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应具备教育反思能力

2016-04-13 15:43:44王洪艳
教育家 2016年36期
关键词:研讨教研常规

文/王洪艳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教育反思能力

文/王洪艳

本学期初,北京市昌平区滨河幼儿园组织了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共同商讨确定研究重点及研究方式。学校首先采用问题驱动式研讨方式,在层层递进的剖析与引领下了解教师在反思中的困惑。之后,采用问题式交流研讨方式,请教师针对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结合日常对幼儿的观察,寻找幼儿最近发展点。最终确定了本学期中班研究主题——以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和良好常规培养为切入点,提高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确定以案例(课例)研讨的教研方式进行研究。

关注教师的困惑,有效引领,为研究做准备

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教师针对“教育反思”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帮助教师学会反思 学校搜集了一些精彩的视频,将视频作为研讨的资料。视频内容对教师触动很大,大家一边欣赏一边交流,自然而然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教师在无形之中学会反思。

带领教师进行深入思考 播放实际工作中的照片,以照片的方式呈现案例,待教师观察后带领教师进行深入思考。当以第三者的角度去欣赏照片时,教师自主反思出要学会理解、接纳幼儿行为,满足幼儿需求,在分析之后采用积极的教育策略进行有效指导。

提升教师在反思方面的理论知识学校带领教师学习了《教师反思的三个转向》以及《教育活动中教师反思的五个方面》。“三个转向”即反思的价值转向——研究;反思方法的转向——尝试用比较的方式;反思的理念转向——解放。“五个方面”即教育活动是否融入了自己的专业热忱?教育活动是否激励了幼儿的爱心、责任、友善?教育活动是否运用情感来驱动幼儿的学习?教育活动是否给予幼儿足够的表现机会?教育活动是否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发生联系?

如今,教师通过在学习中交流、研讨,不仅对“反思”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同时打消了她们对“有效反思”的担忧,大大激发了对“反思”的兴趣,有了挑战自我的勇气。

抓住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点进行研究

“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真问题。因此,学校以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点、困惑点作为研讨的内容,以案例、课例研讨的形式开展研究。

引领教师自我反思 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应该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有序的自主的氛围中自由游戏,在教师有效支持中获得发展。然而,学校发现教师经常忽略过渡环节对幼儿的关注,往往把此环节作为教师自己放松或者小憩的契机。虽然会对幼儿有一些规则、常规和安全上的提示但往往却是没有后续的关注。长此下去,幼儿的常规会出现问题。而幼儿的行为又会引来教师的抱怨,说孩子的常规不好或不会倾听等等。如何帮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意识到这一问题,能够分析幼儿出现这样行为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教育策略,教师一起开始了系列教研活动。经过研究,教师们有了很大收获和启示:

启示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常规建立)与教师教育行为有密切关系。

启示二:教育策略——注重生活活动及过渡环节的组织,教师思想上不放松,认真组织好生活活动和过渡环节。

关注集体教育活动的组织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教师能够客观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自我行为剖析的意识凸显,分析能力大大提高,观念有了进一步更新。如今,教师们正在努力将研究出的策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然而,教师有效反思出教育策略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将此目标确定为研究重点,即“提高教师对有效策略的反思能力”。

进班听课过程中,教师发现在集体教育活动时教师虽然努力地调整自己说话的语气,也会在活动前稳定幼儿情绪,过程中提示幼儿倾听、坐姿和举手回答问题,但还是出现幼儿持久性差,缺少专注力,部分幼儿会游离于活动之外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便生成了新的研究主题,即“集体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专注力、倾听习惯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本阶段的教研活动,教师重点采取课例观摩研讨的教研方式带领教师进行研究。课例内容选自本教研组两位老师组织的集体教育活动,真实的课例大大激发了教师研讨的积极性,引发了教师积极的思考,最终大家一起总结梳理出了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

策略一:教育活动选择要适宜,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

策略二:教育形式多样化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幼儿感兴趣的。做到三要:即物质准备要形式丰富,如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等;活动组织要动静交替,避免整节活动形式一成不变,幼儿长时间在座位上,教师以谈话的方式组织活动;活动过程要体现操作性、体验性、自主性、参与性。

策略三:教师言行要适宜有效。做到:自身具有感染力;提问具有开放性;指导语具有启发性;能积极回应幼儿与幼儿有互动。

策略四:教师要善于观察个别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采用蹲下来、走近幼儿、与幼儿平行游戏、运用肢体语言等方式给幼儿以暗示,将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幼儿、常规稍差的幼儿、倾听习惯的稍差的幼儿及时吸引到活动中。

策略五:重视常规课,上好常规课。

策略六:发挥好配班教师的作用。

策略回归理论,让教师感受自我反思的成功

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教师在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常规,培养良好倾听习惯和专注力方面梳理出了很多具体有效的教育策略。其实,这些策略就是《纲要》《指南》《快发》里面倡导的精神、理念及教育建议。但是,学校没有直接告诉老师们应该如何做,打破了以往带领她们机械学习的方式,而是变被动为主动,带领大家自主反思。在最后的一次研讨活动中,学校将所有的策略进行梳理以PPT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请大家在《纲要》《指南》《快乐与发展课程》指导用书中寻找相应的内容,结果教师们有了惊喜地发现,原来这些策略就藏在书里。老师体验到了成功——原来我们能行,要相信自己。青年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学是关键,我们做到了。

取得的效果

通过反思,学校各方面都有了变化。

首先是教师参加研究的积极性很高,教研氛围更加浓厚。研讨中能够根据抛出的问题展开回合性的讨论,有了你说、我听、我问、你答、大家研讨的氛围,出现了思想上的碰撞。

其次是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具体表现在:针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能客观地从教师自身去剖析教育行为;教师有效观察幼儿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能够撰写出有价值的教育案例和观察记录;教师的教育反思不再是对幼儿的总结或评价,而是能够针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反从成功与不足两方面分析教师的教育策略;教师有了借助理论支撑教育行为的意识,部分教师能准确运用理论进行行为分析。

最后是“研、教”一体,相互促进,最终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良好行为习惯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除课题中常规培养、倾听习惯与专注力培养以外,还有很多好行为好习惯需要养成,仅凭研究某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在保教工作中注重对教师“以点带”式自我反思的指导,将“如何让班级环境体现养成教育特色?如何把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自然融入主题活动中?如何让孩子成为班级环境的主人?如何通过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好行为好习惯?”作为问题点,引导教师进深刻反思。学校先后开展了“爱在身边”“小标志大作用”“故事月里故事多”“冬天趣事”“神奇的绳子”等主题活动,同时注重生活教育,多途径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活动,让幼儿良好行为好习惯在家园共育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其中蕴含了“崇德尚美”“乐学善思”“关注习惯”的教育理念,也反映出以研促学的效果。

今后的思考

本学期的研究学校只是带领教师研究出了方法策略,并且是以成功的个案进行研究的。教师是否能将方法策略自如运用甚至生成自己的方法策略应该是学校未来需要关注的。今后学校将以观摩研讨的方式开展策略有效性的研究。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滨河幼儿园)

猜你喜欢
研讨教研常规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20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别受限于常规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54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东南法学(2016年2期)2016-07-01 16:41:40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西藏科技(2015年3期)2015-09-26 1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