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缺乏及其对策

2016-04-12 10:06叶枫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外语英语教学大学

叶枫

论大学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缺乏及其对策

叶枫

在大学英语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在英语教育中开始强调英语国家文化教育,以期待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掌握英语沟通技能。然而,在强调英语文化教育的同时,我国的本土文化却往往被忽视,使得整体英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阐述了大学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缺乏及其成因,并针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土文化英语教育国际交流

在这个国际一体化,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工具性语言,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里,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课,更是“无人不学,无人不晓”。在这样的情况下,英语语法和基础技能教学等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手法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英语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语言文化从而丰富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认识并全面综合提高英语实用能力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种众望所归的教学手法。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却存在着片面强调英语语言文化却忽略本土文化的这一不合理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的全方面提高。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和深刻的分析,阐述了大学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缺乏及其成因,并针对此现象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其整体语言水平可以更上一层楼,更加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并实现向世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这一宏伟目标。

大学英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缺乏及其成因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引入英语文化教育这股风潮正在我国教育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认同。而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进展,广大师生们也对学习英语语言文化更加重视。那么,在大面积推广英语国家文化教育得到成功以后,我们是否就达到了使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英语水平,并成为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事务的全能型外语人才这一终极目标呢?令人遗憾的是,事实并不如同我们所预想的那样令人满意。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过程中,中国学生往往会忽视对于其自身母语文化,即我国本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从而无法充分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这充分说明了重视英语文化教育的教育手法的片面性并且已经引起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这样,在进行国际性交流的时候,他们就无法达成对外输出,传播并弘扬我国文化及价值观这一能够使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宏伟目标。总体而言,本土文化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的缺乏和不被重视的原因大致如下:

1.大学英语授课教师队伍基本上由英语专业教师组成。教师们自身的教授和研究方向背景多为专一并单一的英语语言文化,导致其自身的汉语水平及文化积累较差,对于中国文化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他们在课堂上讲授英语课程时只能讲解英美文化而却无法将富含中国文化的内容包含在内,导致学生们只能片面地学习到英美文化知识而却与自己的本土文化失之交臂。

2.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过度注重“原汁原味”。在前一部分我们曾经提及,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为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美文化而花了很大力气引入原版外语教材,聘请外籍教师为学生们授课。另外,我国外语教师为外语课堂设计的课本其选材范围也总是围绕着“地道的英语国家英语”这一狭窄的概念而展开并最终局限在英美本土作家这一范围之内。这些教材在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美文化的同时,对于我国本土文化可以说丝毫没有涉及。此外,熟悉其母语文化的外籍教师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根本谈不上深度理解和共鸣,更不用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授了。

3.英语本身所具有的霸权语言性质对其他语言的打压。由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使得英语成为了一门公认的国际性通用语言,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中也占据了统治性的霸主地位。《剑桥英语语言百科全书》中写到:全球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半官方语言的国家约有60多个。在政治、经济等国际事务中乃至教育、科技等知识领域中,英语均被作为所有人所认同的国际工具性语言而使用。这就使得英语的语言文化思想贯穿并渗透了这些领域。这样,英语语言文化就战胜并统治了其他语言文化,使得非英语国家的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观逐步向英语语言文化倾斜。因此,整个中国教育界乃至中国整个社会在英语教育中忽略本土文化而片面追求英语文化教育,力求“和世界同步”的思路,在部分程度上就是对英语文化的一种盲目追捧与崇拜和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忽视和打压。

针对本土文化缺乏这一现象的对策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缺失这一现象在学术界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对此,有些学术界人士提出了“关注中华民族文化遗失问题,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养”这一口号。在这里,本文针对此现象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具体如下:

1.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汉语言文化素养。高校英语教师由于其自身专业背景缘故而导致普遍汉语言文化素养不高。针对这一点,应鼓励督促英语教师们在课余时间研习中国文化,并学以致用,在课堂上做到英汉文化相结合,更好地双向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习得。

2.在教学纲要、教材、课程设置、测试等方面引入汉语言文化内容。在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应设计加入一些与汉语言文化相关的成分比重。在教材中,应将选材范围从以往那种纯粹的英美作家所著文章中解放出来,添加一些含有中国文化因素的内容,做到中外兼收。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讲授文学、文化习俗等课程时,把中西方在这些领域所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类和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其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著名的观点有Byram所提倡的为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设置独立课程,独立于外语专业教科书之外和以Kramsch所提倡的将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在课内兼容,随课堂外语教学同时融入等。我们可以得以借鉴并充分利用。在相关的英语能力测试中,也应把汉语文化考试列为其题型的一部分。充分地使其渗透到考试之中,成为测试学生中外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一方面,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考试新题型无疑开了一个好头。在新的四六级考题中,最后一题“段落翻译”要求学生对一段描述中国文化或国情的文字进行翻译。这充分地考察了学生的汉语言文化水平。除此之外,在别的英语考试中,也应加以仿效,让我国本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得以稳固,成为标准。

3.充分认识中国国情,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我国的国情,而对我们的本土文化重新获得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国际沟通中就要由以前的单向吸收西方先进文化,让中国从世界中学习的策略转变为今时今日的对外传播和输出中国文化,将中国推向世界的策略。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实现国际意义上的自主创新,民族复兴。在近几年所兴起的国学热潮,中国红、孔子学院等鲜活的例子,就是我们迫切需要向世界输出自己文化的有力证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们了解到中国今日之强大从而引发他们对于学习本土文化的热情。使其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本土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学习中实施英语语言文化学习这一教学手法大红大热,大兴其道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的本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社会所忽略。这一现象与我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并不匹配,且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的文化输出。为此,我们应该从改动教材、师资、课程设置,乃至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各个方面入手,综合性地提高学生们的本土文化素养,使之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在世界范围内弘扬我国文化,并最终树立起我国的历史国际大国形象,完成汉语复兴的伟大使命。

[1]张文霞、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外语界》2004年第3期。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龙伟:《论工具主义教育与人的失落》,《理论界》2007年第6期。

[4]张华:《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5]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光明日报》2000年10月19日。

[6]王蒙:《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汉字文化》2005年第1期。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外语英语教学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