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胜霞
高效课堂:回归本真,追求高效
文/倪胜霞
教学质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而课堂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构建“以最少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效益的高效课堂”更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江苏省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从教育宗旨到教学理念都在不遗余力寻求创新和突破,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到“教学相融、当面点评”,到“问题导学、本真课堂”,一路艰辛,一路摸索——真正的改革其实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到教育的原点,而课堂的“高效”就是要回归本真。笔者就语文课堂上“打造本真、追求高效”实践与探究谈一些体会。
创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初衷都是美好的,过程也是艰辛的,但效果未必就是最好的。而任何一节高效课堂必须遵循“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这个原则还必须是常态形式出现,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是相吻合的(不排除老师适当引导在先的做法)。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保证让学生思维在先的呢?笔者认为高效语文课堂的第一步就是提倡学生预习在先,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授课。在大多数师生眼里,预习是一种形式,是走过场,仅仅是语文课堂上可有可无的环节。但其实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习惯,从而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不同的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对教材的把握也不同,问题的切入点也就不同,也因之而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甚或不同的教学风格。当然,这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必然是和教者苦心孤诣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研读学情和丰富的学养分不开的。事实证明,中心问题的确立和适时切入使一节高效课堂已成功了一大半。衍生的问题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诱导得法,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层次的探究,这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让学习真正地发生,课堂的高效也源于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老师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个老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比别人更突出。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差异资源,合作共享,彻底抛弃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或设计,提高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行到当行处,止于当止处”,中国人最讲究度。其实教学亦如此。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任何一节课,师生的活动都要“行止有度”。目前,盐城地区正如火如荼开展“让学引思”课堂模式,让时间、让空间、让机会、让精彩,以学生为主体成为教学的出发点,无疑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的大胆尝试。但当大家轰轰烈烈“让学引思”的时候,有多少老师冷静思考过“让”的度在哪、教师“导”的度在哪的问题呢?其实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得要有度,“让”得要到位,教师的“引”也要“引”得要得法,“引”得充分,遇“愤”则“启”,遇“悱”则“发”,这才是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要协调好“让”与“引”的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紧扣“让学引思”理念的初衷,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做到“行止有度”。
语文课程改革的美好愿景就是让语文课堂变成人文的、灵动的、诗意的、焕发生命力的舞台。在这里,生命与生命相遇,智慧与智慧碰撞,心灵与心灵交融;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感到自己的存在,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个人都能聆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