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窈淑 匡易才
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学生由口述一件简单的事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由仿说到“我口说我心”。在教学中,我按照“漫说、对说、仿说、创说、演辩”的层次来推进口语交际。
一、漫说
漫说就是随意说,不规定内容与时间,学生只要能大胆说出来就可以。这种训练方式能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向“敢说”的目标靠近。学生全员参与,可以说新闻,说笑话,说故事;可以说身边小事、国家大事;也可以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每次漫说活动,教室里好像锅里煮沸的开水,冒出了充满各种声音的气泡,真是天南地北,无奇不有。看似简单的说话,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能慢慢提高。这种训练方法对那些平时不敢说,不爱交流的学生有较大的帮助,他们在漫说中找回了自信,体会了快乐。班里一位有点口吃的男孩子,平时不敢讲话,怕同学笑话。在漫说训练中,他尝试着给同学讲一些简短的笑话故事,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自己的口吃竟奇迹般地好了,说话越来越流利了。
二、对说
你说我听,我说他评,相互说,相互议能让信息得到交流,口才得到锻炼。学生可以两人一组,三人一组,也可以多人一组展开对话,要求实话实说,说评结合。学生既能锻炼口才,又能相互学习各自说话的优点,了解自己说话的欠缺,做到取长补短。对说的内容可以由学生商定,也可以由教师确定,注意每次对说的主题应该有所不同。记得有一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发现同学的优点”,我采用对说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的学生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灵感受到的对方的优点淋漓尽致地说出来,听的学生受到很大鼓舞。一个学生感慨:“没想到在同学心中我竟然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一定发扬自己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让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特别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两位曾经是“死对头”的学生恰好是一组,他们平时相互诋毁对方,看对方不顺眼。我亲自参与了他们的对说过程,学生甲首先打破沉默:“其实你心地善良,上次看见你将一只掉下窝的小鸟小心放回窝里,要知道那是我摇下来的。”学生乙接着说:“你力气真大,拔河赛能取得第一名,你功不可没。”没想到对说竟促成了一对“冤家”的和解。
三、仿说
凯洛夫说:“模仿是知觉在行动上的直接反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喜欢对自己所读的语言材料进行仿说,对优秀的儿歌童谣进行仿唱,对他人的神态、动作进行仿做。教师经常让学生进行仿说,能让他们记住原语言的特色,实现语言的迁移,将原语言转化为自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力。仿说训练应注意阶梯层次,首先让学生仿说句子,接着让他们仿说一段话,然后让其进行篇的仿说。这样分级递升,逐步提高的过程易于被学生接受。抓住课文中一些富有特色的句子进行仿说,不仅能丰富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课文。如教学《荷花》时,我抓住“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一句式让学生仿说。一句句富有想象力的句子在班里涌现出来:“小鸟落下来,告诉我大自然的神奇;青蛙跳上来,告诉我水底的奥秘;孩子们唱着歌儿,告诉我生活的甜蜜;小树叶围过来,告诉我旅行的趣事……”孩子们成了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小诗人,将拟人句运用得如此惟妙惟肖。再如教学《翠鸟》时,我抓住具有明显“总分”结构的一段话进行仿说,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原文是“翠鸟的羽毛十分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学生仿说:“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有的在做游戏,不时传来嬉笑声;有的在打乒乓球,时而传来一阵喝彩声;有的围在树旁听故事……”不用教师作过多的讲解,总分结构的“影子”已悄然潜入学生心中。
四、创说
创说能开拓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创说融入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意识,扩大了学生说话的空间,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度。教师要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创说的天地,让他们在自己的创说王国展翅翱翔。在创说训练中,我采用“以奇引说”“以新带说”“以疑促说”的方法,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跨入创说天地。如教学《丑小鸭》时,我设计了一个疑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开展创说活动。一时间各种版本的“丑小鸭续集”诞生了。“丑小鸭给生病的猎人衔来仙草,挽救猎人的生命……”“丑小鸭从遥远的高山上找来能变出万物的宝盒,让贫穷的农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丑小鸭拔下自己的羽毛插在鸡妈妈的身上,鸡妈妈也能飞上高空……”我情不自禁地惊叹:孩子们都是“小小安徒生”!
五、演辩
我在班里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演说辩论,让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紧跟生活与社会实践,达到质的飞跃。教师要将演辩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口语化融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演辩训练中,学生通过主题演讲、专题辩论、时事评论等形式陈述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的态度,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如针对社会上热议的“老人摔倒后该不该扶”这一主题,让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辩。学生分为正反两组,像辩护律师一样搜集对自己有利的论据进行唇枪舌战。孩子们在争辩中锻炼了口才,明白了事理。
(作者单位:湖南省双峰县锁石镇锁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