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毛措
初中汉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杨毛措
随着汉字文化的影响,在中华民族教育实践不断发展的今天,汉语越来越成为国际化的语言,汉语教学也成为各个学校教学的主要了,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更是迫在眉睫,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汉语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教师在教学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到底要怎么办呢!
汉语教学;发音;汉字;个人素养
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是有兴趣的,虽然他们从小不是在汉语的环境下长大,但是从小看与教学成为课本教学的重要内容,他们也对汉语有着一定的了解,而且中华民族的第一语言就是汉语,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基础交流工具,是他们必须学习的一种交流基础工具。但是很多少数民族的初中汉语的教育,都只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不注重汉语所承载的一些文化内涵的培养。
汉语的发音也是汉语教学的很大一个方面,因为汉语有很多多音字的,象形字。很容易让学生们搞混淆,而且这些这个行业虽然只差一点点字形,但是这这些字的内容含义却千差万别。而少数民族的学生从小没有生活在汉语环境下,可以说对于汉语的学习他们像是一张白纸,等待着去被填满,所以从中学开始教师的辅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怎么去教学生学生就会对汉语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而汉语拼音的学习是中学的时候,学生初学汉语的第一步,也是要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汉语的4个声调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发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们的发音。所以在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的时候,教室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时的口语发音,在课堂上讲普通话,在课后也不要说自己家乡的语言,这样会让学生混淆汉语普通话而言的区别。特别是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如果自己发音错了,一定要及时的纠正学生告诉学生,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的时候,你让学生们学会拼音教学,让学生们观察自己是怎样发音的,怎样的发音才是标准的,让学生也自己在课堂上练习发音,发音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起点,学生要在发音中学会去与文学习,辨别初中汉语发音的不同,做好初中汉语学习的起点。
重视学生的拼读能力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拼音书写习惯,利用拼音格教学不容忽视。哈萨克族文字为字母文字,它的书写习惯为从右到左,书写所占位置是四线三格的线上,而汉语拼音则写在四线三格的格中,书写习惯从左到右,与哈萨克文字相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规范的书写影响学生,根据学生的遗忘规律,强化训练,争取利用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运用多种手段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拼音阅读文章,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为识字,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汉字中的合体字比较多,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完成由欣赏美观的字到会写、能写美观的字的转变,教师可以利用对比明显的彩色粉笔,将字的部首与其它部件区分开来写在黑板上,增加直观性、美观性。在书写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结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使学生把握汉字构字基本规律,还可以将毛笔字的书写规则运用其中,比如:横画写得左低右稍高,起笔顿笔,收笔回锋;竖画要直;撇画起笔重收笔快;捺画要注意顿笔收锋……每次的写字教学中反复强调,便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印象,从而引导由学生观察、模仿写字到最终拥有熟练的写字能力。
伊瑟尔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补充,从而来充实作品的内容,丰富作品的内涵,发展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利用文学作品中的空白,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中有“空白”,但是只有经过深入细致地阅读之后,才能发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予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章以及标点等方面去发现“空白”。
现在是“少闻少儿书声琅琅,但见学子题海沉浮”的现象司空见惯。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并不乐观的原因。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积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考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合作探究中去动口、动脑、动手中学习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民族学生,进入中学才真正接触汉字,他们在最初的汉语学习阶段,对课文内容毫不理解,完全是机械记忆。作为老师,在耐心认真地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范读、领读的作用,通过反复、不断地领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字音,朗读技巧和汉字读音。尽量使学生达到每篇课文熟读成诵的程度。
细细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你会惊奇的发现全文先后15次用上了“体验”一词眼。这足以证明“体验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这正是体验所带来的妙处。而语文素养,无论是能力培养,智力开发,还是情感培育,都很难以机械、呆板的言传口授去达成,而且靠讲解所得的收获是单一的。需要结合具体现实情景,通过自身积极的语文实践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
少数民族初中汉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少数民族对汉语能力的重要一步,是让学生们养成良好树种素养的前提。一定要让学生们学会体验语文课堂中的一些优美的东西,让学生们体会作者心中的那种忧愁和失意,让学生们去为作者心中的美丽世界,他们才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的美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学生培养对语文的素养,更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品德。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最美的语文课堂。
[1]顾俊杰.少数名族初中汉语教学的语文素养的培养重要性[J].中学生:教学研究,20122年41期
[2]孙顾平.让初中语文素质培养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实现[J].科教:中学生版,2014,(8):38-39.
[3]蒋依依.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在少数民族中的实施策略[J].教学研究,2011年3期
青海省尖扎县民族中学 8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