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旗
摘 要:当前,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研究人员提出使用相应的管理方式以及种植技术促进茶叶的生态化发展,促使茶叶的质量和品质得到有效提升,实现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生态理念已经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在进行茶叶发展过程中,利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通过说明建立生态理念的意义,并提出当前时代下主要的茶叶种植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理念;茶叶种植;技术手段
在茶叶的种植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始终遵循生态理念的要求,以此促进茶叶产品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在进行种植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关注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使用与自然环境相符的生产模式,从而对茶叶生产的品质进行有效保证,满足当前大众对于茶叶产品生态化的需求。
1 建立生态理念的意义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重要的工作内容。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该项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个行业工作的开展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已经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获得大众的认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践行生态环保的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更好地发挥该理念的价值,需要对尊重自然环境思想的内容进行重点关注,坚持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作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需求。提高工作人员对生态环保理念的掌握程度,明确该理念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对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对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更新,强化自身的思想意识。始终以高度自觉、自主、自律的观念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利用正确的心态和意识认识当前的自然环境。在生产活动中,采用合理的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避免为扩大生产范围而不顾自然环境保护的行为出现。大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的重要作用,也明确保护环境对社会层面的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茶叶种植的发展过程中,要将生态理念作为生产活动开展的主导思想,利用绿色环保的方式开展种植活动,提高对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逐步实现生产方式向着精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2 生态理念茶叶种植技术
在生态理念的引领下开展茶叶种植活动,主要在于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形成全新的产业经营方式。该种生产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茶叶的品质,提高茶叶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据有利位置。同时还能帮助茶叶生产对自身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促使茶叶生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实现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理念的引领下,茶叶种植技术已经将传统的生产技术与现代的生产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当前的种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防护林复合种植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在于利用当前社会的经济扶持以及相关的技术指导,对于茶叶种植区域进行全面分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茶园进行合理划分。在进行茶叶生产的过程中,将樱花、桂花、桃花等多种树木在茶叶生产区域的沟渠、道路两侧以及空地进行栽种,以起到隔离带或防护林的作用。该种形式的运用使茶园形成多种结构形状的防护林带,在产业种植区域形成良好的气候环境,以此有效提高茶树应对各种恶劣的气候环境以及自然条件的抵御能力。
2.2 经果林间作技术
该种种植技术主要在茶树的成长阶段,将柿子、猕猴桃以及多种能够与茶树生长产生积极作用的植物种植在当前所在区域内部,促使茶树与绿植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层次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调整,从而在种植区域内部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果林间作技术方式能够在有效提升茶叶种植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保证生态效益的良好性。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上述种植技术能够促使茶园的利润提升50%左右。
2.3 草本作物套种技术
该种种植技术主要是将黄豆和花生等具有有效固氮效果的农作物种植在丛播稀植的茶园或具备覆盖度较小的幼龄茶园内部。草本作物套种技术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地面的植被覆盖度,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茶园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加强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促使茶树的生产量得到有效上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获得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尽可能将茶园建立在土地坡度相对较小且距离水源近的位置,保证土壤的厚度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从而为茶叶产量的提升以及品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3 生态理念引领下茶叶种植的管理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当前的茶叶种植整体较为分散,集中程度相对较低。同时,当前茶树管理主要以粗放型的方式为主。部分茶叶经营者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缺乏科学规范的种植手段,在栽种的过程中通常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而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同时对于茶叶的品质也造成一定影响,严重限制了茶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生态理念的引领下开展茶叶种植技术,要将这一理念贯穿于种植工作的各个层面,加强对种植技术的合理运用,在保证不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当前,随着大众对于茶叶产量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绿色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对于茶叶的品质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但是,部分生产者在进行种植工作中,由于过于追求茶叶的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虽然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产量得到提升,但是也出现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对大众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对此,下面从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等多个层面展开讨论,使用合适的技术方式,在满足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生态理念的要求。
3.1 土壤管理
为有效提高茶树的产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在实际种植活动中,技术人员要对茶树的生产情况以及各阶段的需求进行明确了解。将茶树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进行充分考虑,并在满足茶树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对土壤的改进工作。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当前茶园内部土壤上方植被的覆盖情况以及当前土壤的肥力进行充分考虑,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除草和深耕工作。如果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开展深耕工作,需要确保深度控制在15cm左右,在进行深耕结束后开始施肥工作,保证底肥的充足性,一般情况下,每667m2大约施加50千克复合肥或1500千克农家肥。还需要将合理数量的草料覆盖在土壤表面,以此使所在区域的土壤具有较强的活性以及储水能力。此外,还可将蚯蚓进行充分利用,发挥蚯蚓疏松土壤的作用,对土壤的结构进行有效的改善。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牲畜踩踏土壤,防止对土壤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由于茶树在成长阶段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种植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根据茶树各个阶段的生长特征定期对间距进行调整,以此保证茶树具有合适的空间进行生存。定期做好绿肥栽种工作,尽可能为茶树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3.2 水分管理
在生态理念的引领下开展茶树种植工作,最重要的便是做好茶树生长阶段的水分管理工作,保证其成长过程中具有充足的水分。一般情况下,茶树种植人员想要促使茶叶产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其生长阶段需要保证种植土壤内部具有75%以上的含水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土壤内部的含水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含水量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而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为有效保证含水量符合实际需求,需要对种植区域内的土壤进行铺草覆盖,提高茶园内部的植被覆盖率,以此保证具备充足的水分。此外,要积极开展茶园内部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以防止在降水量降低、出现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灌溉工作,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提高水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3 施肥管理
为保证茶树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足够的养分以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在茶树种植活动开展之前,需要在土壤内部开展沤肥工作,从而保证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在施肥工作中,为满足生态环保理念的要求,需要将有机肥料作为关键的基肥,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搭配钾肥和磷肥,促使茶树幼苗的存活率得到有效提升。在选择有机肥的过程中,要确保肥料供应商具有正规的生产程序以及良好的社会信誉,保证其所生产的肥料能够满足日常施肥工作的需求。在肥料运送到现场后,要积极开展相关的检验工作,以促使肥料的质量以及效果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在经济条件以及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生态养殖基地建立在茶园周围的区域,以此能够通过沼液以动物的粪便作为茶叶生产阶段的有机肥料,使畜牧粪便以及生产垃圾能够得到循环使用。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茶叶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工作开展获得的生态效益。在进行茶树施肥工作中,还需要对不同茶树的生长阶段进行全面考虑,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茶树采用差异性的施肥方式。通常情况下,在幼苗进行移植前可进行统一施肥,成龄茶树可采用追肥的方式,以此保证茶树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养分。
3.4 品种选择
茶叶的品种能够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以及品质。因此,在当前生态环保理念下开展茶树种植工作,需要对于茶树的品种选择进行重点关注,确保茶树品种优良。在选择品种的过程中,可根据当前茶叶管理部门推荐的品种进行考虑。同时,茶叶的品种不仅要保证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抗病虫害能力。总体来说,在进行品种选择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降水情况、温度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因地制宜地选择茶树品种。例如,铁观音、毛尖、大红袍等品种都对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上述品种能够在多种区域进行种植,且茶树的存活率相对较为理想。
3.5 基地选择
种植人员对于茶叶基地的选择也要进行充分重视,在基地的选择方面,要确保周边环境的良好性,尽可能选择在山区种植。山区由于各项条件较为适宜茶树的生长,是进行生态茶叶种植的良好区域。在基地选择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在主干道路、化工区域周围进行建立,以免周围设施对茶树基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同时,茶叶种植区域周围应严厉禁止种植在成长阶段需要大量喷洒农药的庄稼,防止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药物的挥发对茶叶产生影响。在茶叶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观察种植土壤中的肥力、厚度以及含水量能否符合茶树生长的需求,为其后续的生长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3.6 技术推广
在进行茶叶种植的过程中,要积极推动生态理念引导下的种植技术,从而有效提升茶叶产业生产的质量以及产量。相关人员需要对茶叶的种植技术的研究工作加大重视力度,以此建立有效的技术推广措施。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生态理念茶叶产业的技术推广力度以及扶持力度,注重对专业种植人才的培养,并利用先进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实现茶叶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茶叶技术推广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保证技术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机制,对种植茶叶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推动茶叶内部的创新发展,将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实际活动中,并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到一线的种植基地进行实践活动,以此充分提升技术研发的有效性。我国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茶叶种植工作中,要注重做好相关的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我国茶文化的影响力。在进行技术推广过程中,可通过开展组织文化活动,体现生态环保理念,提高大众对茶文化的正确认识。同时,为有效提升茶园的经济效益,可将茶叶种植与当地的旅游行业进行有效结合,以此引领大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茶叶生产环节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7 病虫害管理
在茶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为有效体现生态环保理念,应尽可能选择物理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避免使用化学类的农药制品。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种植人员人工制造环境,不断缩减害虫的生存空间。例如,由于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征,在防治工作中可对该特征进行有效运用,通过将电灯安装在茶树种植区域内部以此实现对害虫的驱赶和诱杀工作。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对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进行充分利用,利用害虫的天敌资源对茶树进行有效保护,充分运用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以此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该种防治措施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药购买以及喷洒设备的支出,同时还能有效防治茶叶内部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出现,从而有效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综上所述,在进行茶叶种植的工作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遵循生态环保理念,以此促进茶叶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在进行茶叶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考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技术,以此保证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众斌.分析生态理念引领下的茶叶种植技术[J].福建茶叶,2023,45(02):31-33.
[2]杨小红.生态理念引领下的茶叶种植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07):172-173+175.
[3]李一琳.基于生态理念引领下茶叶种植技术与管理举措[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08):65-66.
[4]周君.生态理念引领下的茶叶种植技术与管理举措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1(03):86-87.
[5]姜发康.江城县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与管理技术探讨[J].农家参谋,2017(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