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维燕●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226002)
深入实践 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姚维燕●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226002)
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是探求知识的人类必须要拥有的品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们建立起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文章从组织专题活动,关注环境污染;开展小组活动,渗透团队意识;倡导探究活动,强调尊重科学等三方面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深入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高中化学;实践;科学精神;社会责任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中心学科,化学的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物质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衣食到住行,在高速发达的物质文明和与泯灭的人性之间产生的矛盾,教师不再只是教授知识的使者,还是培养学生们社会责任感和拯救生态环境的带头人.现在社会中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在金钱的诱惑下,背弃社会责任,这是教育的失败.以前只是注重成绩而没有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提高,在新课标下的现在,这是教师一个责无旁贷的使命.
化肥厂、水泥厂、化工厂……虽然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飞速发展,但是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当一座座矿山被挖空,当河流的水再也不是小时候清澈的样子.当代人似乎已经麻木,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学生讲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化学影响的生活,同时也危害生活.通过这次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让他们萌生社会责任感.用现实中的实例向他们讲解,培养学生科学、理性、正确的价值观.
现在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倾向于让教师起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学习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样的方式会创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讲烃的衍生物——醛时,发现学生们对甲醛有些认识,知道甲醛是室内装修材料里的有害物质.于是我开展了发现“居室污染”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周末的时候,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的方式来了解居室污染情况.在学生交上来的报告中,有学生写到HCHO是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由于羟基的原因所以它具有还原性.学生们查到的就是醛这里的考点,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查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的谈到了厨房里CO、油烟等污染;还有谈到烟草在燃烧过程中可产生69种致癌或促癌物质,如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等.更吃惊的是,有学生提到了地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虽然电磁不是化学里的知识,但笔者告诉学生们化学中的也有辐射的存在,在生活中不要把天然花岗岩放家里,因为它含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
在学生们的调查结果里,有的学生写的还很全面,谈到了这些污染的起因和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污染.小组共同学习,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他们的人格塑造也是很有帮助的.
病从口入,这是我国的一句老话.现在的化学与生活联系的非常密切,各式各样的添加剂危害着我们,所以让学生们了解一些食物中的添加剂也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找寻答案,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尊重知识的态度.
在讲生命中的基础有机物——糖类的时候,笔者提到一种物质C6H8O6,学生们怎么猜也猜不出这是什么物质.然后笔者说这是维生素C,它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字眼,但是学生们并不太了解它的性质.准备了分别含I2和Fe3+的两瓶溶液,让维生素C分别和他们混合,将这个实验展示给学生们,让他们观察现象然后说出维生素C的性质.当学生们看到I2和Fe3+变色后,有学生很快说出了维生素C有还原性.当把维生素C放到水中搅拌,让学生们观察,学生马上说出了维生素C溶于水.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独立探究维生素的性质.有学生用石蕊试纸来检验维生素C水溶液的酸碱性,有学生用淀粉和碘水的混合溶液来重复实验,还有的学生先用硫氰化钾的FeCl3溶液检验它的还原性,紧接着将该溶液加热来检验维生素C的热稳定性.这样的探索过程既让学生们动手动脑,还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知行合一.
对知识的探索,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还挖掘他们的潜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们经过这样教学设计的训练,会更大胆的追求科学真理.
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是探求知识的人类必须要拥有的品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们建立起对人文精神的渴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能够拥有丰富的化学素养和高尚人格,这才是将来教师需要培养的方向.
[1]丁成闯.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J].吉林教育,2012(35).
[2]崔艳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策略[J].广西教育,2014(42).
G632
B
1008-0333(2016)36-00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