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然 华勇 孔旭
(山东济宁曲阜市农业局山东济宁273100)
对农业信息化特点和内涵的透析
□李卓然华勇孔旭
(山东济宁曲阜市农业局山东济宁273100)
农业信息就是“农业+信息”。农业信息是农业领域中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人们所感知或表述的农业领域中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
农业;信息化
1.1农业自然信息
农业自然信息指自然界中各种与农业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生物生长信息(如作物生长等)、生物生长环境信息(如土壤、气候条件等),以及生物生长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作用信息(如作物和土壤之间的养分循环)等。作物生长信息包括作物种类、作物品种、生态适应性、作物长势、作物营养需求和病虫害等相关信息。土壤信息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耕作层厚度、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等信息。农业气象信息包括日照时数、温度、降水、湿度、风速等与作物生长相关的信息。农业自然信息对于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和日常生产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1.2农业社会信息
农业社会信息指人类各种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信息,包括农村社会和经济信息、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农业市场信息、农业政策信息等。农村社会和经济信息包括农业人口变化、科技教育普及程度、农民收入水平、农民社会保障状况、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有助于政府制定和调整农村政策。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包括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诊断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有助于农业生产者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农业市场信息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等信息,这类信息有助于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科学决策。
2.1与自然环境条件的依存性
农业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自然环境。因此,在安排农业生产和日常生产管理时,就要考虑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海拔、纬度以及季节等自然环境条件,收集农业生物适地适生信息,因地制宜地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2.2系统性和渗透性
农业生产是自然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特殊生产部门,是生物、环境、经济、技术和人类共同参与活动的系统工程,各方面的信息同时存在,相互渗透,共同作用。
2.3信源和信宿的分散性
所谓信源,即信息的产生来源,包括自然、社会两大系统的方方面面;所谓信宿,即信息的接受者,包括生产者、经营者、政策制定者、科技工作者和消费者等。农业信息的信源、信宿分布广泛,分散存在,给农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4使用上的商业性与公益性并存
农业信息在使用上既有商业性又有公益性。商业性农业信息是指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在辅助他们作出决策的过程中,直接影响决策者经济效益的农业信息,其价值可以通过市场得到体现。这些信息一般具有个体性和微观性,市场对这类信息有较好的配置效果。
3.1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相差很大,并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不断发生变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就是运用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和技术收集上述信息,以便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农业资源和环境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政府实施相关政策和为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3.2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
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收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参数,并采用专家诊断系统指导农民有的放矢地采取生产管理措施。目前,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广泛采用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测土灌溉、按需配料等“精准农业”技术,将农业带入了信息时代。
3.3农业法规政策信息化
法规与政策是政府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重要决策依据。过去,农业法规政策主要依赖纸质载体通过各级政府的层层下达来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效率低,而且很难真正到达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农业法规政策的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发布法规政策,使农业生产经营者能随时地了解政府的相关规定。
3.4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
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各种技术信息。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和转化,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1004-7026(2016)10-0034-01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3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