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燕
小学语文生活习作教学方法实例
⌾李巧燕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决定教育”。显而易见,真实生活是习作的基础,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教师要努力让习作教学“扎根生活”,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习作教学绽放异彩。
习作与阅读离不开。阅读是同伟大灵魂的碰撞,就是在品味自己不能或未能亲自实践的人生。所以语文课堂要有充分的精读时间,在阅读中记忆优美词句,背诵名篇佳作,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后,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达到“下笔如有神”之境地。
在窗明几净、整齐有序的教室内,放上一曲悠扬的轻音乐,师生静静地捧着书,读名著,诵经典,浏览报刊杂志、时事新闻,让书香飘过心扉,在心间绽放。在班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亲子诵读,读书沙龙,主题阅读。而后指导试写,就这样产生了《可爱的仓鼠》《蝴蝶的启示》《蜜蜂家园》《蚂蚁世界》。
有学生习作《我心中的美味》,精致得让人不忍下箸:一条土豆泥刻出的小桥,泛起金黄,直铺彼岸,伸向前方;上面几滴汤汁,似雨过天晴般澄净,色泽鲜艳;桥下有条小河,那还是汤汁,几片小荷叶落在上面,像美丽的姑娘在翩翩起舞;桥上立着一只全身通红的凤凰,展开双翅,张开尖嘴,腾起两脚,似乎想洗尽凡世纤尘,翱翔碧空,俯视苍生……
这何尝不是学生平时阅读大量书籍后写成的一篇通过自己理解、认真观察、实感抒发,来自生活的美文。阅读,无形中降低了他们作文的难度,让他们乐在其中。
习作的教学目标是习作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必须坚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制定有效明确的习作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生活能力,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要求写一篇观察作文。针对学生平时“观察”走马观花,此次习作,我让孩子回家观察变化,回班级召开汇报会,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观察习作。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的时候用上五官),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能写出自已的联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从生活出发,把握学段特点,定位习作目标。在习作里,教师的角色只不过是个向导,就是帮助学生把书面表达看成用笔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于是《回乡记》里精彩片段就这么产生了:
我依照往常的经验,捂着鼻子,来到猪圈门口。咦,令人难闻的臭气没了!再往里一瞧,原来那堆满稻草的土地变成了冰冰凉凉、干干净净的瓷砖。走进猪圈,就听到小猪们“呜呜”叫着,向我打招呼,我也兴奋地与这些小宝贝交流着,抚摸着它们。这个猪圈是圆形,里面十分宽敝。我抬头望了望天花板,只见上面有一根圆形的塑料管,原来那就是“烟囱”啊!这里的臭气就是通过这管道排出去的。我又低下头看了看地板,最左角有一个水管口,是通往外面的厕所。这样一来,猪粪便就可以往里扫。“挺科学的!”我不由赞道。哦,最可爱的是这猪圈竟然还有进行装饰……
精准地把握单元习作目标,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观察生活,学生就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贴近生活,灵活开发并利用本地本班的生活资源,精先习作内容,可以唤醒学生观察欲望,开启习作源泉。
平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观察家人习惯性的动作;季节变化时,看看周边环境的细微变化……我们学校地处小镇居民区内,街道狭窄,小贩又常在周围摆摊设点。每到上下学,家长接送学生,造成一片拥堵,要是下雨天,那可是连移步都困难,成为一道不忍让人直视的景观。我布置学生连续观察一周,学生终于不负所望呈上了一篇篇真实的习作。有一学生这样写到:
又到放学时间了,令人高兴却又令人沮丧。眼前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看,那是一位年轻的爸爸,摩托车载着孩子左冲右突,满头是汗,不停地按喇叭,刺耳的声音淹没在喧闹声里;瞧,这边几个穿着睡衣的女人,应该是在等待的无聊之时拉呱上了,兴奋时一挥手,却又被后面人一挤,差点与地面来个亲密接触……我们的队伍也在缓慢地前行,只一会儿,就被家长们冲散得七零八落。
认真观察生活,学生就能把自己的经历展现在我们面前,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来自于生活。”
还原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或亲自实践,这能唤醒习作者细腻独特的情感,激发习作抒写欲望,从而将真挚的语言引向笔端,写出个性习作。教师要努力寻找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要看似无意实为用心地创设写作情境,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停,引导他们将目光留在生活上,帮助他们寻找来自生活的真实感受。
利用活动课设计系列体验活动,如“我是盲童”“米袋娃娃”“桌上拔河”,举行辩论会,开讲座,让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习作前的必备餐点,学生习作兴趣会更浓。学生体验着生活,感受生命的灿烂,思想又有了新的高度。还可讨论方式激发习作,抛出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手机到底扮演什么角色?”让学生交流,围绕手机这一话题进行习作。学生写了亲身经历,特别令人震憾:
哎,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现在,哥哥的眼里是“机中自有黄金屋,机中自有颜如玉”。喜也手机,悲也手机。手机可谓是哥哥的“鸦片”了。可恶的手机,成了我家的罪魁祸首。因为它,妈妈似乎是着了魔,可怜的我至今没吃午饭呢!以前的古人没有手机到底是怎么生活呢?哎,手机,快还我一个完整的妈妈,别让我再讨厌你了。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更是归宿,只要习作教学“扎根生活”,习作课堂流淌生活的清泉,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习作教学一定会绽放异彩。
吴志军.学习方法报(教研版)[J].构建情境课堂优化作文教学,2011.1023
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镇秦屿中心小学 35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