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兰 何常全 文荣森(南充市委党校 四川 南充 637000)
学习型社会构建与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以东财网络教育在南充的实践为例
陈玉兰 何常全 文荣森(南充市委党校 四川 南充 637000)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是决定中国由世界大国变世界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具体形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教育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方式灵活化、教育服务个性化等优势,成为继续教育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新模式。
学习型社会 继续教育 网络教育 实践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也是决定中国能否由世界大国变世界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必须重视和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最好体现,是形成全民教育、全民学习的具体形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育以其灵活的学习方式、最大化的资源利用、个性化的服务等优势成为继续教育最重要的方式。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信息呈爆炸式增长,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创新频率日益加快。与此同时,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和人力资源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习成为了个人、组织和社会的最迫切需要。学习型社会正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大趋势的一种理论描述,其核心内容是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最早由美国学者哈钦斯1968年提出。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学习化社会前进。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首次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了未来的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境界。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2015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了10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综合科技实力处于世界前列,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这是我国最大的资源和优势,但8亿劳动力未受过高等教育,也无专业技能,是我国的最大国情。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不仅要看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更要看国民的综合素质,人才强国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持久动力和根本源泉。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的强盛都是建立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这一根基之上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路径就是不断提高8亿劳动力的教育水平、职业技能水平和文明综合素质,完成这一历史壮举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没有遇到过的,它远远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是传统学校教育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是当前唯一现实的选择。由此可见,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迎接新科学技术革命、实现人才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路径和现实选择。
南充是一个拥有750万人口的西部欠发展地区。发展不足、发展不够、发展滞后,产业发展落后、缺乏产业支撑,思想观念陈旧、群众收入水平低、贫困面宽量大响度深,是南充的基本市情,全面建设创新、开放、生态、法治、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任重而道远,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拥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劳动力大军。目前,南充民众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常年外出务工的150万劳动力,大多数只受过小学或初中教育,主要集中在文化技能要求不高的建筑业和加工技能水平不高的操作一线,以从事体力活为主要谋生手段。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全面提升南充750万人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取信息、知识、技能的能力,是南充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需要。
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以搭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为条件,以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实践为抓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自我教育和接受教育是人类学习的两条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是指在校的学习教育,而在校的学习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始终是十分短暂的。广义的教育不仅包括在校教育,而且包括实践中的自我教育,是伴随人终生的学习教育过程,继续教育正是由此而诞生的。继续教育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教育工程,是对学校教育之外的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所进行的教育,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形式。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续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实践领域不断拓展,教育范畴不断扩大,终身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当人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实践后,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断衰减,人们急切需要补充新知识、拓展新技能,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引领力量的今天,继续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特别是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
继续教育不仅能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使那些未接受学校教育系统的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技能,还能使那些接受过系统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人们,在实践中更新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培养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它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更加注重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在能力,更加注重提高人力资本的整体素质。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显示,继续教育是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的最有效形式。以美国为例,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其中继续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60%,要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无疑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继续教育起步晚,发展慢,远不能满足人才强国的客观需要。过去我国继续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观念陈旧,认识缺位。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长期重学校教育而轻继续教育,重理论教育而轻职业教育;用人单位重人的文凭和学历而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践中重物质要素的投入而轻人力资本的投入,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发展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远未形成。二是机制不活,激励不足。过去三十年,函大、夜大、电大、职大等继续教育形式虽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整个继续教育机制缺乏活力,培训主体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和追求快速发展的动力,企业对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的内在积极性不高。三是质量不高,流于形式。教育培训的课程大纲和培训内容与实践需求脱节,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教师缺乏对生产、技术等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照本宣科无法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企业安排人员的学习时间少,“工学”矛盾突出,教育中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函大、电大为主要形式的继续教育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南充市为例,1985年中央党校创办了函授学历教育,在全国党校系统开创了继续教育的先河,南充随即成立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四川分院南充学区,走上了继续教育的探索之路。至2012年南充党校函授教育共为南充社会各界培养了29060名各类本、专科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南充各级党政领导者、企业经营管理者或各条战线的骨干,成为推进南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过去传统的函大、电大等继续教育形式已经落后时代发展而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条件下的网络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为教育提供了“以效率促公平”的新途径。首先,它通过优先发展策略,整合相关专家和名师力量,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优质网络课程的开发上,实现学习资源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它通过政策导向,完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人们通过互联网便可远距离获取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过去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而且配置不均衡的状况,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为包括在校学生在内的每个学习者提供了适合自己的教育机会,有效地推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为各级各类学校探索线上教学与线下教育相融合,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
南充市委党校紧紧把握时代脉博,即时扬弃落后的函授教育形式,从2003年开始与东北财经大学合作,积极探索发展继续教育的新模式网络教育。多年的实践让人们切身感到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共享与协作”精神下,将分散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让人们能够多元、便捷、远距离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满足了社会公众和在校学生在内的众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由于新型的网络教育教学突破了学习者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利于学习者随时、随地、随意地进行个性化的线上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者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准入条件,学习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线学习网络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实践证明,网络教育以其灵活的学习方式、最大化的资源利用、个性化的服务等优势成为继续教育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模式,为欠发达地区提高公民素养,加速建立学习型社会创造了新条件。正因如此,远在千里之外的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能够在南充迅速生根,快速发展。目前,东财在南充的办学网点越来越多,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影响越来越广,它为南充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为南充建设学习型社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网络教育毕竟是继续教育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模式,要使其在继续教育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成为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推手,还需在未来的实践中认真思考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完善核心运行机制
网络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其核心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创新。网络教育它不仅仅是知识、信息、技能的教育,而且是提高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育,发展网络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由此,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牢固树立起现代教育和终生教育的理念,才能使现代的网络教育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运用。而作为网络教育的参训者和培训者是否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取决于是否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激励约束机制。为此,必须尽快建立起三大核心机制:一是建立“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提拔”的用人机制。二是建立教育培训结果与用人单位考核晋升挂钩的训用结合机制,三是建立网络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只有这三大核心机制的有效建立,才能推动现代网络教育的更大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网络教育质量
网络教育师资的整体质量是网络教育培训成败的关键。当前加强网络的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为提升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一是办学主体要调整师资结构,把那些熟习现代网络培训特点、掌握现代网络培训方法和培训技术的高素质教师,充实到网络教育第一线上来,用名师讲名课,形成庞大的精品课件库。二是要加强对从事网络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准确把握学员需求的能力,更好地为不同的需求者提供教学帮助。三是要建立师资信息库,拓宽网络教育培训师资来源,壮大网络教师队伍。四是要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教师的创造活力,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实现奖优罚劣,提升教师科研集体攻关、协同攻关的能力。
(三)强化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考核继续教育的生机和活力的两把尺度。继续教育的学员来自不同行业,学员的知识基础不同,实践阅历不同,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也不同,网络教育必须针对学员实践中的共性需求来实施教育培训,以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网络教育的实效性是在针对性的基础上,来着力培养学员的基本理论素养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难点、热点的能力。打造精品课是解决网络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打造精品课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推进:一是围绕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打造精品课,增强学员的时代敏锐性和洞察力。二是围绕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打造精品课,增强学员把握经济全球化规律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围绕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打造精品课,增强学员适应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变革的能力。四是围绕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打造精品课,增强学员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针对网络教育特性,建立服务支持系统
网络教育是通过人-机对话来完成的学习活动。教师和学员不在教室里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进行学习,而是通过网络平台,通过人-机对话来进行学习。因此,建立高效、快捷、流畅的网络平台是网络教育服务的基础性工程。网络教育平台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受教育者的学习行为实现了学习的完全自主化,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进行学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但也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培训与受训者缺乏情感交流。传统教育中师生面对面,师生间的互动决定着学员的学习兴趣,影响着学习效果。而远程网络教育中解决学员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还是一个亟待完善的课题。二是受训者之间缺乏情感认同。远程网络教育都是各自自主学习,这无形中减少了学员间的直接交流,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寂寞感,将影响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持久性。因此,建立高效的网络教育服务支持系统十分重要,当前特别需要建立好两大支持系统:一是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要让学员需要通过学习支持服务获得三个方面的帮助:顺利完成课程的学习;便捷了解并处理与教务相关的问题;妥善处理影响学员学习兴趣的个人问题。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多层次需求,注重和学员间的互动,通过导学辅导、学习过程辅导、学习跟踪与学习效果反馈等方式,有效地解决学员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二是情感支持服务系统。辅导教师在辅导课程时应围绕学习的重点、难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保持对学员的情感交流,逐渐增强学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注重教学组织协调,做细管理各项工作
远程网络教育是一种开放型、社会化的学习活动,整个教育过程中只有班主任直接与学员接触,是学员学习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员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在网络教育的学习中,学员构成十分复杂,呈现出年龄跨度大,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从事的职业种类多的特点,他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学习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大大增加了班主任工作的组织难度和工作要求。因此,作为一个网络教育中的班主任,一定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个性化服务的管理意识,认真对待每位学员和每件事情,保持与学员的良好沟通和交流,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归属感与认同感;要把导学融入学员学习的全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真正做到学有所获;要把教学安排的各种信息及时传递给学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要加强对学员的心理疏导,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员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无助感和挫败感;要引导学员克服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做到快乐学习、享受学习;要通过学员的互动,如班集体活动、QQ群和微信群中的讨论、电话沟通、见面谈心等系列活动,关心学员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员消除网络学习中的不适感,促进学员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互帮互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责任编辑:吴妮徽】
[1] 钟秉林.互联网技术与学习革命.光明日报,2016-03-17.
[2] 熊华军,闵璐.美国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2(8).
[3] 梁云真.浅议现代远程教学质量的保证[J].企业导报,2012(6).
[4] 梁志平.关于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探究[J].才智,2014(29).
[5] 胡锐.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2(26).
G4
A
1008-8784(2016)04-67-5
2016-03-13
本文系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学习型社会构建与继续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NC2015A008)的研究成果。
陈玉兰(1969—),女,南充市委党校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何常全(1963—),男,南充市委党校副校长,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文荣森(1961—),男,南充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