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红 周佩玲 申秀玲 李 平 杨亚平 张振香
(郑州市卫生学校内科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05)
抑郁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艳红周佩玲申秀玲李平1杨亚平1张振香2
(郑州市卫生学校内科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05)
〔摘要〕目的了解抑郁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郑州市3个社区748例老年人进行抑郁、ADL、生活质量及其他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该人群中抑郁自评得分为(14.40±9.05)分,其中无抑郁症状者占61.8%,可能有抑郁症状者占14.7%, 有抑郁症状者占23.5%;ADL得分(23.51±10.59)分,其中正常者占47.6%,下降者占52.4% ;生活质量总分为(27.28±4.64)分,生活质量“良好”为30.3%,“中等”为5.8%,“差”为3.9%。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抑郁自评得分、ADL得分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抑郁、ADL、所患慢性病数量、家庭功能等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从社区、家庭、个人层面采取综合措施,对老年人进行抑郁筛查、干预,重视慢性病防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是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1〕。本研究分析抑郁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1年7~8月,选取郑州市3个社区,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的健康档案对756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48份(98.9%)。年龄60~90〔平均(70.65±8.50)〕岁,其中男326人、女422人;年龄60~79岁583人、≥80岁165人;文化程度文盲128人、小学316人、初中207人、高中及以上97人;是否独居是184人、否564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医保589人、自费159人;月收入<1 000元231人、1 000~1 999元352人、≥2 000元165人;慢性病数量无385人、1种291人、2种55人、3种17人。慢性病患病率由高到低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
1.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小组由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所有调查者均经过统一培训。问卷包括四部分:①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是否独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月收入、所患慢性疾病等;②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2〕:包括20个项目,评分标准:以过去1 w来计算, 每项不足1 d的为“0”分;有1~2 d的为“1”分;有3~4 d的为“2”分;有5~7 d为“3”分。将20项得分相加,总分范围0~60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可能有抑郁症状,≥20分肯定有抑郁症状。③ADL量表〔3〕:包括穿衣、梳洗、进食、上厕所、行走、上下楼梯等共18项内容,每个项目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程度的多少采用1~4级评分法。总分18分为正常, >18分为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④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4〕:包括适应度、合作度、成熟度、情感度和亲密度5个方面,满分为10分,总分7~10分表示家庭功能良好,4~6分家庭功能中度障碍,0~3分重度家庭功能不足。⑤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表〔3〕: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环境适应4个维度,共11个条目,每条目得分范围1~3分,总分在30~33分者说明生活质量良好,20~29分为中等水平,11~19分为生活质量差。
1.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抑郁自评、ADL、家庭功能得分、生活质量得分抑郁自评得分(14.40 ±9.05)分,其中无抑郁症状者462例(61.8%),可能有抑郁症状者110例(14.7%), 有抑郁症状者 176例(23.5%);ADL得分(23.51±10.59)分,其中ADL正常者356例(47.6%),下降者392例(52.4%);家庭功能得分(7.78±1.99)分,家庭功能良好574例(76.7%),中度障碍136例(18.2%),重度家庭功能不足38例(5.1%);生活质量总分(27.28±4.64)分,各维度中身体健康(9.83±2.22)分,心理健康(7.62±1.21)分,社会适应(4.65±0.96)分,环境适应(5.39±0.82)分;生活质量良好者 227例(30.3%),中等者492例(65.8%),较差者29 例(3.9%)。
2.2不同抑郁状况、ADL得分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不同抑郁自评得分老年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差异均显著(P=0.000);ADL正常组与下降组比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维度及生活质量总分差异均显著(P=0.000),见表2。
2.3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为避免遗失信息,将所有一般人口学资料、抑郁自评得分、ADL评分、家庭功能评分作为自变量,分别以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设α入=0.05,α出=0.10,置入多元逐步回归。在以身体健康为因变量的模型中,ADL、抑郁自评得分、慢性病数量是其影响因素;在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的模型中,抑郁自评得分、ADL、家庭功能、月收入、慢性病数量、文化程度是其影响因素;在以社会适应为因变量的模型中,抑郁自评得分、文化程度、ADL、家庭功能、慢性病数量是其影响因素;在以环境适应为因变量的模型中,性别、抑郁自评得分是其影响因素;在以生活质量总分为因变量的模型中,抑郁自评得分、ADL、文化程度、家庭功能、慢性病数量是其影响因素。见表3。
表2 不同抑郁状况、ADL得分老年人生活质量单因素分析±s,分)
表3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748)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老年人抑郁程度较轻, 有抑郁症状者占23.5%,与廖红研究结果相似〔5〕,而ADL较差。本调查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均分处于中等水平,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多数没有患慢性病有关,慢性病会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6〕。
晚年抑郁症因为其严重后果而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要求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减少发生。例如确定与抑郁症有关的因素,包括功能性残疾,生活质量的缺乏和慢性疾病,可以用来指导干预,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7〕。ADL下降与慢性病影响有一定关系,应积极进行慢性病的防治。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慢性病数量、家庭功能也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多个维度,与陈德喜等〔8〕研究结果相似。大多数老年慢性病对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是否患慢性病及数量对生活质量的各个领域都有影响〔9〕,而家庭功能的健全与否也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此外,文化程度、收入、性别等人口学资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从社区、家庭、个人层面采取综合措施,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制度,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满足老年人心理卫生服务需求,进行心理评估和抑郁筛查,并早期干预,重视慢性病防治。改善家庭功能,社区护士可对老年人进行家庭评估和护理干预,给予必要的心理、技术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加强老年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4参考文献
1Lim AT,Manching J,Penserga EG.Correlation between family APGAR score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Filipino elderly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1;53(3):278-83.
2洪伟,张南平,陈惠玲,等.老年肢体残疾患者抑郁状态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5):391-2.
3张小燕.老年护理〔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4-6.
4张惠,刘堃.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家庭功能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32(22): 4974-6.
5廖红.老年抑郁的特征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5):33-5.
6张琳,宁艳花,姚丽,等.银川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2):162-4.
7Peltzer K,Phaswana-Mafuya N.Depress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older adults in South Africa 〔J〕.Glob Health Action,2013;6:1-9.
8陈德喜,高月霞,陆青云,等.南通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32(23):5226-8.
9Campolina AG,Dini PS,Ciconelli RM,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functional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among elderly people with a chronic disease〔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1;53(3):278-83.
〔2014-09-10修回〕
(编辑杜娟)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5-1179-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71
通讯作者:张振香(1961-),女,硕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老年护理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22400430150);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项目(2011020087)
1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郑州大学护理学院内科教研室
第一作者:李艳红(1976-),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老年护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