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浩杰●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226141)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
宋浩杰●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226141)
从物理教学的角度来看,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直接体验为基础,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真实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并启发他们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来形成对物理知识的建构,同时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高中物理;体验;知识建构
高中物理有着严谨的体系性和科学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建构认知时,务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唯有借助充分的体验,学生才能理清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大力倡导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改变 “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将这一教学方法运用高中物理课堂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1、体验式教学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体,学生完全处在教学过程的从属地位,被动地采用灌输式学习模式,这很大程度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式教学则将学生放到建构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直接感受知识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此外,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物理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积极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相应的能力.
2.体验式教学将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体验式教学则简化了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倡导让学生在真实的物理情境中对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进行切实的体验.教师更要善于通过课件模拟、实验演示等过程,增加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操作和观察来实施体验式学习,进而启发学生改变以往机械记忆式的学习方式,以更加灵活、主动的方式来体验物理探究过程,丰富物理感性素材,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那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增强学生的体验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实施进行分析.
1.搭建支架,激发学习的热情
体验首先必须是自发的,要有所体验,我们教师必须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怎么办?需要搭建支架.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讲解超重、失重问题时,笔者通过视频播放来架设情境支架,视频内容是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飞船上的工作场景以及返航后接受记者采访的画面.
师:杨利伟接受采访时,说了“载荷”、“压力”、“失重”等词语,请问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生:“载荷”和“压力”主要体现在宇宙飞船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而“失重”主要在飞船进入轨道之后.
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
生1: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
生2:在游乐园玩过山车的时候.
师:大家说的例子都很有道理,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超失重现象.
设计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妙趣横生的课堂将带动学生高涨的情绪,从而让其以更加完美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与思考之中,进而在发现真理之际倍感惊奇与震惊;学生还将在探索过程中感悟智慧的力量,领悟科学探索的乐趣.因此,趣味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上述设计中,笔者搭建情境支架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导入新课的同时,激活学生体内的趣味元素.
本课的情境支架以我国首位航天员的太空之旅为主要素材,并通过采访过程的对话引入关键性物理术语,这是课堂导入的核心所在.此外,探索宇宙奥秘一直是有效吸引学生眼球的话题,他们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配合教师的引导,学生又将超失重现象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由此激起学生的好奇之心,他们对规律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冲动.
2.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相结合,体验知识的本质
体验教学的核心是什么?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的核心要能够体验知识最为核心的本质,通过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全方位的认识概念、理解规律.
例如,笔者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本质,给学生搭建了3个支架,借此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其认知有序的发展.
(1)搭建实验支架:通过DIS数字化实验系统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物体在什么情形下产生超重现象或失重现象.
(2)搭建问题支架:①怎样正确测量重力大小?②如何判断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③哪些运动形式对应超重状态?哪些运动形式对应失重状态?④为什么实验中呈现的超失重状态程度上存在差别?⑤物体发生超重或失重与其运动方向有关联吗?
(3)提供建议支架: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结合物体的运动状况来处理受力问题,请大家结合这一思路分析一下超失重现象的产生原因.
设计思路 问题支架由一组递进式的问题组成,其中前三个问题是帮助学生结合实验支架分析实验现象,进而总结超失重现象的产生条件:当系统处于加速上升(减速下降)的状态时,则拉力大于重力,系统发生超重;当系统处于减速上升(加速下降)的状态时,则拉力小于重力,系统发生失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讲解无法代替学生的感受过程,体验式教学需要彻底转换传统课堂上的师生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项物理学习活动,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各种体验,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这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课改理念的完美体现.
G632
B
1008-0333(2016)36-0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