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探析

2016-04-13 11:28:17付丽萍
关键词:思政体系教材

付丽萍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

专题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探析

付丽萍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

专题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专题式教学是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构建思政课专题式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能引起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思政课教学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高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教学体系;应用

高校思政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方法,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实行专题式教学,改变以往思政课教师满堂灌的一言堂、学生被动倦怠接受的局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研究和探索专题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应用。

一、专题式教学的涵义

专题式教学,也称问题式教学,就是教学实践应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根据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围绕社会现实问题、时政热点问题、学科前沿问题,突破传统的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相对集中深入地进行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二、高校思政课实施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上比较空洞乏味、形式上陈旧落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制约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专题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思政课实行专题式教学是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一)专题式教学使教学内容的主题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

专题式教学中的每个专题的凝练都是依据不同的主题而设计的。借助专题,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探究某一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突破传统的按章节讲授的模式,从而主题更加鲜明,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接地气,更加适应时代的变化,更能引起青年学生的兴趣。

(二)专题式教学便于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教材体系是思政课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教学体系是对教学内容的实际运用和拓展深化,既能够反映教材体系的整体面貌,又能够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规划对教材体系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充实。我国教育名家叶圣陶提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所以,教材仅仅只是提供最基本的资源和依据,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因此凝练出具体、生动、形象的一系列教学专题,将系统化的教材转变为专题性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

(三)专题式教学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政课教师身处教学一线,最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所求,对课程的价值体察最深,最有资格对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专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对所教授的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符合教材体系特点的教学专题,使教师对课堂具有较强的把控力,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沟通、交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同时,把握当前大学生呈现出的思想需求:第一,要求在物质利益与思想理论相结合的层面说明问题;第二,要求面对现实,又不要放弃主旋律;第三,对于解决思想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浓厚兴趣;第四,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第五,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第六,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中形成课堂良性互动,营造既紧张又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阅读经典文献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课堂“动”起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说教为说理,变灌输为互动,把课上好上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高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位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各种文化和思潮在此汇聚碰撞,在这样的情势下,高校思政课就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明确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要坚定政治立场,也要深刻把握时代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因而思政课要实行专题式教学,就会使其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有成效。

(一)体现时代性

严格按照思政课教学目标,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和核心,根据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准确定位凝练教学专题,贯彻党中央关于思政课教学“三进”精神,做到与时俱进,党的最新思想理论第一时间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学内容要立意新颖,问题的设置、展开与解答要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说服力。

(二)体现针对性

教师要深入剖析教材体系,才能有效地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挖掘专题教学的社会功能。设置专题应体现当前学生的特点,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产生浓厚的研究和学习兴趣。

(三)体现联系性

在课程专题设置总体方案指导下,各教学专题既能独立成为拥有翔实内容的教学板块,又能通过细化各级教学专题,实现版块之间互相支持、协调发展,保持思政课学科的特点和特色。

(四)体现结合性

坚持专题教学与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相结合。专题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热情,但不能为了专题式教学的开展而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理论育人、政治育人、思想育人、德育育人的重任,教师在实施专题教学中要将这四大功能有机融合到教学中。

四、构建专题式教学讲授体系

《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现有教材共十二章,可以分为四大模块:第一模块主要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模块主要内容为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第三模块主要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第四模块主要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和内、外部建设条件。四个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将其联系起来。教师在首次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将这个问题表达讲授清楚,并让学生真正领会。在对教材四大模块整体把握和吃透的基础上,构建专题式教学讲授体系。

(一)凝练专题,构建教学讲授体系

首先,围绕《概论》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完成教学大纲的修订。

其次,整合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在四大模块的基础上,每一模块凝练若干专题。经过整合教材体系,从原来教材的十二章转换成四大模块二十五个专题。以第三大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为例,它所涵盖的内容主要在教材的第一、第五、第六、第七章。在大模块下凝练七个专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两个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七个专题。

最后,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研究领域和专长组成教学小组,进行集体备课、讨论交流,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各小组分工完成相应专题教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及时更新,丰富教学资源库。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材体系向专题教学体系的转换

专题式教学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上。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潜力,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专题式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使专题教学形象、具体、生动。

教师可以采取时政讲堂、模拟历史场景、观后感、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专题讨论、专题辩论、课堂演讲、社会实践等多种多样形式,学生可以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进行,教师担任指挥棒的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在问题的设置、选择、设计、实施、评价中的主导作用,把每个学生调动起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跟上每一个教学环节,最后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态度、效果等进行专题教学的量化考核。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在专题教学前留出问题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采取问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从而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专题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案,精益求精

编写教案是专题教学的关键环节。教案编写在遵循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要体现专题教学的特点,要用通俗、易懂、平实的语言阐释枯燥的理论,尽可能使其形象化、生动化。贯彻中央关于思政课教学“三进”精神,尤其是《概论》课,教师要及时关注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吸收到教案中,做到与时俱进,第一时间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学内容要立意新颖,问题的设置、展开与解答要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说服力。

例如,“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第三模块的一个具体专题。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单纯讲授书本内容,学生一定会感到枯燥无味,进而失去兴趣。在这个专题设计中,在学习之前给学生事先布置作业,结合课本内容查阅几个关键词的相关信息:工业4.0时代、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神舟飞船与中国的航天技术,这几个词在目前教材上虽没有出现,但却是当前的热点而且是大学生非常关注的词语,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演讲的形式,但是必须结合这几个关键词来阐述科技的发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可以按照小组的形式分工完成,最后教师要进行点评打分,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完善内容。通过这样的专题设计,既提升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又深化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认识到知识和信息的快速更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例如,“台湾问题”是第四模块的一个具体专题。台湾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台湾问题,从更深层次理解党和国家五代领导人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可以让学生提前做足功课,查阅资料,了解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明确解决台湾问题的症结所在,更能理性地对待台湾问题。在这个专题设计中,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台湾问题由来和我国历代领导人对台政策的清晰路线图的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打分。通过这样的专题设计,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当前民进党蔡英文在台湾岛内再次执政以来出现的一些不利祖国统一的事实,如拒谈“九二共识”、呼吁大陆“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等荒谬论调,能够做出科学的、理性的、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四)建立与专题教学体系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密不可分。实行专题式教学和思政课“过程性考核”为主评价模式完美结合,教学和考核同步进行,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重要一环。改变学生平时松弛懈怠、不当回事,期末紧张、严阵以待的学习状态,改变重期末轻平时、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的状况,对学习过程和学生能力全面考核,相对弱化期末考试环节,实现教学上的真正增值。

一方面,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在现今较为普遍实行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期末成绩的权重大于平时成绩)的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平时考核在课程总体考核中的权重,即平时成绩(为主,约占50%)大于期末成绩(为辅,其中开卷约占30%,闭卷约占20%)的权重,绝对性地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过程性考核”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评价模式,使思政课发挥其应有作用,这不仅是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突破,也是专题式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期末考试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期末考核为辅是相对弱化期末考试环节,并不是取消期末考试环节,要求教师在具体考核环节的设计上决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教师在专题教学中,合理确定需要考核的知识点,建立试题库,按照易、中、难三种程度,精心设计出客观试题,组织全校统一的期末闭卷考试,使考核成绩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专题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应用,使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书本中学习理论,更能深入社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使思政课学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使青年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解、认知、认同,深化对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1]刘书林.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朱宗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

[3]万秀丽.“概论”课教学中应树立的三个重要观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

[4]于红.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改革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8).

[5]葛慧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6-01-25.

(责任编辑:刘北芦)

付丽萍(197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评价学会第一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PJHYYB15197)的阶段性成果。

2016-10-19

G641

A

猜你喜欢
思政体系教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