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探析

2016-04-13 18:36:31朱水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语文

⌾朱水梅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探析

⌾朱水梅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认识语文、了解语文的真正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受到语文熏陶的开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重视自己教学语言的锤炼,讲究给学生以教学语言的美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并对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特点

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年龄小,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他们起着师范启蒙作用。小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无法有效区分正确事物与错误事物,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全盘接受部分错误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要规范教学行为,以严谨的语言表达,指引学生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小学生要养成优秀的语文能力必定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要依据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性及生理状况施行有效的语言教学,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不同体裁的课文,他们都具有能够渗透到小学生的生活中的特点,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些比较有内涵的文章。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初期,受年龄、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会在多数教学内容下表现出一种好奇、求知的心理。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内容应体现出本班级同学的好奇心理,通过将死板的课本内容灵活化,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部分稍高年纪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对于某些具有抽象性的题目,可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为文章设定一段具有过渡性质的对话,帮助同学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透彻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使语言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转变,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涵,使教学效果更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分析

新语言自产生之初,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最新动向,体现社会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学语文课堂能否吸引学生,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通过语言才能体现出来。以下是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几个显著性特点: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小学这一语言学习的昀佳时期,学生的学习基本靠模仿进行,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口语教学中必须规范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语言。例如有些老师受先前教育的影响,容易出现“南腔北调”的现象,因此,所有教师都要通过“全国通用普通话”考试,保证在教学过程使用标准普通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中成长,推动学生语言的顺利发展。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学过程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所以教育本身也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扩充学生的语文知识、细腻准确传达、合乎科学情意。教师要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另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抓住重点,凸显精华,不仅要做到在精处泼墨如水,还要做到在次要处惜墨如金,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无限的知识。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可接纳性 亲近的教学语言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与语言相关的生活情境,更容易被学生吸收和理解。在语言方面,很多的专业词汇应当避免使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应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儿童熟知的方法进行,多使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表达形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比较习惯形象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注意语法的简易和词语的通俗易懂。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要稍微强一些,所以,教师的口语可以稍微严谨、深刻一点。

4.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小学生是好动的,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教学过程也必须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小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与小学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相适应。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能言辞虚浮、矫揉造作,要能够保持自我本色。教师应为小学生创设一个以生动性语言为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形象的意境中去切身感受体会,去解其惑,得其道,感知教材,理解作品,不断地解决自身的疑惑进而理解文章,昀后使形象思维得到延展。小学语文教师需扮演的角色很多,有“传道者”的角色,有“朋友”角色等。运用好“儿童化的音色和音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使小学生听了感到亲切自然,乐于接受。例如,教师的语言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变化。比如,在讲到比较感人的故事情节时,教师需要使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故事进行描述,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课文,教师需要将抽象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以及艺术性分析

1.情感性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情感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篇篇感怀抒情的文学作品,教学的语言也应当充满感情色彩。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课文,通过不断消化和吸收,渐渐转为自己的真实感情,做到声发于情、理融于情,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散发出文章中作者传达的情感情绪,把文章的喜怒哀乐情感传达给学生,从而达到触动学生,引起心灵上的震撼的教学效果。

2.艺术性分析 语文本身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展现语言的艺术性是语文教师在口语运用中的昀高境界。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语言表达技巧,创造性地使用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语言的美大致可分为语音美、内容美、语境美以及流程美。学生在这些不同的美中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传播先进文化思想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只有发挥最大化的作用,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更好地展现自己,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1]宁丽荣.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2014(2)

[2]何芳芳.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特点[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02)

[3]高丽.试析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特点[J],新课程学习,2013(03)

江西省樟树市永泰镇中心小学 331200)

猜你喜欢
小学生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是小学生
我有我语言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