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对心理问题学生干预的方法探索

2016-04-12 21:41吕子静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萨提亚求助者来访者

朱 亮 吕子静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21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青少年论坛】

家校合作对心理问题学生干预的方法探索

朱 亮 吕子静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21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体制、机制也日趋完善,当前比较流行的“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级网络模式在学校内部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发现和干预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而家庭作为大学生大部分心理问题的策源地、家长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人,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却常常被排除在外。这既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试图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例,探讨家校合作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干预的可能性和方法。

家校合作;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心理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和重要地位。笔者认为家校联系不仅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的有效作用不容忽视。

一、家校合作干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1.从心理学角度看

家庭是一个动力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互动方式,以此维持家庭的存在。家庭某一成员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成长经历、原生家庭有关,是家庭成员互相作用的结果。进入大学后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可能是之前心理问题的延续、也可能是家庭成员共同面临的心理问题在大学的环境中得以显现。因此,家校合作干预大学生心理问题或开展家庭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2.从社会学角度看

家庭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第一步,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儿时产生的问题若没有及时、有效解决,进入大学这个比较宽松的成长环境后,更容易暴露出来。学校需要与家庭充分沟通,才能推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3.从教育学角度看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高校再也无法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放大或恶化,这就要求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要更加的及时和深入,就需要家庭、家长及时跟进、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

4.从管理学角度看

可以充分利用亲子关系的盟约性,作为师生契约性关系的缓冲剂,有效缓解在心理问题干预过程中出现的紧张或冲突。同时,家长可以与咨询师分享学生成长经历,帮助咨询师更好的鉴别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二、家校合作干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

1.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家校双方的共同目标

作为合作双方的主体,家长方面作为学生的监护人,乐于看到学生健康、成才,而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应有之义。就学校方面来说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是学校教育的分内之事。因此,家校双方合作干预大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安全、健康、成才是双方的共同目标。

2.家校双方的优势和特点使得合作成为可能

首先,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首要环节,对学生的了解更为深入,可以为学校心理干预提供深层次、有效的素材,有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其次,有些心理问题也是家庭问题,需要以家庭为对象进行工作才能解决。再次,学校可以为学生或家庭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专业、科学的技术手段。

三、家校合作干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践

1.个案基本情况

来访者,男,20岁,某工科大学学生,汉族,来自山区,独生子。

主诉:面对期末考试十分焦虑,每天只有晚上躺在床上看玄幻小说的时候才感觉很放松。对期末考试能否通过没有把握,曾想过退学,但觉得如果退学父母可怎么办,内心感到矛盾。自认为目前的情形是自己笨造成,咨询的目的就是希望咨询师能帮他做决定是否要退学。

重要历史:来访者为独生子,出生在某山区农村,初中起赴外县求学,成绩一直较好。中考成绩一般,花钱进入外县某重点高中,觉得对不起父母,入校后觉得身边的同学见识广、学习好,觉得自己不行。高中阶段学习努力,但成绩一般,第一次高考失利,父亲责骂他很笨,有跳崖轻生的行为,轻伤。第二次高考考进某重点大学,进入大学后第一年因挂科多,被降级。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的问题系由“压力—自卑—逃避—挂科”发展到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认识问题根源,重构压力应对模式,从而增强自信、缓解焦虑。而经过与来访者双亲的沟通,咨询师认为来访者问题的根源在于原生家庭,只有让来访者和家人都认识到原生家庭中沟通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2.咨询过程

咨询大致分为:建立咨询关系、案例概念化过程、技术干预、结束咨询四个阶段。

第1阶段(第1次会谈):建立咨询关系

收集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确定来访者的问题,共同制订咨询方案,初步建立咨访关系。

第2阶段(第2~3次):案例概念化过程

从第2次开始,咨询师向来访者介绍介绍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原理及机制,强调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短暂的焦虑、恐惧、痛苦等不适,取得求助者的配合。求助者与其双亲共同绘制画原生家谱图。

咨询师与来访者及其双亲共同分析了其当前问题的来源及其应对方式。“课程困难,学业压力大”是刺激源,刺激源唤醒了来访者的“自卑”情结,对此来访者采取的应对方式是“逃避”,进而导致“挂科”、焦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自卑”情结,改善原生家庭沟通方式,正确认识自身、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做出改变,促进自我成长。

第3阶段(第4~5次):干预技术

在与求助者及其双亲共同商定确定本案例的概念化模式之后,按照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应用内部可视化技术和绘画两种技术以求助者家庭为对象进行干预。

内部可视化技术是经典家庭重塑技术的简化与变式。内部可视化技术利用家谱图、家庭编年史、影响力车轮,探索和发现主角想要改变什么,协助我们探索求助者原生家庭的特定事实,但它将注意重点放在某个关键的影响或是未满足的期待上。通过内部可视化技术发现求助者注意的关键点在幼年时期父亲“对学习的过分强调”使得求助者认为“父亲看中成绩胜于看重自己”。

绘画是让求助者运用绘画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象征性或具体地展现在图画当中。结合本案例实际求助者以“家庭交流”为主题绘画。求助者在自己与父亲的交流图中将自己画的很小,在接受父亲的责骂,并就此画的内容与双亲分享、对话,探讨改变的可能性和如何实施改变。

第4阶段(第6次):结束咨询

咨询师与求助者及其双亲共同回顾咨询过程以及来访者的改变。进一步向求助者家庭阐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四种基本假设,让求助者及其双亲掌握对问题分析的方法。最后,咨询师和求助者家庭告别,结束咨询。

3.结论

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家校合作以家庭为工作对象,对因原生家庭及家庭教养方式问题造成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是可行的,可以从较深层次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且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家校合作并非适用所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心理问题

尽管大部分心理问题都与原生家庭及个人成长经历有关,通过家校合作干预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但仍许多心理问题不适合家校合作干预,如心理危机、程度较重的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或精神病等。这些心理问题情况已经比较严重或发病紧急,可能在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尽快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疗机构进行干预或治疗,尽快控制事态蔓延,这就需要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出准确的诊断,分类处理。

2.并非适用于所有家庭

受制于家长文化水平、宗教信仰、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尽管某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属于家校合作可以解决的类型,但因为其家庭成员不能配合也不适用。

五、当前的困境与未来展望

1.当前的困境

(1)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大学招生基本面向全省甚至全国,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很难像中小学阶段那样把家长召集到学校或到学生家进行家访,故开展家校合作的心理问题干预有一定的现实困难。

(2)体制机制尚不健全。高校的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干预的范围目前仅限于高校范围内的“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个纵向层面,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也仅限于高校范围之内,而家庭不在高校可掌控的范围之内故尚不涉及。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家校联系开展心理问题干预也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持。

(3)家校合作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干预的氛围尚未形成。有的家长认为“终于把孩子送进大学,可以松一口气了”,认为孩子进入大学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儿,只要给孩子足够的物质支持就可以,结果对学校提出家校配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动议不能做出积极响应,进而影响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部分教师认为大多数家长不懂高等教育或不懂心理学,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其实是在“添乱”。整体上家校合作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氛围尚未形成。

2.未来的展望

(1)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家长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家校合作干预学生心理问题成为可能。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有望突破时空限制,利用QQ、微信等进行在线实时交流,探讨解决程度较轻的心理问题。

(2)家校合作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氛围将逐步形成。随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识的深入,心理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必将鼓励和进一步规范家校合作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这一模式,并为家校合作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制度及物质保障。教师和家长层面也会逐步接受家校合作这种行之有效的模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形成家校合作共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氛围。

[1] [美]维吉尼亚·萨提亚著.易春丽,叶冬梅译.新家庭如何塑造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2] [美]维吉尼亚·萨提亚,米凯莱·鲍德温著.章晓云,聂晶译.萨提亚治疗实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3] [美]维吉尼亚·萨提亚 约翰·贝曼 简·格伯 玛丽亚·葛莫莉著.聂晶译.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4] 沈德立.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6] 徐蕾,郭智芳.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新模式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2月:93-95.

[7] 黄河清,马恒懿.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12月:23-29.

[8] 杨凤,胡洁.萨提亚内部可视化技术与家庭动态图在家庭互助团体中的时间与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年第5期:57-61.

Exploration on the University-Parent Corporation’s Intervention to Students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ZHULiang,LVZij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710021,Xi’an,Shaanxi,China)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issue of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has been attentive,systems and mechanisms in accordance with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re also increasingly improved.The current popular form of‘domitory-class-faculty-university’held the necessary functions from university interior via lengthways in the discovery and intervention.While families as the sour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parents have been excluded in solving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which not only proves disadvantageous to solve students’problem,but also will impact students’future development.The essay attempts to utilize Satir’s family curing mode,combining with the factual cases,to explore possibility and approaches to intervene psychological students via family-university corporation.

Family-University Corporation;Family Therapy Mode;Psychological Problems

2016-10-11

朱亮(1987-),男,陕西宝鸡人,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吕子静(1976-),女,陕西泾阳人,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C913.5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674-2885(2016)04-76-04

1674-2885(2016)04-76-04

猜你喜欢
萨提亚求助者来访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拒绝的正确方式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