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斌
谈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黄汉斌
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学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要求也是不断加强,同时这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课堂教学是我国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干道,因此如何能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物理;创新思维;物理教学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因此,创新就成为如今素质教育理念中的核心内容。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在物理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因此,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关键是转变教学观念,将“再创造”作为整个物理教学的原则。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对于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首先要改变,要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不要再担当讲课者、传授者。新课标提出,我们是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最重要的是组织者,要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师生互动。在备课设计中,不再过多地去想如何把某些知识讲透,应设计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由学生高效地完成学生活动方式的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的氛围可以有效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拓宽人们的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最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便于组织等优点,然而,相对较为封闭和固定,这也是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传统物理课堂上,迫于教学压力,课堂教学氛围往往都较为紧张,再加上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整个物理课堂犹如战场一样。在这样的课堂上,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非常不易,学生在这样严肃的课堂上只是忙着听和记,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过于刻板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除了教师的常规讲解外,还要尽量多地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问,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的身心才会放松,从而更好地发挥创新潜能。
物理教学是学生探索物理新知的过程,更是学生培养、演练创新思维的过程。抑制、淡化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思维的培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师一定要恰到好处地扮演好“主导”角色,要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为凸显学生创新主体作用服务。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勇于创新.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台阶,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拾级而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引发其对知识的兴趣,更要创建一个和谐、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一个压抑、死板、严肃的教室中,学生的心情受到压迫,思绪不敏锐,难以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提不出新颖的科学问题.因此,创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作口头陈述.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练习中遇到新模型时感到陌生棘手,其思维障碍在于不善于把貌合神离的新模型与典型进行比较,去认识和把握新、旧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共性,从而望题兴叹,无处下手。对此,教师应当通过组织有效的习题教学,帮助学生在形态各异的模型分析和对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
譬如:在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课本中的典型模型多是以两个相互作用的小球为例来展开讨论的,但在设计试题时,却在不改变系统物理本质——动量守恒适用的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把球魔术般地演变为各种形状的物体。正如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物理教学不单纯是为了传播物理知识,更重要地是通过物理学科,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素养。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物理教学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思考、讨论式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在讲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牢牢占据着教学的主宰地位,相对而言,本身应当是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沦为了教师传播知识的容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完全跟着教师走,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的单一思维所禁锢。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要想改变这一不利的现状,创新当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光的本性”这部分内容时,并没有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而是根据有关“光的本性”的一些争论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辩论题目,主题是“光到底是什么?”,把“光是波”和“光是粒子”作为辩论正反两方的观点,然后让两方的学生分别在课前动手搜集整理材料,在课堂上以辩论的形式来谈一谈有关“光的本性”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显然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正反两方的学生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资料的收集、论据的整理等工作中。到了课堂上以后,正反两方开始了激烈的辩论,学生用充分的论据、严密的逻辑推理、犀利准确的语言使得自己的思维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各种创新的火花也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闪现出来。
总之,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高中教师必须改变自身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劳动。
陈灿.物理课程的人文素养功能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中学 3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