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的范式转换与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理据分析

2016-04-13 08:35:28何泓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据技术手段外语教学

邬 东,何泓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外语教学的范式转换与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理据分析

邬 东,何泓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随着出国旅游热、留学热、务工热的兴起以及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外语的高质量深入学习成为了国内极为迫切的需求。然而,在实际外语教学过程中,我国仍未形成理论化的科学体系,在外语教学中存在众多的误区,导致外语教学质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本文利用美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探讨外语教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并对外语教育技术进行学科理据分析,认为对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的研究成为外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外语教学;范式转换;外语教育技术;范式转换理据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交流与融合,出国热在我国逐渐兴起,以出国旅游、出国留学、出国务工为核心的出国热潮席卷神州大地。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和语言交流不通的障碍,导致人们在出国时面临大量的生活问题。由此,外语教学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应运而生,众多外语培训机构、外语速成班、补习班、外语网络教学班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然而,国内对外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极为有限,国内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理论来支撑外语教学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对学科的发展趋势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导致众多的外语教学机构教学手段落后,教育技术能力低下,严重的影响了外语教学质量,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成为横亘在外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坎。

此外,国内对于外语教学技术手段的研究也极为缺乏,从业者对外语教学学科的认识不到位,无法为外语教学手段和外语教学技术的改进提供广泛的技术基础,这就使得我国外语教学技术手段的创新建设长期处于相对停滞状态,极为不利于外语教学的发展。

本文利用美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探讨外语教学手段的研究方向,并对外语教育技术进行学科理据分析,以促进外语教学技术的改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外语教学的范式转换

根据美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必要的张力》提出的“范式转换”理论,托马斯认为:系统对某一技术手段的需求是变化着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某一系统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如果该技术手段的应用被证明无法满足系统日益增长的技术新需求,该技术手段(库恩称之为范式)便会主动或被动发生变异以不断适合系统的新需要,或表述为更加适合系统新变化的新技术手段取代旧的落后的技术手段,使得系统始终具有对应合适的技术手段保证,满足系统的不断发展。

而范式转换理论的前提是,系统中存在有原来的技术手段,且该技术手段在一定范围内发生过积极作用。但在系统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原有技术手段无法满足系统发展新需要或对系统新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新的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并能得到推广,以至于逐渐取代旧有的技术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旧技术手段对系统发展的阻碍和新技术手段对系统发展的促进成为其中的关键所在。

我们将库恩“范式转换”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学科发展之上。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为实体课堂教学模式,即受课学生集中于同一教室内由任课外语教师对其进行外语知识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外语单词、课文的背诵记忆,外语语言语法的讲解、应用和随堂测试,外语习题的练习和外语能力的测验。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外语教学中长期广泛存在,成为外语教学的主流模式,也是库恩所讲的旧有“范式”。

旧有“范式”特点突出,主要集中在一下几点:

其一,教学成本低,教学周期短

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和部分外语培训机构一般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集中大量学生统一授课,有效地节约了教学资源、降低了教学成本,而且教学按照课时进度计划进行,教学周期相对较短。

其二,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与学生交流较不紧密、教学质量较差。在进行传统课堂教育时,授课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课堂没有趣味性,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交流较少,学生学习情况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整体外语教学质量相对较差。该模式外语教学事倍功半。按照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外语教学质量需求,而且对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外语教学模式的出现、推广并取代传统的外语教学手段成为了外语教学学科发展的必然。

2 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理据分析

在托马斯·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中,新旧范式之间并不是严格的对立着的,二者具有重大的区别,即能否满足系统发展的新要求,然而在通常条件下,新范式就是旧范式在不断满足系统发展需求而产生变异发展出来的产物。也就是说,新范式是旧范式随着系统发展而发展的产物。

由此,外语教学学科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发展前提下,自身不断发展,逐渐从原有的对教学理论的研究不断演变为对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其变化依据主要有:

2.1 外语教学的实践性

外语教学最大特点在于其实践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外语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外语教学机构能不能继续健康发展下去,在对外语教学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我们发现基于外语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外语教学研究的需要,原有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无法对外语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技术支持。

2.2 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的应用效果明显

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发现,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在外语教学上的应用,在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如新媒体时代条件下多媒体的应用,使得学生从原有的“黑板粉笔头”的“聋子—哑巴”模式中解放出来,进入到身临其境的有声时代,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外语学习进入听说读写的全面均衡发展阶段。再如网络化环境下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取代一锅粥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对学生的授课中可以采取符合学生特色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个性化指导,使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可以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极大地提升了外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2.3 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先天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息化速度加快,电脑走进大街小巷,我国人均电脑占有量不断提升,网络利用率逐年增高,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品。网络活动具有时效性、便捷性、及时反馈性、联系紧密性等。将电脑网络等信息化工具引用到外语教学活动中时,教师可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在线指导;学生在进行外语学习中时,可涉猎到更多相关知识,拓展学习知识面,丰富大脑知识储量,并可在日常的休闲娱乐中不断强化相关知识的记忆。相较于传统教育技术手段,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3 总结

本文利用托马斯·库恩“范式转换”理论,对外语教学学科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外语教学学科随着市场需要的发展,自身不断发展,从过去的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不断向外语教学技术方法的研究发展,并逐渐演化出一门新的学科—外语教育技术学科。本文还对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衍生、发展进行理据分析,分析认为:在信息化时代下,不断采用新科学技术手段改进外语教育技术水平成为改进外语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不断推动外语教学学科发展的最大动力。

[1]穆惠峰.外语教学的学科研究现状[J].当代外语研究,2014,(03).

[2]胡加圣.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李艳,胡加圣,外语教学的范式转换与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理据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

[4]何彩.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1).

[5]邹心胜.大学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周哲良

H319.1

A

1672-2094(2016)02-0109-02

2016-03-10

邬 东(1981-),女,四川遂宁人,硕士,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与教育。

何泓位(1990-),男,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理据技术手段外语教学
生态理念引领下的茶叶种植技术研究
种子世界(2023年4期)2023-04-29 22:54:32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图书编辑出版中技术手段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44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读·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视听(2017年12期)2017-05-07 19:02:46
创造性技术启示中的技术动因论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6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语言与翻译(2015年1期)2015-07-18 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