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囧事小记

2016-04-14 06:54田泽刚
教师·上 2016年3期
关键词:歧义语气婆婆

田泽刚

就在语文早自习快要结束,当我从讲台前正沿着走廊慢慢踱向后门,准备离开教室的时候,走廊右边倒数第二位的洪XX同学,突然很有礼貌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把头尽量凑到我的耳边,用一种试探的语气轻声问道:“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好吗?”

“当然可以!”我用一种亲和的语气马上回答道。当时脸上明显带着生意人那种好久没有生意而突然来了一位客人时的惊喜神情。因为现在的高中生,语文早读一般是不会主动向老师提问的。有学生能在早自习上主动提问,可说是老师莫大的“荣幸”。

“老师,你给我判断一下,这个句子有没有歧义?”

从洪XX同学扑闪的眼神里,我下意识地感到,他是有意要考考语文老师。于是我用一种谦虚的语气说:

“你说吧,让我判断判断!”

“巧巧的dīādīā(婆婆)生她的爸爸。”他提高了音量,一字一顿地大声把这句话朗读了三遍。

这时,教室里沉沉的读书声戛然而止,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都直直地盯着我和洪XX,眼神中一个个似乎急切地想看到一场“师徒对擂”的好戏。

面对全班50多双急切观望的眼睛,当时的我确实心里有点慌乱。因为我刚刚接手这个高三班不久,与学生彼此都还不很了解。洪XX同学的提问,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语文题,它更是一道试探老师的面子题,它在很大程度上考量着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学识和功底。第一次解答学生的提问,决不能在学生面前露怯和出错。而且我猜想,当时洪XX同学手中肯定抱有标准答案,不然,他不会这么“大胆”地提问。只要我一说错,他肯定会当面质疑与反驳。于是我在脑子里一边快速地思考这个句子,一边不时用微笑的眼神环顾着全班,以舒缓我当时有些紧张和焦虑心情。约摸两三分钟过后,我用一种商量的口气,当着全班同学给出了我的答案:

“这个句子应该没有歧义。”

洪XX同学一听,就表现出明显的不服。大声争辩说:“老师,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巧巧的dīādīā(婆婆)生巧巧的爸爸。二是‘巧巧的dīādīā(婆婆)生巧巧dīādīā(婆婆)的爸爸。”

听洪XX这么一质疑,当时全班学生一阵哗然。有的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桌子,有的竟然兴奋地吹起了口哨,眼巴巴地等着看老师的好戏。

当时,我并没有急着与洪XX同学辩论。只是缓步走上讲台,将洪XX同学说的两个句子板书在了黑板上。然后清了清嗓子,拿起一支粉笔,一边用线条标示,一边用一种商量的语气详细解释说:“洪XX同学提出的这个句子,从语法形式上看,确实存在着两种语义。从语法上说,这两个句子都是对的。但从句子的内容来看,第二个句子的意义是不存在的。因为从客观事实来看,巧巧的婆婆是绝对不可能生出她自己的爸爸的。所以这个句子不成立,整个句义没有歧义。”

听到我在黑板上详细地分析解释后,只见洪XX同学不断地用右手摸着自己的后脑勺,想争辩又没有合适的理由,便很不好意思地坐了下来。从他当时的样子看,他手里并没有标准答案,只是他对这个句子的一时兴致而已。

听完我的分析后,全班学生有的点头,有的私语,有的会心地微笑。下课铃响时,一个个有说有笑地走出了教室。

作为教师,我们不是先知先觉者,不可能成为“万事通”“全能者”,特别是在当今网络盛行的时代,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当遇到学生在课堂上向我们“发难”时,我们除了靠平时不断修炼出来的扎实知识功底外,还要学习一些“解难”的方法与策略,尽量不在或少在学生面前露怯。这一方面能维护自己在学生心目的“师长”地位,树立自己的威信;另一方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对老师的钦佩感和一定的神秘感。我们决不能因为怕露怯而不懂装懂,甚至去敷衍搪塞学生;更不能“以其昏昏,使其昭昭”,教给学生一些错误的知识。我们要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发难,制造“囧事”,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在师生的互动式质疑与探究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歧义语气婆婆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eUCP条款歧义剖析
注意说话的语气
别把婆婆当成妈
English Jokes: Homonyms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角——兼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