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妙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6-04-13 16:24林彩金
教育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小艇思维能力课文

文/林彩金

巧问、妙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林彩金

“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这是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年实践中,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语文教学内容出发,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人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这种“具体问题”即指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训练、作文教学等。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索,提升思维品质。

在识字教学中,改变强记硬背的办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有的教师依靠先拼后读,再分析字形结构,最后组词的模式进行识字教学。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呆板、枯燥且乏味。如果我们能在识字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从音、形、义几个特点出发,开动脑筋,就会使孩子们的思维更加灵活。例如教“辛”字时,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知道上面是一个“立”字,下面是一个“十”字,接着,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站着工作十个小时,是不是很辛苦?这样一启发,学生自然就记住了,且记得很牢。再如学生写“疆”字时,往往把左下角的“土”漏掉,教师启发说:“新疆是祖国的领土,祖国的寸土不能丢。”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这个字记住了。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有的老师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把生字词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也正是这个道理。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有的老师一味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懂得灵活变通,在分析课文时总是按段落次序逐段讲解,笔者认为大可不必。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课文可以抓住重点或难以理解的句子分析讲解;有的就可以抓重点段落,重点讲读;有的可以采用变序教学,从文中总结性的结尾入手分析课文;有的就可以依照次序,层层递进。方法灵活,角度不同,就是作业设计也要减少机械的抄抄写写的内容,增加有思维性的作业内容。从多角度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避免单一。

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思维训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思维方法上的启迪、点拨,突出思维方法的灵活性。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探索,开拓训练思维的路径,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要改变闭门造车的现象,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有的教师让学生去抄袭作文,背范文,这种方法实在不可取。作文,应该让学生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有言可讲,有东西溢于笔端,教师们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出自己的生活。应该指出的是,教师在作文命题上也应改革,多设计一些灵活的作文题。如:放学了,大队长李丽正在和值日生打扫教室,同班小红走过来,递给她一张纸条。教师在命题时,可以设计多种可能出现的生活情况:假如这是一张获奖通知书,假如这是一幅讽刺漫画,假如这是一份意见书,你能分别写出大队长在不同情况下,与小红的对话以及她们的表情和动作吗?这是一组分析性思维,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具有选择性、灵活性,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也就开阔了。

从语文教材出发,激发和训练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从培养学生双基的角度出发,内容丰富,其中蕴含着许多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这种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从课文的题目中发掘。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题起着提示课文中心,点明主题的作用,在教学中,结合审题,引发思考。如《威尼斯的小艇》这个课题,如果改成“威尼斯”或“小艇”行不行?像这样的问题,在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只能通过认知分析、解读,从扩散的思维中求得比较统一的意见。

抓住关键词句。课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对于揭示中心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仍以《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为例,开头有一句写道:“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这一句中的“重要”一词,统帅着全文。可以抓住这个关键词,让学生思考小艇为什么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扩散思维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中思维,让学生理解到:正因为小艇成了水上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形成了水上城市的独特风光。小艇才造得玲珑舒适,驾艇人也才锻炼出操纵自如的好技术。

抓住句、段、篇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海上日出》一文,作者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这三部分构成海上日出的壮观的景色,不可随意调整,逻辑性较强。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提到“海水有种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些色彩呢?课文接着作了回答:“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这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诸如此类的引导学习,分析训练对学生逻辑思维的提高大有裨益。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中蕴含着许多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因素。有的文章或开门见山或结尾点题。教学时,要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开头和结尾。如《挑山工》一课,结尾为什么要写作者所画的一幅画且“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原因很清楚:“因为我需要它”。但是究竟需要“它”什么?这样一点,学生积极思考,文章的中心也就明确了。又如《可爱的草塘》一文,开头为什么要写“我”初到北大荒的感觉?为什么不直接写草塘的“可爱”,引导学生思考,与文后的感情变化形成对比。体现了作者对草塘、对祖国北大荒的热爱。

利用课文插图,挖掘思维训练的固有因素。课文中的许多插图都含有丰富的意境。如《小站》一课,通过仔细看图,可了解小站的特点,“小”也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样,文章的内容也就越发清晰。最后再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小站?这样,文章的中心也就明确了。

抓住文章线索,引导学生研究课文思路。如《挑山工》一文,作者是由挑山工走的路程多且速度不比游人慢的疑问开始叙述,接着写通过对登山人的脚步观察发现挑山工步伐踏实,一个劲地“向前走”而有所领悟,最后写“我”受到“启发”结束全文。全文按生疑——释疑——启发的思路去写的,教学中如能抓住这条线索,紧紧围绕“疑”,讲清“理”,渗透“情”,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思维训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思维方法上的启迪、点拨,突出思维方法的灵活性。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探索,开拓思维训练的路径,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重要天职,忽视不得。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东新小学)

猜你喜欢
小艇思维能力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池上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的小偷
威尼斯小艇的“秘密”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
母船带航速收放小艇实施方法研究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