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不畏难 继续前行谱新篇
——重庆市璧山区课程改革工作纪实

2016-04-13 15:43朱丽华
教育家 2016年36期
关键词:璧山市级骨干教师

文/朱丽华

任重道远不畏难 继续前行谱新篇
——重庆市璧山区课程改革工作纪实

文/朱丽华

2016年,既是璧山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璧山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而课程改革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璧山区按照“整体设计、重点突破,逐步推进、全员实施”的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

顺势而作,回应课改强音

“高配备”成立课改办 在全国课程改革激流涌动的大背景下,璧山区教委强势出来,于2016年3月,成立了区委常委、区教委主任任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下设课程改革办公室(简称课改办),由教委副主任兼任课改办主任。领导小组不仅为全区课程改革强有力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更彰显了璧山教育将课程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力度。

“高投入”保障课改 由区财政划拨,每年投入300万元,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采用项目申报制,每个项目划拨一定项目经费。同时,学校按1:1配套相应的经费,专项用于学校的课程改革。

倾力而为,踏实课改路径

规划先行——把思想统一 璧山区课程改革的规划和方案由课改办提出,历经16稿,得到了北京、上海、重庆等地课改专家的指导和认可,并于7月底对规划和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规划提出了 “133”发展目标(秉承一个宗旨,追求三个愿景,实现三大目标)和“56”行动计划,即开展五项专题研究(“宜生德育”的地方课程研究、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功能研究、“互联网+微行动”的课程实施的研究、核心素养综合评价为主的课程评价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师资队伍的研究),实施六项主要行动(以宜生德育为切入点,以生长课堂为中心点,以博雅课程为着力点,以互联网+微行动为创新点,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出发点,以改革评价为促进点)。

整合资源——把眼界打开 一是引入名校,联盟办学。第一批课改学校学校采用“10+2”模式与主城名校分别对接,2所学校联盟办学,10所学校分别结对主城名校。二是建立基地,长期跟岗。在北京、南京、上海三地分别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基地成为领导、教师每月跟岗学习的摇篮;在重庆师范大学建立讲师团培训基地,12位讲师团成员一对一跟岗重师教授。三是成立工作室,名师引领课改。成立语文、数学、班主任、校长名师工作室6个,分别由教科所专家、学校名师以及北京名校长担任主持人。其中班主任工作室被评为重庆市级名师工作室。四是邀请名师,莅璧讲学。与全国10余省市近100位专家长期保持联系,已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地著名专家、学者、名师莅璧讲学50余人次,惠及全区领导教师20万人次。课改理念,在全区所有学校领导、教师的心里扎根,成为全区教育人“非干不可,必须干好”的行动纲领。

项目管理——把内驱力激活 一是采用“3+3(2)+X”的方式分层推进。3+3(2)+X 即:3——每年一个批次,全区分三个批次完成;3——第一批课改学校必选3个项目,即“生长课堂” “博雅课程”和“宜生德育”。第二批和第三批课改学校必选“生长课堂”和“宜生德育”这2个项目;X——自选改革项目,包括:博雅课程体系、互联网+微行动等。二是创新采用项目制管理办法。由课改办晒出项目清单,由学校自主选择;学校通过答辩和论证的方式获批,由课改办划拨项目研究经费。三是为学校成长搭台。每月2所学校现场会展示,通过规范与指导,力争将每一次现场会演绎为一次培训会、一次反思会和一次促进会。

培养专家——把队伍壮大 第一批课改学校,主要靠外聘专家,专家直接对学校进行培训。第二批课改,从启动之日起,璧山区更加关注“本土”课改专家的培养与成长。专家首先指导本地教研员、骨干教师如何诊断学校的课改方案,然后让教研员指导学校如何进行方案的修改,接着专家带教研员、骨干教师分组到校调研学校课改准备情况,紧跟着让专家遴选教研员、骨干教师参与学校方案诊断,最后专家与教研员、骨干教师组队诊断学校课改方案并持续指导学校的课改。这样下来,璧山的课改推进了,璧山的“土专家”成长了。

项目合作——把优势放大 实施“1+5”学校自主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第一批学校中实验小学率先启动评价改革,第二批学校启动课改之际,在城区遴选了金剑小学等5所学校,由实验小学牵手5所学校实施学生评价改革,课改成果实现聚变效应。

水到渠成,收获别样精彩

高考再创新高 璧山中学与重庆一中联盟办学,2016年高考再传捷报。重本上线665人,比前年增长70.5%,比去年增长10.5%。本科上线1373人,上线率73.7%,600分以上154人,理科最高分683分,文科最高分631分。

各项比赛争金夺银 2015—2016学年度,璧山区教科所承办市级赛课12场次,市级及全国性的教研活动8场次;我区选手获市级赛课一等奖18人次,二等奖4人次,国家级奖项2人次。获市级团体特等奖一个,市级个人单项奖一等奖6人次;市级艺术类个人全能一等奖9人次,全能二等奖13人次;“一师一优课”获市级一等奖32人次,二等奖18人次。市级课题申报45个,市级学科基地5个和市级精品课程1个。

骨干力量显著增强 全区已拥有市区两级骨干教师546名,其中市级骨干教师149名。全区有研究员级教师4名,特级教师9名,重庆市名师2名,重庆市学科名师2名,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名,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校长2名,“璧山名师”20名,5个名师工作室和1个名校长工作室。

沉淀反思,续写教育明天

强化“三个常态”进一步完善机制 一是完善联席会议机制。课改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听取课改汇报,专题研究课改工作。二是完善现场会机制。每月至少召开2次现场会。三是完善督查机制。督导科每月组织课改过程性督查,将督查结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

着力“三个提升”突出课改地位 一是提升璧山教研实力。在以往教研的基础上做加减法,剪掉所有形式上的研讨,精减常规的教研,将集体教研集体备课下放到学校,以校为主,教管中心、教科所、学校要集中精力投入生长课堂的研究和博雅课程的建设。二是提升学校干部教师的课改意识。课改办想方设法地让学校参与其中,学校要千方百计让教师参与进来,设计项目制,事事申报制,让课改先行者尝到甜头、增添信心,搭建平台让课改先锋“脱颖而出”。三是提升指导队伍的扎根意识。继上学期的通识培训后,课改办将更注重需求的培训。在第二批学校的指导中,课改办将组织30多位专家将分组每月扎根到校进行持续指导,从制定方案到方案实施,直至课改落地生根。四是提升评价导向的功能。璧山区将借鉴北京的做法,从试卷考试内容入手,争取做到“5个考出来”:把学生的核心素养考出来;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考出来;把学生的基础和9年的积累的考出来;把动手能力考出来;把社会大课堂所学的内容考出来。这5个考出来,旨在要以评价为导向,颠覆老师的考试观、教育观,要提升科研人员的出题力。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一个个势大力沉的时代“命题”,璧山区教委将再一次集结,用勇气开启“破冰”之旅,用智慧点亮希望之光,将课改进行到底!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教委课改办公室)

猜你喜欢
璧山市级骨干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璧山:“四城”同建 人民同享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在这里遇见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