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 赵秀英
师友和谐互助小组模式下的高效课堂如何备课的一点体会
⌾黄莉 赵秀英
课堂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授课模式的变革应运而生。在师友互助高效课堂模式下,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的导语是否明确有效,学师和学友活动开展得是否深入,学习效果是否达标的反馈,充分备课是决定这节课是否真的有效甚至高效的前提。
师友小组模式;高效课堂;环节;备课
我所在的学校强力推进“师友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课改”教学模式整整一个学期了,从最初的抱怨抗拒,到外出学习考察,之后的探索实践,再度怀疑自己,开始读书思考,逐步改变接纳,发现问题,找寻解决办法……到现在有时上一节真正高效而又有活力的课,自己身上久违的那种像新教师一样的事业心再度被激起。从我自己的教育观念上,发生了螺旋式上升的转变。
教育者都知道,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可是在这个学期,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开学初的一两节总是不尽如人意,然后越往后上的课就越来越流畅,得心应手了,渐渐地也认识到认真备好一节课的重要性。如果课前准备足够充分的话,课堂各环节衔接的完整紧凑,自己的语言经过锤炼组织得到位,那么这一节课的状态就是流畅、紧凑而且完整的,其课堂效率就会非常高。我们一线教师有时候会抱怨工作忙碌、杂事太多,哪有时间那么充分的准备?可是授课才是教师最本质的工作,如果因为其他事情把充分备课的时间都挤占了,岂不是本末倒置?!想想以前的种种借口不禁汗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自己一定会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课堂的准备进行研究和实践,对课堂中的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要考虑周全,力求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效率。我们在上课之前,不光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学法,备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为上好一节课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政治课上进行师友互助教学模式的突破,教学环节的优化,是我从教近二十年以来的第一次的大胆创新。
第一环节,时政追踪----学友谈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学师新闻评论,教师或点评或补充。这个环节其实我的传统课堂上始终都有,只不过是两个学生各自为政,自说自话的播报新闻,现在是师友合作说同一件新闻时事。这是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能力。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我把最终的量化评价权利也下放给学生。不仅给出分数,还要要求从准备的态度,内容的选择,播报的声音站姿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上台播报的师友组自己心服口服的接受这个成绩。看似这个环节全都放给了学生,没老师什么事,可是对学生说的新闻事实想做点评,就需要教师心里对当下的新闻时事有个大概了解。更有一些学生初次播报新闻的时候,需要老师的帮助,比如选题和评论角度和高度的指点。这靠的是平时的积累,也是一种常态的备课。
第二环节,互助探究----教师用演示文稿出示导学提纲,强调重点,学生看书自学,之后师友互讲。简单的学友讲,较难理解的学师讲,小组有困难的全班交流时解决。教师出示典型材料,创设情境提问,深化理解,规范表达,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
最初用这种模式上课时,我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根本不会读书,不会标注知识点,大部分人都在无所事事,呈现出等靠要的现象,真是令我很发愁。私下里和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交流,寻找自己的原因,发现其中有很大的是自己的因素。我在导学提纲上的问题,最初就设置成开放性的,不仅需要学生读书,要需要在读书的基础上站在一定高度上总结一下才能回答问题,对于从没自主学习的孩子们来说是太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改变了问题的方式,把开放式问题,变成填空,自主阅读解决的是最细碎的知识点。在下几个环节,再逐步体系化。把填空题变成简答问答,变成相互间有联系的知识要点。问题难度降低了,让每个学生都觉得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一些问题,才可能动起来。
在对学生的指导语方面,我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最初的“自主阅读课文,标注以下重要知识点,师友互相检查”,到“自主阅读课本第几页至第几页,第几行,标注以下重要知识点”再到现在的“自主阅读教材P92-95,细读大字,快读小字,浏览图片,积极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后比比哪个小组回答得好。”每次修改的提示语都一步步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
另外在自学环节,还需要在细节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比如怎样拿书,怎样用笔,怎样做标记,用什么样的符号等等。一步步让学生慢慢适应自主阅读的过程,并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第三环节,巩固拓展---学生先自主完成基础性习题,教师出示答案,师友互相批改讲解。学师间,学友间相互提问质疑,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新思维。最初的备课只是侧重于老师怎样的形式出示答案,怎样点评,随着不断深入,这个阶段也安排了时间限定。
在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完成后,我会根据学情出示综合性习题学生自主思考,师友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并进行学法指导,总结习题中蕴含的思维方法或者答题技巧。比如在消费者拥有的几项权利的记忆时,和学生把它们总结成为一句类似广告的话:“重情偿选平安”使得每个学生都准确无误说出六项权利。
第四环节,总结深化---师友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全班交流,教师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体系,强调重点,评价师友表现。每次这个环节备课的时候都有,但是上课的时候,很少能真正落实这个环节。为了强调当堂课的重点,我把教师归纳知识提前到了巩固拓展环节的前面,在初步强调本节课重点知识之后,再做综合性习题,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几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仅表现在教学模式和行为的改变,更是心态上的改变。在最近一次中学政治学科的片级研讨活动中,一个校长的讲话也让我大受启发:课堂教学改革中不可能没有问题,也不可能通过研讨就把这些问题完全解决了。在探索和实践的不断深化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了。一种新的东西被人接受总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出现问题,抱怨和推脱不能解决,但是经过学习和与他人探讨交流,对能解决问题就可能有启发。在我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就会带来新的思考和探索。比如把握不好的几个环节的流程,我就把这四个具体的环节做成了一个课件模板,结合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制作和修改,不断完善。
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备好学生,才能备好课。做好师友小组的培训,分析学生的长处和缺点,掌握学生易犯错误的点,及时找出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随着自己高效课堂的模样初成,我又看见了新的问题,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教学案列的精选、学生活动的开展,量化评价的深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市昌平区南邵中学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