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策略

2016-04-13 18:36:31李晓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9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教材数学

⌾李晓燕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策略

⌾李晓燕

有效预习是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还有没有预习的必要?怎样才能做到有效预习?这些问题成为老师们争论的话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本文就对有效预习进行分析。

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策略

首先,树立正确的预习观。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了大概了解,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第一,有效预习并不是简单的阅读课文,也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在解决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但是课前预习会被课本所提供的想法所束缚,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形成。不可否认,不恰当的预习有很多弊端,教师对学生的统一要求,照本宣科,束缚了学生探索的空间,课堂教学自然缺乏个性色彩。因此,预习活动要融入个性的体验,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能盲从教材。让学生明白书本上的想法可以借鉴,这些想法不一定适合自己,也不一定是唯一的,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在预习课本的时候,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明白自己学会了什么?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的思考融入对教材的预习中,充分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经历。重视学生感悟过程,以及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具有反思性的活动中有效预习。

第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在预习教材的过程中,明白了重难点,达到了预设的任务,但是他们也会存在一定的疑惑,在课堂教学中,会有课堂生成的问题,也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学习之后,不可能达到相同的学习状态。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学习习惯不同、个体感受不同,有的循规蹈矩的死搬硬套,有的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有的学生能提出非常独特的想法,标新立异,大胆质疑。这就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关键是教师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能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只有持有科学的预习观,把预习纳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初中数学课堂才能变得异彩纷呈。

其次,我们应该学会预习。

预习和教学是相辅相成,和谐共存的,做好预习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应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

1.摒弃单一的预习方法,开展丰富多彩预习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谈到预习,就是让学生看看教材,尝试做一些练习,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现成的结论中,不注重学习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预习时的感受。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预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获取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学具等多种方式获取新知识,组织上也不局限于学生的个体行为,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比如学习统计之前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数据,探讨处理数据的方法,为课上有效合作提供保障,加深学生对书本的预习的体验。

2.根据实际情况指导预习。学生的年龄不同,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不同,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教师要利用课堂适当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明白预习的要求,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设计预习方案。方案内容如下:第一,通过预习掌握了哪些知识?第二,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第三,你有没有和书本上不一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通过反思和实践,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每节课,教师都要给学生预习提升,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当然,预习要因材而异。对于一些概念性知识,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对于计算型知识,要让学生动笔练习。而几何内容要采用实验操作法预习,结合教材实际,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

第三,实现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完美结合。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疑惑,同时还会产生各种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最可贵的动态生成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好好把握这些有效而丰富的资源。不要害怕学生的体验成为我们设计的一些问题情境的绊脚石而不让学生去预习,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预设作出调整,掌控好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明白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还存在哪些疑惑,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分歧,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调整原来的教学预设。如果教材的思路不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考虑重新组合教材,重新教材。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就要考虑应对策略,如何让学生展示预习的不同感悟,如何为学生答疑解惑,在课堂上如何生成新的问题,学生会获得哪些知识,从而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四,课前预习检查纳入评价机制。

有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缺少了教师的监督,就会偷懒。为了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教师要把学生预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具体做法是让数学课代表辅助教师每天上课之前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达到教师布置的预习要求,按好中差三个等级记入班级量化,刚开始,教师要教给课代表如何检查,让课代表按照教师的制定的标准打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还督促了学生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每天预习都能自觉完成。

总而言之,学生的预习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培养的,加之预习任务的难易度不好把握,让学生真正能有效并坚持不懈的预习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预习,加强指导预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成为课堂探索的主线,让学生感觉到快乐,使他们在多彩的数学课堂上交流独特感受,那么,数学学习将会变得乐趣无穷,更加具有效率。

[1]胡永昌.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流光溢彩——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3):37.

[2]王炜煜.基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前“预习活动”有效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14).

[3]杜大贵.依托当堂检测打造高效课堂——初中数学“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当堂训练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5(8):102.

[4]徐耀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数学课前预习——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前预习[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5):15.

[5]章晓华.以问导学,在问题中寻找答案——探讨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19.

[6]许芬英,潘小梅.以问导学促进思考——“学为中心”理念下导学案设计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旬刊,2013(12):60-62.

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民族初级中学 617000)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教材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36
做好课前预习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