起大气污染,造成严重的雾霾现象,所以苏北五市要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防控秸秆焚烧污染。

对于第二产业的治理,苏北政府任重道远。首先,要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工程,敦促工业能源从煤炭、石油向清洁能源转变,采用低碳技术,大力发展战略性创新产业。其次,要积极实行严格的产业政策和节能环境标准,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的落后产业。最后,要强化工业污染防治,进行工业烟粉尘治理,防治工业挥发性有机物。

苏北作为江苏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具有创新意识,努力发展绿色科技,争取在科技上发展核心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能够超过苏南、苏中地区。首先,苏北要积极利用绿色科技的研发优势——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及其相关的个人、组织,集中相关群众的力量,培育新型绿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成苏北绿色科技研究体系。其次,苏北科技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发展科学技术,在循环经济、防治污染、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开展核心技术研究。最后,要对绿色科技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推进节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制度问题,要想成功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加快完善生态制度。苏北要积极利用自己的地位,在江苏省这个大家庭中发出响亮的呼喊。要催促江苏省修订适合苏北现状的条例法规,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苏北各地区还要加强执法监督,对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严厉惩罚,强化环境权益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激励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抛弃重污染、高风险、高能耗,实行绿色经济的地方产业给予资源、能源、价格等政策优惠作为适当补偿,以弥补企业的部分损失,鼓励各地企业积极转型。苏北要积极利用沿海地理优势,与邻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提高国际合作水平,鼓励人才出国培训,学习外国先进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苏北要大力倡导生态生活,积极弘扬生态文化。首先,苏北要利用自身优势,鼓励举行各种生态文明讲座和学术性谈论,汲取前人的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结合,使之融入苏北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培养苏北自身特有的生态文化创新理念。其次,苏北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积极向群众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对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进行曝光。最后,苏北还要注重打造苏北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品牌,扩大苏北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阵地。

[1]金盛杨.连云港建设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及指标体系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24):15-17.

[2]徐民华,王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以江苏省为例[J].党政研究, 2015,(3):99-103.

[3]苏胜利,徐宏宇,董现荣.生态文明开启城市未来—扬州、徐州生态城市建设启示录[J].群众, 2013,(4):25-27.

[4]林祖锐,常江.基于生态文明的苏北新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 2009,(11):93-95.

[5]张巧娜, 朱萍.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报告[J].市场周刊, 2009,(9):50-52.

[6]范颖.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11.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Northern Jiangsu

YAN Jin, PAN Xin-feng

(Law Schoo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nyungang 222005, China)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e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Five-Year Plan”, which unprecedentedly underl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elaborated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utting forward the notion of developing the picture of “Beautiful China” in Northern Jiangsu. The authors then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Northern Jiangsu. In the end, the authors proposed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Northern Jiangsu.

northern Jiangsu;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2016-06-03

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江苏省转型发展中的政府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度研究”(16SYC-072);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政府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度研究——以连云港地区为例”(16LKT07);淮海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政府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S2015004)

颜金(1981—),男,湖南郴州人,淮海工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博士。

D616

A

1672—1012(2016)04—0050—05

猜你喜欢
苏北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