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辰瑜
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理念,探究高校学生工作新方法
朱辰瑜
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方法已经难以为继,而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建立新时期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等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将更加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成效。
学校社会工作高校学生工作师生关系助人自助
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东部,由访问教师制度发展成为一项结合教育与福利两种制度的专业社会事业。目前,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高校的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已逐渐成熟,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
学校社会工作引入我国大陆的时间晚,发展慢,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低,我国上海等地的一些高校从2002年开始设立社工站,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但是数量少,真正能发挥较大作用的更少。因此,引入学校社会工作,让高校学生工作者将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运用到学生管理实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大学生问题日趋多样化、复杂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方面,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价值取向更显得自由、包容和个性;另一方面,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也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观念充斥着整个社会。这些不良的社会导向直接影响和误导了正处于思想定型期的大学生,使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受到削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也影响和干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现行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普遍采取的还是由计划经济体制教育时期沿袭下来的、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强调统一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标准。而我们的学生工作者在实践中,由于方法单一,缺少新意和灵活性,往往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触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广,已经很难仅仅依靠思想控制和约束的手段进行管理了。传统的说教式的管理方式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事倍功半。
3.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
高校是学生学会独立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大学里除了要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个人的社会化。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重智育、轻素质”的影响,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心理动向和成长问题的关注,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当代90后大学生盲目崇尚自由与个性,缺少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理能力、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差,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往往很难适应大学生活。
1.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社会工作最核心最本质的工作理念,这与现在高校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以生为本”强调在学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时刻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注重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遵循社会工作“案主自决”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建议而非代替其进行选择,运用多种资源,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发展。
2.树立“尊重、平等和服务”的理念,有助于建立新时期良好的师生关系
社会工作强调社工和案主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享有同等的人格地位。同样,新时期的学生特点也迫使高校学生工作者改变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观念,强化“服务育人”的理念,树立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的意识,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用专业素质吸引学生,用职业修养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
3.引入“助人自助”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助人自助”是指帮助有困难的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旨在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社会工作的重点则在于帮助学生发掘自身内在的潜能,使他们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辅导员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学会学习;其次,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互动平台,在学生之间营造友好、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助生自学”,最终达到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目的。
将学校社会工作的三种专业方法,即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方法运用到高校学生工作中,通过个案分析、小组活动和资源利用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1.个案工作,是以个体大学生(案主)为工作对象,与案主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一对一的专业关系,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深度会谈展开个案分析,深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如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使用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等影响性技巧,引导他们寻找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有行为偏差的问题学生,使用澄清、对焦、摘要等引领性技巧,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
2.小组工作,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根据其性质、问题和需求的不同,组建不同种类的小组,通过设计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组活动,运用团体的经验和在团体中形成的动力,协助小组成员汲取他人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促进整个学生群体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针对刚入学的新生群体可能存在的适应困难的问题,可以开展以入学心理调适为主题的小组活动,通过一些破冰游戏使他们在认识大学、认识自我、人际沟通、面对挫折等方面得以加强,增强适应能力。
3.社区工作,原指把学校和社区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学生个人成长。鉴于我国高校的封闭式校区管理模式,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学校社区工作方法应用在我国高校,应从加强学生社区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两方面入手。
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为建设学生社区提供了条件,将学生按宿舍或其他标准划分为相应的几个区,每个区就相当于学校中的一个小社区,通过整合资源,改变物业管理,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由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维护的学生社区,给学生提供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实行书院制的管理模式,书院制与负责专业教学的学院制相对应,在管理学生生活、活动方面收到良好效果,这是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学习。
在学生社团建设方面,协助学生社团构建统一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思想引领、教育引导、行动指导中的积极影响,通过培养学生社团促进学生自我辅导与自我训练的能力,使学生在团体找到自信心的和归属感,增强其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日益增长的大学生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现行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有益补充。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更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和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沈黎:《关于我国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几点思考》,《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
[3]张颖:《浅析学校社会工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 11期,第275页。
[4]赵芳:《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德育天地》2004年。
[5]孙海功:《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介入探析》,《社会工作》2007年第7期。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