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 王丽丽
关注学情提高课堂实效
江苏省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 王丽丽
【摘 要】
备课是课堂教学环节的一部分,是整个课堂教学最开始的一步,现在教学要求备课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还要关注教材和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们的需求,真正使学生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只有当我们的课堂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足学情分析,才能化教学于无痕,让孩子们不但学得主动、轻松,还会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
备课 学情 高效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们真正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发展,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小学新课改全面展开。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整个环节中,课前准备即备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备课是教师结合教材和课标要求,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
语文学科是小学课程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阶段是学生们语文能力的奠基阶段,如何更好地落实课标教学要求,切实使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成为很多教师在探讨的问题。其中备课环节更是被很多教师所重视,老师们都意识到了备课要做好三个方面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导致最终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所以,如何更好地做好小学语文学科的备课工作非常值得重视,就这一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应该是出自于学生的内驱力,而学生内驱力的驱动取决于教师对于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特别是对于学生们兴趣的了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所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着手来激励、挖掘学生的潜力非常重要。
例如在讲授白居易的《草》这篇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文章时有的教师可能讲的很直白、简单: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草》……
生(教师话还没说完,几个学生已经开始背诵):离离原上草……
师:这首诗中这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枯、荣、尽。(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记)
(生有的看窗外,有的有口无心地读着)这样的教学的导入事实上是非常低效的,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们对于这首诗了解上的差异,没有把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熟悉的内容和学习的知识本身联系起来,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部分同学失去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们相对较少的知识储备,特别是理解能力在小学阶段相对较弱,要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在此基础上确定教什么,找准课堂切入点。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是指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们的学习展开,所以教师在教学流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流程,所有教学设计的起点一定是学生们的实际,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对于学习的内容不陌生,才容易逐渐的进入学习的流程中来。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具有可操控的灵活性,因为教学预设和实际的教学落实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教师要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的情况来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弹性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对于教学任务的落实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教学要找准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是从零开始,我们要关注学生初始的经验和体验,从学生初步的体验开始进行教学,特别要明确学段目标。比如默读训练,第一学段二年级下学期开始进行训练,要求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重点是教给学生默读方法。第二学段要强化默读训练,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在默读中做到边读边想,围绕课后思考题或教师提示的问题进行思考,特别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课文重点和思考题进行圈画、批注、质疑释疑或略写感受,在默读中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情节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评价重点人物,使默读成为自觉的读书习惯。教师每个学段都按照课程标准落实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一定呈螺旋式上升。
语文教师所进行的学情分析不仅要有意识地与具体课文紧密结合,而且要在语文课堂上不断地进行学情分析,教学是动态的不可重复的过程,课堂是“生成问题”的地方。
例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总结练习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讲一讲,周瑜这一仗为什么会打胜?要讲得很概括,不要再讲具体的计策和措施。
学生一时无语。
其实,我们当老师的难免会遇到这种“学情”:对于教师的提问或要求,学生就是“按兵不动”。没有“情况”,就是一种很棘手的情况!课上,那位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请学生以课文为内容,运用以下的关联词语说说自己对“赤壁之战”的认识:因为……所以……如果……就之所以……是因为……
生1:因为周瑜知己知彼,所以打了胜仗。
生2:因为周瑜知己知彼,所以才能正确决策。
生3:因为曹操太自大太骄傲了,所以没有想到黄盖敢骗他,搞假投降。
生4:如果曹操不把船连起来,周瑜火攻就不会成功。
生5:周瑜之所以打了胜仗,是因为他能够知己知彼、正确决策,以已之知,攻敌之短,抓住机会,周密安排。
……
黑板上出现的“知已知彼”等取胜的原因,实际上已从“赤壁之战”这一具体战例,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上来(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让学生运用先前习得的关联词来概括,使得原先学生的不知所措有了拐杖。最后学生使用关联词语,谈对赤壁之战的认识,其意义也不限于一般的语言训练,而同时是一种思辩能力、认识能力的训练。
从上述案例中可看出,由于及时变更了教学策略,巧妙地导学,使学生既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精力,又能感到学有余力,享受“自得之美”,使学生感到的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教学的起点,我们只要仅仅抓住“学情”这条主线,进行设计和改进我们的前测工作,教师个性地教,学生个性地学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隆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上海师范大学,2009
【2】丁军梅.对学情分析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7
【3】韦玲珍.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语文建设,2010
【4】王迪.课前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内动力
【5】慈树梅.立足学生实际,提高教学实效——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天津教育,20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