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化后花园”
——从“草云斋”到“盈水轩”

2016-04-12 09:52:02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集全集藏书

袁 滨

(淄博市周村区电视台,山东淄博 255300)



·书香家庭·

我的“文化后花园”
——从“草云斋”到“盈水轩”

袁 滨

(淄博市周村区电视台,山东淄博 255300)

本文作者记述了其个人书房从“草云斋”到“盈水轩”的变迁,叙述了自己读书、写作的乐趣,认为书房是一个人的“文化后花园”,也是一个读书人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家庭知识充电的所在。

书房 书香家庭 读书

读书的姿势都是相似的,不同的书带来的趣味却各有各的不同。所谓“读书记”,无非就是自己读书姿势与趣味的映像,是读书姿态的选择和悦读情趣的捕捉,归根结蒂是一种心路体验和生活情状。我不知道别家的情景,我的读与写,都是在相对安静温馨的书房里成就的。书房千差万别,简陋和豪奢都不影响作品的诞生,思想的深浅是否因此优劣,这是大有兴味的话题。

书房是一个人的“文化后花园”,也是一个读书人的精神高地。其实真正的读书人原本不希望亮出自己的书房,让人窥视总有点觉得味道不纯粹,毕竟构建书房的目的是使用,用着舒适就行,不是用来显摆当噱头的。我之所以把自家的书房说出来,犹如阅兵,只是为了展示一下,作为一种自我激励。

在1990年代初,那时候的房子真是小啊,是工作单位分配来的,四十多平方米,两个老式书橱就占去了大半面墙,放不下多少书。虽然乏善可陈,但当时也取了个斋名叫做“草云斋”,请不少书法家题写过斋额。我还写过一篇《草云斋记》,出过一本名为《草云集》的书,无非是附庸风雅罢了。

十多年后,房改了,我搬迁到一百多平方米的新居,虽然不够气派,但在当时还算得宽敞。做简装时,首先就是设计了一面墙五个大书架,但当时的藏书只放进去了一半,许多书还是无法安置,只好把一些不常用的书放置到阳台、车库和储藏室里,也就跟人羞于提起所谓“书房”。记得有一年苏州王稼句和北京止庵两兄来寒舍,看了一圈后说你的藏书呢?真是惭愧煞也。

随着不断购书,后来我又在客厅增加了两面墙十个书架,尽管还有不少放不下的书,但挑挑选选,尽量把心仪的书都给上了架。我始终有个落伍的观点,以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我们的存书也保持在这个数上就挺好,挺吉利,找书也方便。说实在话,就这三千册,也不一定都能够真读了。读书人爱面子,藏书的人更贪婪,三千是远远不满足的,那就实际控制在一万册左右吧,拥书万卷,环顾左右,也就可以了,不能再多了。

我曾去过稼句兄等大家气象的书房,那是书屋、书楼了,汗牛充栋,大开眼界,不亦快哉。不过人家成果也多,著作等身,我等虽羡慕至极,却也望尘莫及,真是如古人所说的那样:“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我也到过其他书友家中看过书房,书也多,琳琅满目,可是以“杂”为特点,所谓“四海之内皆书友”,谁给他什么书都收,看不出个藏书特色和知识体系来,只是眼花缭乱,让人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有书香氤氲的雅趣呢?尽管如此,也还是佩服他的执着。

一个爱书人,书若不能为其用,成为“书奴”,就苦不堪言了。窃以为,存书要依自己的专业爱好去有意识积累,天下好书多得是,什么都存,子子孙孙都存不完,何苦呢。弱水三千,取其一瓢,这是读书的境界,也应是藏书聚书的参照。还是拿出点精力,喜欢的就多读一点,存一点,成为一个系列、系统最佳,成不了大气候,财力有限,居所有限,那也别灰心,有一点小特色,小家碧玉也春色满园,孤芳自赏,自娱自乐,倒也趣味横生。

我的书斋现在叫做“盈水轩”,别无深意,因为是水命人,名字有水字旁,喜欢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境,读书人少说为佳,把书视为红颜知己的情人,与其脉脉相视,陶然醉也。另外,上下五千年流动的文化之河,何尝不是盈盈之水奔流不息的情景呢。何况,水能镇火,火乃书之敌人,有此水镇之,平安祥和,想想也是心旷神怡。因此,我分别请书法家王学仲、书画家丰一吟、作家韩石山、唐宋元,学者王稼句、徐重庆及其他有缘的作家艺术家题写了“盈水轩”斋名,轮流欣赏悬挂,自得其乐。

至于书房主体,我的藏书大约在万册左右。没有作仔细统计,所谓古本珍椠是一册也没有,却都是内心喜欢的值得珍存的爱物,这又是可谓金不换的。

我的藏书以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版本为主。

一是作家张炜先生的作品专题,目前有五百多种海内外不同版本,其中三百多种是张先生的签名本,曾在济南最有名的泉城路新华书店和青岛书城分别举办“张炜著作版本手稿展”,获得极大成功,颇有影响。

二是当代作家、学者的签名本、毛边本,大概挑选的精品类签名本有五百多种,像陈忠实、贾平凹、铁凝、苏童、格非、余华、陆文夫、冯骥才、何士光、王跃文、曹文轩、峻青、王学仲、姜德明、袁鹰、黄宗江、叶文玲、来新夏、流沙河、孟伟哉等等,其中王稼句的签名本就有近六十种。

三是1970年代以来知名刊物创刊号,有上百种,像《当代》《十月》《收获》《花城》《钟山》《清明》《江南》《芙蓉》《大家》《百花洲》《中国》《中国作家》《青年作家》《译林》《读书》《随笔》《散文》等,其中《当代》《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是从创刊号至今一直订阅的,还有全套的《人民电影》《电影新时代》等。

四是中国现当代作家文集、全集,也有数十种,像《梁实秋文集》《胡适文集》《郁达夫文集》《沈从文文集》《茅盾文集》《巴金文集》《俞平伯全集》《郑振铎全集》《三松堂全集》《阿英全集》《王瑶全集》《孙犁全集》等,其中台湾版陈映真主编的《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就有63册。

上述四类特藏之外,1980年代以来各类中国当代文学史也是我关注的课题,收集了不少这样的书,如《中国知青文学史稿》《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10卷本)也都有收存。其余的散兵游勇,多是1949后的各类文学版本,尤其像《围城》《骆驼祥子》《家》《子夜》这样的现代经典以及《青春之歌》《红日》《朝阳花》等红色版本,我也收存了一些原汁原味的初版本,闲暇时与修订本对照,真是大快朵颐,乐在其中,不能自拔。

家底抖落差不多了,所存所读都实在戋戋,难见大手笔,奈何才疏学浅,小本经营,也只好这样了。但还有几句补充,权作调料。那就是寒舍所谓四壁,入乡随俗地悬挂了不少诗友的字画,情意在焉,如见斯人,常暖心怀。像客厅里,就悬挂了何满子先生题赠的墨宝,据说流沙河先生家里也有同样内容的一幅,那诗是吟淄博锦秋湖的,相传是战国鲁仲连的故居:“葭芦乍上满湖青,小艇如梭一篙轻。义士归来天地暗,无人扺掌话连衡。”厅里另有韩石山先生的法书,意思也很好,是傅青主的诗:“江北无梅只有雪,寒空万里清而洁。兴来写得一枝春,人力能补天地缺。”厅里还有一幅小小的山水画,是本地知名画家的作品,我用两句小诗概括了一下:枫山凝脂韵如诗,水流宛转树萋萋。云林皴墨尽染处,闲对古亭起幽思。没有事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看著名诗人阿红老师写的“诗书天趣”,感受到一股清气扑面,也让蓬荜生辉,引来无限遐思。

在书房里的所作所为,都是个性和私密的,读书记则不同,发泄后分享与否,点赞与否,取决于文字的好坏和读者的态度。读书是无尽的诱惑,写作是连环的陷阱。面前这些零碎文字,是思想的放逐和交锋,是阅读的凝望和呓语,是神情的交流和刻画,许多日子在键盘下流淌,记录下一幅幅原生态的书式风景,真能体验到那种“逝者如斯夫”的怅惘。非常感谢听我啰嗦唠叨,听我倾诉呢喃的读者,我为生命中所有的真诚和无私而感动,感谢缘分的恩泽与沐浴,感恩生活中与你们同行。

My Cultural Back Garden——from “Caoyun Room” to “Yingshui Hall”

Yuan Bin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author’s study room from “Caoyun Room” to “Yingshui Hall”. By sharing his jo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he author holds the view that study room is one person’s “cultural back garden”, a spiritual realm of an intellectual, and a charging station for a family increasing knowledge as well.

Study room; The bookish family; Reading

G252.17

A

袁滨,男,山东藏书家,作家。供应职于淄博周村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文集全集藏书
严复全集
《熊铁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郭汉城文集》简介
艺术评论(2019年11期)2019-01-26 02:50:42
西夏文《三代相照文集》述略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0
珍惜每一本藏书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9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天一阁文丛(2014年1期)2014-10-13 08:00:16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天一阁文丛(2012年1期)2012-10-13 07:58:43
越鳗堂藏书述略
天一阁文丛(2012年1期)2012-10-13 07: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