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从细处入手

2016-04-13 16:24:16文/梁
教育家 2016年28期
关键词:农家菜牧场笔者

文/梁 琴

作文教学,从细处入手

文/梁 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在教学中开展写作教学,让学生用心去观察、了解、感受身边的人和事,获取和积累丰富而新鲜的写作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办法。

探索:上“甲”课做“乙”事

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一进教室,笔者如往常一样与孩子一起朗读课文《牧场之国》,朗读完毕后,笔者问:“荷兰牧场的特点是什么?”“是静。”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笔者再问:“作者在文中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呢?”这时,同学们纷纷做思索状。见此情况,笔者转移话题说:“荷兰,这个国家美是美,可我们没去过,咱来说说每天早上上学路上的见闻。”此刻,话题被打开,教室里出现一片热闹的交流的景象。“早上公交车好拥挤,都是人挨着人的。”“公交车司机性子好急的,一个劲催快点咯,快点咯。”“师傅,等一下,等一下。手里的早餐散落一地。”“我上学都是连跑带奔。”“买早餐的摊子好热闹”……听到这儿,笔者感慨生活需要发现美的眼睛,借此机会笔者要求学生们把刚刚交流的话题写一篇作文。让笔者感到欣慰的是这次没有听到学生抱怨“又写作文啊”,相反,孩子们个个拿出本子跃跃欲试。“早晨的特点是什么呢?”“忙”,这就是上学的早上留给孩子们最深刻的印象。

实践:师生忙碌的一节课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面对“闲聊容易落笔难”这一写作困境,笔者将学生带入生活,找到学生兴趣点,通过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交流环境,使学生萌生创作意识,从而爱上写作。

“丁零零,丁零零。七点半了,我赶紧穿好衣服,抓起一条红领巾胡乱地在脖子上绕了个圈,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洗漱间把自己收拾干净,拿起头天准备好的牛奶面包,把书包往肩膀上一扔,蹬着球鞋就朝学校奔去。”

——昌艳琳《忙碌的早晨》

“刚走出院子,就看见步履匆匆的人们,帅气男人锃亮的皮鞋和漂亮女人细长的高跟鞋组成了清晨的交响乐。站台上,一个男人夹着公文包,左手拿着一个饼,满嘴塞得满满的,他赶在上车的前一秒喝完了手里的豆浆;原本优雅的女士,为了赶上班车,蹬着高跟鞋,不顾形象地向车站奔去;高中生为了赶上早自习,拼了命往前冲;老人们为了早晨新鲜又便宜的水果蔬菜,腿脚也利索起来。”

——赵寻《这个早晨有点忙》

“奶奶,您快点,早读马上要开始了,我今天还要带读呢,快点……小孩不住地催促着奶奶。路边的叫卖声越来越大,越来越乱:‘农家菜,自己种的农家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转过街角,各种叫卖声,吆喝声,喇叭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热闹的菜市场》

这一次,孩子们听懂了什么叫抓事物的特点,也明白了如何把自己抓住的这一特点写具体。点评完作文后,笔者说:“那么远的牧场之国,你们能体会它的静了吗?”孩子们的分析显然比之前具体很多。

收获:纸上得来终觉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要留心身边的事物,充分地感受生活,随时随地广泛地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观察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自觉地进行仔细、全面、深入、系统的观察,写作的能力才会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农家菜牧场笔者
水寨村见闻
海上牧场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07-25 01:26:28
“农家菜”对杭州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影响
叮当牧场
Gift Horse
乡村土菜
雨花(2013年8期)2013-11-14 13:05:45
海的牧场
如何做好县级台电视专题这道“农家菜”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