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数学的魅力 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体验、感悟数学的策略研究

2016-04-13 18:36:31邱艳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邱艳红

体验数学的魅力 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体验、感悟数学的策略研究

⌾邱艳红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体验学习,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感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经历、体验、感悟和实践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体验;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体验,以实践活动与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对实践与经历的体会,使主体学会反思,把握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体验学习,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感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经历、体验、感悟和实践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对此,联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小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学习情境,这样可以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比较乐于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数学、学习数学,有趣的数学问题更能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更易引发他们积极地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二、在实践中感知、体验学习内容

心理研究表明:儿童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这种形象思维是借助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产生的,如果离开了客观实际,表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简而言之,“感知、体验”之法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的情境,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感知、动手操作,尽可能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动一动、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

例如教学“面积”中感知面积概念的“物体表面有大小”,我就安排了以下感知、体验活动:

①用手摸一摸桌子的面、凳子的面、课本等的面,比一比它们表面谁大谁小?

②拿出1元硬币和1角硬币,再比一比它们表面大小。

③请一名学生走到讲台前显示自己的手掌;师同时也显示自己的手掌;合掌后让全班学生比较两个手掌表面的大小。

2.“说一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

“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提供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体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通过“说一说”活动,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知识。

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孩子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说1千米就是1000米;有的说他走两步是1米,1千米大概要走2000步等。我再问:学校到哪个小区有1千米呢?让大家讨论,从而建立了空间观念。

三、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

合作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分工协作能力都是有所提高的。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的知识远比手把手教会他们“是什么”要重要。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正是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都有意识地创设了适于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情境,才使他们从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思维水平和能力方面也有了更大的提高。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一种社会性认知活动,互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能更好的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的创设机会,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构建平等自由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不再是严肃紧张而缺乏乐趣的学习场所,而是一个宽松的智力游戏乐园。把教师当作朋友,把同学当作伙伴,把思维体验当作是自身需要,彻底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自主地深入参与构建的全过程,用心体验知识的意蕴。

四、重视过程教学,感悟数学价值

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被简化,只保留了精炼的、本质的逻辑结论,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学结论”、“用结论”的过程,很难从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将数学还原成“未完成的数学”来展开教学,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我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没有直接给出物体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测量长方体盒子的体积以及盒中黄沙的体积,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比较、讨论,理解容积的概念,探究得出容积的计算方法。接着通过对“饮料为什么不装满瓶”?“饮料盒上为什么写的是净含量”?等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亲身经历、主动探索,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循环学习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意义,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实用价值。

五、挖掘生活素材,实现数学价值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现在课本中呈现的教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展,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潜在的资源,大胆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内容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总之,感知、体验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充满感知、体验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从而让数学学习成为孩子们愉快的生活。当我们引领着孩子们进行积极有效的“感知、体验学习”时,当每一堂课进入孩子们的生活时,我们的数学教育才实现了它所拥有的价值——数学来自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1]李敦杰.关于“体验式”教学形式的研究.教育探索.2009年07期

[2]吴玉林.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沧桑.2009年04期

[3]张恩明.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教书育人.2004年12月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新民小学 733399)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护患情境会话
漫生活?阅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