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中学 李莉莉
巧析诗歌的章法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中学 李莉莉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律诗是以“联”、绝句和词是以“句”、古体诗是以“偶句”为起承转合的常式单位的。凡作诗词,要“一步一态,一态一变”即“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励语(沈谦《填词杂说》)”。所以我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从诗歌的起承转合入手,遵“路”识“真”。一方面总结如何解答关于诗歌结构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从诗歌的结构特点切入,更好地鉴赏诗歌。
尽管古典诗歌起式的形态各异,但都是为了振起全篇。其作用一般会有:触景生情,依景叙事,烘托情感;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营造某种氛围;总领全词,直陈胸臆,开篇议论;点明诗意;铺垫,引出下文;比兴手法的运用。这些作用大致围绕描写、抒情和议论这三种表达方式展开的。
例如2011年浙江高考卷: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问题】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爱新觉罗氏,彼时有可能是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开篇就议论,点明写作意图。
一般而言,承句多为写景或叙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2006年安徽高考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问题】“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作用类似于现代文阅读里的过渡句,比较好理解。
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
例如2008年江苏高考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问题】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这首诗的颈联在内容上出现了转折,诗人没有停留在颔联的描写上,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而是把目光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顿时视野开阔,气象恢宏。了解了颈联的转折作用,在答题时会将六朝的盛衰放在广阔的自然背景中考虑,人事会兴废,而自然是永恒的。
古人曾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俊”(《填词杂说》),“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尽。”(刘熙载《词概》),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的作用。
例如2009年天津高考卷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 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问题】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这首诗的尾联,告诉人们只有真心爱竹、护竹,不去“剪伐”,摧残可爱的新竹,它一定会自然生长到拂云之高。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使自己能“致君尧舜上”,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此篇咏物之作,前三联在描写竹子,而到了尾联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点明写作意图。
以上是分别从起承转合四方面来鉴赏诗歌,而整体感知诗歌,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考试题。
例如2011全国卷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问题】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这首词开篇点明时间是“秋阴时作渐向暝”,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渐渐昏黑。“云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夜已黑。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傍晚,一人伫立庭院,听寒声阵阵,雁鸣凄厉;夜深,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以时间变化为线索串出诗人情感脉络。
再例如2011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问题】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这首诗的构思脉络,围绕的核心是忆李白,按照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开篇一定要从为什么想李白写起,因为李白的才学,接着写李白的诗歌风格,再转折到对李白的思念,最后告诉大家想和李白干什么,酣酒论诗文。同时“忆”也是全诗的线索。
虽然考查诗歌结构的高考题不是很常见,但一旦掌握其脉络,自然抓住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攫其经络,洞晓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