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芦 明
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芦明
小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如何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目前学校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以班集体教学为主,一般由30—40个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性的学习指导,实现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发展和提升,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运用差异教学理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学科知识,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差异化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尤其是在杜威“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在能力和兴趣上的差异,并以此为前提设计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是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差异做出比较精确的诊断,然后根据其差异进行教学策略的整体设计,包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估等方面全方位地适应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要。
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一位教师在一个班级讲授同一个内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构也会出现极大的不同。差异化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因材施教,让学习能力弱一些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让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法法规明确提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活动应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此外,孔子《论语·雍也》提出“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差异化教学”是立足于班集体教学,在班集体教学中照顾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强调的是“教”如何更好地为“学”服务,强调为学生设计多种不同的学习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差异化教学力图采用全方位的整体策略,多角度考虑智力水平、知识能力、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差异问题,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大胆探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和高效是重要且必须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身心、认知、情感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在课堂上表现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吃不饱”,教师的讲解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对知识掌握和能力训练的要求;学习能弱一些的学生“吃不了”,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一般中等学生“吃不好”,课堂上的有效学习能力不足。
如何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多样性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教学计划,适应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学生。
根据学生差异,提问要有层次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手段,课堂提问很重要,教师应该思考以谁为核心进行提问。好的问题是要有层次性,问题设计的好坏决定于问题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课堂提问,首先要能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老师站在高处,从单元教学整体出发,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有层次的提问,才能顾及全体学生。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高水平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活跃不起来;复杂且难度较大的问题,又会使水平低的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学生只能望而生畏,因此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故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提问设计时要有坡度,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高低。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依据“差异化教学法”教学理论,当所学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时,要将知识物化到载体上,如教具、学具等,就是将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为直觉行动思维,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高度协调,共同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
按照个性差异,安排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识字、在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通顺;让中等学生在找出语句的同时,品读作者语言的特点,进行批注;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品读的基础上,能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交流过程中,按照学生能力,安排回答问题、补充说明、归纳提升,使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能够参与集体学习活动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
运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在语文学习中,学习小组的建立,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做到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时,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内安排不同的任务,如文字记录、资料整理、核对检查、整理汇报等。使每一位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这样不定期的互换角色,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兼顾差异。同时要去各小组的成员做到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围绕同一内容,实施个性化作业实施学生个性化作业,教师有必要在作业布置的形式上进行思考,调整日常作业的内容要求,融入难易梯度和层次设计。结合学科课程标准,立足学科特点,把握学科能力要求,设计能体现学科特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作业,既要有知识目标的巩固,又有过程方法目标的拓展,还有做到能力目标的延伸。
符合学生各自特点的个性化作业,主要根据作业难度,围绕同一个训练内容,通过内容上的分层设计,设计出至少三个能力层次的作业题。教师应通过降低或提高作业难度使“学困生”打牢基础,建立信心;“中等学生”有所提升,得到满足;“优秀学生”显露才能,挖掘潜能,让每一位学生在他们的能力范畴内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作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获得学习成绩的满足感。
多一把尺子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实施差异化评价,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就是既要善于发现优等生的问题,又要尽可能地寻找到学习暂时困难学生的闪光点;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希望,又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确立自己的学习优势。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立足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引导、加强指导、适时辅导,尊重他们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当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时,课堂才能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