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儿童阅读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2016-12-28 02:53:42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论文领域期刊

李 煜

(西北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127)



学术论坛

国内儿童阅读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李 煜

(西北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127)

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儿童阅读的研究由来已久。儿童阅读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在不同学科间的发展轨迹、研究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梳理国内儿童阅读发展轨迹、明晰其核心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可为该领域当前和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选取1998-2015年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简称CSSCI)中以儿童阅读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利用UCINET、NetDraw、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工具,从时间分布、高频关键词共现、学科分布、核心期刊及核心作者、合作分析等多个维度揭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

儿童阅读 知识图谱 信息计量

1 引言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儿童阅读都被当作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积极推广儿童阅读活动,并在2001年底颁布《儿童阅读推进法》,将4月23日定为儿童读书日,在每年的这一天召开推进儿童读书活动论坛;美国政府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等。

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儿童阅读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形成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国内对儿童阅读的研究最早出现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后来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现在其他学科的学者也逐渐开始关注该领域,例如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中国文学、哲学等。儿童阅读作为多个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各学科对其研究的发展速度、发展轨迹、研究热点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我国儿童人口占世界首位,梳理国内儿童阅读的研究现状,对把握未来的研究趋势和相关研究热点尤为必要。

因此,本文选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呈现方法,以CSSCI数据库收录的儿童阅读研究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儿童阅读的发展历史、主题分布、著者关系、学科分布等多个维度分析该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在掌握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探讨该主题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已有相关文献来看,张慧丽[1]从中美早期阅读研究概况入手,重点分析了中美两国图书馆学领域儿童早期阅读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杨翠萍[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粤西和青海西部柴达木地区城乡少年儿童阅读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展示了东西部欠发达地区儿童阅读现状差异;王余光[3]对国内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图书馆学界和业界应该在儿童阅读中加强合作研究的观点。已有相关文献虽然已经对儿童阅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没有对该领域国内研究的情况进行梳理。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从国内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儿童阅读的研究入手,从时间分布、主题分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采用可视化等方法展示核心著者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共现等,覆盖范围更广,能更加全面的展示国内儿童阅读研究的脉络和走向。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为保证数据权威性与代表性,本文选择CSSCI数据库作为文献信息源,时间限定为1998-2015年,文献类型为论文,检索时间为2016年5月18日。在国际上,《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儿童系18周岁以下的任何人,中国的法律中没有规定儿童的年龄界限。在中国,儿童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社会公认的儿童年龄段为0-14周岁,因此本文选定该年龄段为研究对象。由于在我国0-14周岁正处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幼儿阅读、学前阅读及小学阅读均属于儿童阅读的范畴,所以本文最终选择儿童阅读、幼儿阅读、小学阅读及学前阅读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去重、勘误等清洗后,得到CSSCI论文588篇。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UCINET、NetDraw、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工具,从时间分布、高被引论文、高频关键词共现、学科分布、核心期刊及核心作者、合作分析等多个维度对国内儿童阅读研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3 儿童阅读研究的发展脉络

3.1 时间分布

国内有关儿童阅读的研究由来已久,在CSSCI数据库中检索到最早研究成果发表于1998年(1998年为CSSCI数据库最早回溯年份)。对1998-2015年间的所有文献按照年度进行归类,通过时间分布可以揭示该主题发展的阶段特征。图1为588篇国内儿童阅读研究成果的年份分布。

图1 1998-2015年国内儿童阅读研究论文数量的年份分布曲线

纵观全局可以看出,从1998年到2015年期间国内学术界在儿童阅读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虽然波动较大,但是整体呈现出曲折上涨的趋势,尤其是2011年以后,年文献量突破40篇,在2013年达到峰值62篇。由此说明,儿童阅读领域的研究从产生到现在一直被关注,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加入其中。

CSSCI数据库数据最早回溯至1998年,其中有

8篇为儿童阅读主题的研究成果。对1998年的8篇文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早期国内学术界的对儿童阅读的关注点集中在教学范围,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伍新春在《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培养的实验研究》的文章[4]。此后,随着学者的关注,儿童阅读研究逐渐兴起,并且在2002年迎来了第一个研究高潮,研究的范围也有所增大,除了教学外,对阅读障碍儿童、阅读困难儿童的研究越来越多,例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的王瑜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儿童阅读困难病因及机制的研究进展》的文章[5]。2002年到2010年,关于儿童阅读研究的论文数量处于呈现出平稳波动的态势。2011年后,文献量较之前有了更进一步的增加,并且有越来越多图书馆界的学者参与到儿童阅读的研究中来。

综上所述,1998-2001年是我国儿童阅读研究的起步阶段,2002-2010年是儿童阅读研究的稳步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是儿童阅读的快速发展阶段。

3.2 内容分布

3.2.1 高被引论文分析

学术成果经过一定形式的同行评议和编辑审核,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可以更进一步接受同行乃至全社会的检验和评价;而学术论文被引用可以作为衡量该学术成果的价值和影响力的指标。论文的引用次数越多,说明其学术参考价值越高,学术引领作用越大。通过对CSSCI中儿童阅读研究的高被引论文进行统计,得出引用次数大于10次的论文情况(见表1)。

表1 CSSCI中被引次数大于10次的儿童阅读研究论文

张承芬[6]通过将被试儿童分为困难组和对照组,对其从词语理解等8个认知变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了汉语阅读困难者的主要认知特征,并指出信息理解能力发展水平是区分一般阅读落后和特殊阅读落后的指标。舒华[7]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汉语阅读困难的特点和原因,指出汉语儿童存在阅读困难现象,并具体分析了儿童阅读障碍的具体表现。朱淑华[8]通过分析我国儿童阅读产生危机的原因及公共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应该通过观念建设、资源建设、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和充分发挥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作用等多种策略来解决儿童阅读危机的建议。

从儿童阅读研究高被引论文的内容看,国内学术界集中于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阅读困难儿童进行认知特征、意识特点、心理机制等多方面的研究,图书情报学领域只有一篇论文被引次数达到11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心理学、教育学比图书情报学界发表了更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儿童阅读研究成果。从高被引论文的时间分布来看,国内最早发表的文献引用次数较高,而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被引用的次数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内儿童阅读研究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没有出现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3.2.2 主题变迁

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III对儿童阅读研究论文进行关键词时区分析(见图2)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国内儿童阅读研究的主题也在不断的演变。

1998-2002年研究成果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阅读障碍儿童进行研究,主要切入点为从心理学角度以及儿童医学康复角度对儿童阅读无序、阅读困难、语音障碍等现象的分析;二是对学龄前儿童及小学儿童阅读能力进行研究,主要切入点为从教育学角度对儿童阅读教育、阅读兴趣、语文阅读教学等内容的分析。2003-2010年,国内学术界对儿童阅读的研究主题从语文阅读教学开始向课外阅读、亲子阅读方向转移,并且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始发挥其在儿童阅读中的作用,儿童分级阅读也开始被学者关注。2011年至今,主要探讨针对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及阅读环境对儿童阅读的影响作用。

图2 CSSCI儿童阅读研究论文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3.2.3 主题分布

对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进行可视化,可以看出儿童阅读研究主题的热点及热点之间的紧密程度。利用Netdraw软件[9]绘制儿童阅读研究的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结果如图3。节点表示高频关键词,连线表示其两端的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的度中心性,即与之有关系的关键词数量越多结点越大;连线粗细表示两个关键词共现次数多少,即共现次数越多连线越粗,联系越紧密。

图3 CSSCI儿童阅读研究论文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

由CSSCI中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可知,儿童阅读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分为以下三个维度:一是主体维度,主要以儿童阅读、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及图书馆为核心关键词,对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早期阅读、读书活动、亲子阅读、分级阅读等重要关键词进行探讨,例如王方圆[10]对公共图书馆利用绘本进行早期阅读推广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公共图书馆通过绘本服务进行早期阅读推广的有效策略;二是阅读维度,以儿童、阅读障碍为核心关键词,对儿童心理、学习障碍、语音意识、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眼动等重要关键词进行分析研究,例如王瑜[11]通过对近十余年来儿童阅读困难的发病病因及机制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了儿童阅读困难的具体表现;三是教学维度,以小学儿童和阅读教学为核心关键词,对其相关的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重要关键词进行研究,例如廖哲勋[12]通过阅读教学改革的研究和试验,构建了能够反映基础教育课改革的要求和网络环境建设需要的小学儿童阅读教学新模式。

4 发展流派

4.1 学科分布

目前,国内核心期刊中没有文献系统地对不同学科领域儿童阅读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比较。通过分析1998-2015年间CSSCI中关于儿童阅读的研究论文可知,这些论文分布在9个学科中,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儿童阅读研究论文在CSSCI中的学科分布

国内儿童阅读研究论文共588篇,其中7篇论文没有定义学科类别。在9个学科中,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有197篇,占论文总数的33.5%,在一定程度说明了图书情报学是儿童阅读研究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教育学共有189篇,文献量仅次于图书情报学,占文献总量的32.1%,是儿童阅读研究的重要学科;心理学共有120篇文章,占文献总量的20.4%,也在国内儿童阅读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新闻学与传播学、语言学、中国文学分别有49篇、11篇、9篇文章;另外哲学、体育学和艺术学也有相关论文发表。

综上可知,除了图书情报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儿童阅读研究的最主要力量外,其他很多学科也有对该主题的研究。儿童阅读研究的学科范围广泛,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

4.2 核心期刊分析

对刊载国内儿童阅读的588篇论文期刊进行分析,共得到76种期刊。其中包含图书情报学论文的期刊17种、教育学期刊30种、心理学期刊11种、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11种、语言学期刊9种、中国文学期刊9种、哲学期刊2种、体育学期刊2种、艺术学期刊1种。

综合上文分析可知,儿童阅读学科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由于各学科被CSSCI收录的期刊数量不同,并且有部分儿童阅读研究成果发表在综合性期刊上,例如《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所以国内儿童阅读研究成果的期刊分布不符合布拉德福定律。根据“二八法则”和邱均平[13,14]等学者的观点,选取儿童阅读研究前20%的期刊作为其核心期刊。在CSSCI中,前20%的期刊共有16种,其中《图书馆工作与研究》(74篇)、《图书馆杂志》(25篇)、《图书馆》(23篇)、《图书馆论坛》(21篇)、《图书馆建设》(20篇)属于图书情报学科;《中国特殊教育》(43篇)、《心理科学》(36篇)、《心理发展与教育》(33篇)三种期刊同时刊载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儿童阅读研究成果;《教育评论》(30篇)、《课程教材教法》(30篇)、《学前教育研究》(17篇)、《上海教育科研》(14篇)、《中国教育学刊》(12篇)为教育学领域研究的核心期刊;《中国出版》(17篇)、《出版发行研究》(15篇)为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的核心期刊;此外《心理与行为》研究刊登了12篇心理学科的儿童阅读研究成果。由此可知,图书情报学科的期刊是国内儿童阅读研究成果的最主要载体,但是其他学科的期刊也为国内儿童阅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3 人物关系

4.3.1 核心作者分析

国内儿童阅读研究的588篇论文共由734位作者完成。对发表国内儿童阅读研究成果为1篇、2篇、3篇和4篇的作者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CSSCI中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为590人,占作者总量的80.4%;发表2篇文章的作者为87人,占作者总量的11.9%;发表3篇和4篇文章的作者分别为28(3.8%)人和9人(1.2%)。根据洛特卡定律的表述,某一学科领域内撰写1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总数的60%,撰写2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1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4。儿童阅读领域1篇论文作者比例为80.4%,远大于洛特卡定律的比值,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数量仅为作者总数的11.9%。由此说明,国内儿童阅读领域的作者人数虽然多,但是分布离散,尚未形成稳定的高产作者团队。

发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是文献计量学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同时考虑到核心著者的发文数量和质量,本文选用综合指数法[15],将发文量和被引量的权重分别设置为0.5,按照综合指数=0.5*(候选作者发文量/人均发文量*100)+0.5*(候选作者被引频次/人均被引频次*100)进行计算,选取综合指数不小于100的作者作为核心著者。国内儿童阅读领域的10位核心作者见表2。

表2 国内儿童阅读研究的核心作者

由表2可以看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舒华教授是国内儿童阅读研究领域综合指数得分最高的作者,自1998年开始累积发表文章21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加工、儿童语言阅读发展和阅读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同时,根据前文分析,图书情报学科的期刊是国内儿童阅读研究成果的最主要载体,发表了数量最多的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成果,但是图书情报学科仅有深圳南山图书馆的朱淑华综合指数大于100,进入核心作者队伍。

4.3.2 作者合作分析

利用Netdraw软件对儿童阅读研究的作者矩阵进行可视化,得到作者的合作网络如图5。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的合作范围的大小,连线粗细表示其合作次数的多少。

由下图可以看出,国内儿童阅读的作者合著网络不是一个封闭网络,由多个合著团体组成,超过3人的合著团体共计6个,其余合著均发生在两三个人之间或者由单个作者独立完成,因此该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其中,以舒华、李虹和伍新春三位著者为中心的北京师范大学团队是当前国内儿童阅读研究领域规模最大、研究成果最多并且影响力最大的合作团体。其次是以刘翔平为中心,由杨双等参与者组成的团队,刘翔平是核心著者中综合指数排名第二的作者,不但自身研究成果丰富,同时积极参与了其它研究,在儿童阅读领域起到了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团队。

结合核心作者分布与作者合作分析可见,儿童阅读领域发表核心期刊文献的作者可以分为两大类:学院派和实践派。学院派的作者主要是来自高等院校的教授、副教授及博士生等,实践派作者主要来自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学院派在文献总量、高产作者数量及影响力上远远领先于实践派,并且学院派作者更倾向于团队合作研究,例如舒华、李虹、刘祥平等人为代表的北京师范大学团队;而实践派的作者与同行之间的合作程度低,倾向于独自研究,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不及学院派作者。

图5 国内儿童阅读研究作者合作网络

4.3.3 机构分析

论文数量是评价机构科研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对儿童阅读研究的高产机构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了解该领域研究成果在空间上的分布。文献量不低于5的机构如表3所示。

表3 儿童阅读研究高产机构统计(文献量≥10)

由上表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是国内儿童阅读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尤其是北京师范大学,累积发表文献96篇,远远领先于其他机构。对北京师范大学的合作机构进行分析得出,北京师范大学共与中美两国的31个机构产生了合作关系,主要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16]、新疆师范大学、奕阳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并且北京师范大学内部的机构之间合作也较为广泛,例如心理学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机构之间也存在合作关系。

高校具有优越的科研平台和人才支持,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的985及211高校等,因此其科研成果数量较多。除师范院校外,以杨柳、金晖等作者为代表的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也累计在该领域发表了10篇论文。

5 发展趋势

5.1 儿童阅读研究主题

从儿童阅读论文时间分布可以看出,自2013年文献量达到最高值之后,随后几年论文数量稍有回落;从主题分布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儿童阅读研究主题多样,除心理学、教育学外,图书情报学领域是近几年儿童阅读研究的主要阵地。相对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其他领域的作者,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作者更加重视儿童阅读中阅读推广、阅读环境及分级阅读等方向的研究。

5.2 儿童阅读研究主体

学院派作者无论是在科研成果数量、科研成果影响力,还是在合作范围、合作频次都超过实践派作者。虽然来自图书情报学期刊发表的儿童阅读文献量最多,但是作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分散。

儿童阅读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图书情报界作者应该通过与不同学科背景的作者进行合作与交流,可以汇集不同学科的力量,从多个角度揭示和解决问题,有助于促进新的成果的产生。

6 结论

我国儿童数量占世界首位,关注儿童阅读是整个图书情报学领域不容忽视的。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儿童阅读研究的脉络和流派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包括:儿童阅读研究由来已久,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儿童阅读研究是一个涉及心理学、教育学、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题,在不同时期研究主题也在不断演变;当前图书情报与文献学是研究儿童阅读的主力军,图书情报学期刊发表的该主题研究成果最多;存在图书情报学作者相互交流少,研究分散,未形成稳定的高产作者团队等问题。最后,儿童阅读研究主题正在向阅读推广、阅读环境和分级阅读等方向衍变,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作者将成为儿童阅读研究主要力量的发展趋势。

〔1〕 张慧丽.中美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11(2):2-6

〔2〕 杨翠萍.东西部欠发达地区少年儿童阅读现状比较分析——以广东粤西和青海西部柴达木地区城乡小学生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4):112-115

〔3〕 王余光.图书馆与儿童阅读推广[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8):1-3

〔4〕 伍新春.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培养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3):29-33

〔5〕〔11〕 王瑜,王玉玮.儿童阅读困难病因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3):741-742

〔6〕 张承芬,张景焕.汉语阅读困难儿童认知特征研究[J].心理学报,1998(1):50-56

〔7〕 舒华,孟祥芝.汉语儿童阅读困难初探——来自阅读困难儿童的统计数据[J].语言文字应用,2000(3):63-69

〔8〕 朱淑华.公共图书馆与儿童阅读推广[J].图书馆建设,2008(10):61-65

〔9〕 Borgatti S P,Everett M G,Freeman L C.UCINET IV network analysis software[J].Connections,1992,15(1):12-15

〔10〕 王方圆.公共图书馆利用绘本推广早期阅读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105-108

〔12〕 廖哲勋.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5-53

〔13〕 邱均平,李爱群,周明华,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做法与结果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4-69

〔14〕 邱均平,燕今伟,周明华,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1

〔15〕 刘亚伟,葛敬民.发表于图情核心期刊的文献检索课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3(4):115-118

〔16〕 李虹,伍新春,张洁,等.不同形式的阅读干预在儿童读写能力发展中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4):263-267

History,Schools and Trend in Chinese Children’s Reading Research

Li Yu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c research on children’s reading has a long history.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rea, the development trails and research focus are of grea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subjects. This paper has done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trails, core researchers and organizations of children’s reading research by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and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e methods of informetrics analysis are used on the children’s reading related journal articles in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CSSCI) from 1998 to 2015, using the tools of UCINET, NetDraw and CiteSpace. Results are shown specifically according to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high frequency keyword co-ocurren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sciplines, core journals, core authors and author co-citation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 trails.

Children’s Reading;Knowledge Map;Informetrics

G252.17

A

李煜(1988-),硕士,西北大学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论文领域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新闻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 22:10:06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