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诗歌爱情隐喻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2016-04-12 04:11马玉梅刘中宁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汉英隐喻爱情

马玉梅,刘中宁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汉英诗歌爱情隐喻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马玉梅,刘中宁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诗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爱情作为一种抽象概念,诗人常常借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汉英诗歌通常借助不同的意象表达爱情。本研究旨在挖掘造成此种差异的文化因素,以期能对汉英诗歌进行有效的鉴赏。

汉英诗歌; 爱情隐喻;文化差异

隐喻,通俗地讲就是以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但是又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比喻,它是将两种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表达更生动、形象。隐喻一直被当成一种修辞手段存在于人类的文化生活当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隐喻以一种新的姿态介入文化领域。认知语言学创始人Lakko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的理论。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1]。自此,概念隐喻理论便一直活跃在众多领域。它给学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分析世界。诗歌,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它的语言高度凝练,善于借助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感情。借概念隐喻理论分析诗歌并不少见,尤其是抽象的爱情诗歌。可以说大量的爱情诗歌都是借用隐喻来刻画爱情这种普通又复杂的抽象概念的。诗歌以语言的形式展现,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那么,中西两种文化的思维差异又是怎么体现在汉英爱情诗歌中的呢?本文将从宗教、哲学、人文环境、价值取向、民族性格五个方面对英汉诗歌中爱情隐喻的文化差异性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揭示出隐喻中蕴含的文化特征。

1 爱情隐喻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永恒主题。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爱情基本都是将抽象概念转换成各种具体的题材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称这种转换手段为隐喻。通过隐喻,人们巧妙地把情感中最为抽象的爱情与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形象具体地阐释出人类这一特有的情感。李贵垓指出概念隐喻与文化具有互动关系,文化对隐喻的形成、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又将某些成分反馈到文化中去[2]。人类很多情感具有相似性,比方说,当爱情来到时,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因此爱情概念在世界文学范围内具有一致性。然而,由于行为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文化有巨大的差异性,诠释爱情的方法也不同,爱情隐喻也体现出这些差异。

2 汉英爱情隐喻的文化差异

爱情诗歌是人类美好情感与艺术创作高度结合的产物,蕴涵其中的爱情隐喻是人类感知体验世界和情感的一种认知方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吟诵爱情的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下来,经久不衰。汉英诗中唯美的爱情隐喻更是在流传中被贴上了文化的标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那么文化是怎么影响诗歌中的爱情隐喻的呢?

2.1宗教信仰因素

宗教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各种各样的体现宗教的事物无处不再。汉英民族不同的宗教文化在汉英诗歌的爱情隐喻中得以体现。佛教在中国盛行,汉民族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很大,在爱情诗歌中表现出“爱情是姻缘”的观念。人们认为两个人遇见是缘分牵引。汉语诗歌中的爱情隐喻也体现了姻缘这一观念。如“要见无因见,拼了终难拼。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缘”(乐婉《卜算子搭施》)[3]。“如何让你遇见我在这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容《古乐府》)[3]这些诗句映射了中国佛家思想里的“千里姻缘一线牵”的理念。

与汉族的佛教思想不同,英美人信仰基督教。同样的,英美诗歌的爱情隐喻也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圣经》中的一个基本教义是“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这一教义也以爱情隐喻的手段出现在诗歌中。如“Whatever dies,was not mixed equally;If our two loves be one,or,thou and I Love so alike that none do slacken,none can die.”(John Donne: The Good Morrow)。这句诗中的概念隐喻是“The couple is a unity”。另外,受基督徒的影响,英美人有普遍尊重女性的传统,开始人们尊重上帝和耶稣,由此开始敬仰圣母玛利亚进而推广到尊重所有女性,在英诗中体现的往往是男女平等的思想。

2.2哲学因素

古代中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一向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人和睦相处,爱人之间相敬如宾、不离不弃[4]。因此,常常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爱情与自然界中种种和谐之美联系起来。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等[3]。这里诗人将比翼鸟隐喻成美满的爱情,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另外,儒家思想也对汉英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家提倡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女性长期禁锢在男性的统治下,没有独立的地位。体现在诗歌中比如:“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男女地位趋于平等,隐喻男女平等的诗歌,比如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西方文学深受古希腊哲学中主客观二元论思想的影响,注重冲突与对立。西方人把宇宙和大自然看成是人类征服的对象[5],把获得爱情看作是一场战争,把爱人看作是占有物,是西方理性主义思想的典型表现。“To love and win is the best thing.To love and lose,the next best(William M.Thackeray).”

2.3人文环境和价值取向

地域文化及社会生产方式也会影响人们在爱情诗歌中的隐喻选择。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发展农业,轻视商业。这使人们养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对农产品和农业劳动充满敬重和热爱。因此,爱情诗歌里往往运用农作物来隐喻美好的爱情。如“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黄景仁《绮怀》)。

而英国是一个岛国,受地理位置影响,航海业畜牧业发达。人们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因此在诗歌中常常借助与水有关的隐喻表达爱情。如 Spencer 在爱情诗 Lyke as a ship that through the Ocean wyde 中写道“Lyke as a ship that through the Ocean wyde,By conduct of some star doth make her way”。另外,由于畜牧业比较发达,人们的生活和“goat”、“sheep”联系紧密,因此在英民族的爱情诗歌里也常常看到用“goat”、“sheep”作为隐喻。例如sheep’s eyes相当于汉语的“媚眼”或“秋波”。同时,英民族商品经济发达,认为一切都可以用来交换,这样的观点使他们认为爱情也是可以买卖和占有的。在英语诗歌里常看到用“货币”、“商品”等做隐喻来表达爱情,如“I prize thy love more than whole mines of gold,Or all the riches that the East doth hold.”(Anne Bradstreet,To My Dear and Loving)。这是他们价值取向的反映。

2.4民族性格因素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它已经内化成一个民族的一部分,同时对爱情的认知也会融入到民族文化中。诗歌中展现的爱情隐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

汉民族在表达爱情时很含蓄,往往不会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之物抒发内心的情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等都是借用象征性物体抒发爱情。看似平淡,其实感情深厚充沛,这反映了汉民族内向的性格特征。

英美国家的人民由于受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比较开放,感情外露,形成了勇于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性格特征。因此,英诗比较热情奔放,多用“火”、“日”隐喻爱情。如“My love is like to ice,and I to fire,How come it then that this her cold is so great.”(Edmund Spenser:My Love Is Like to Ice)。这体现了西方民族奔放的性格特征。

3 结语

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中西方的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无数的爱情诗歌。然而由于文化差异,汉英诗歌在抒发爱情时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从宗教、哲学、人文环境、价值取向、民族性格这五个因素分析了汉英爱情诗歌借用隐喻时的差异,并试图分析引起此种差异的文化因素,以期能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认知汉英诗歌,减少跨文化交际冲突。

[1]Lakoff.C.&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6.

[2]李贵垓.浅析隐喻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J].中国校外教育,2011(5):45.

[3]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资料(1919-1949)[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4]吕锡琛. 道家与民族性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22.

[5]孙毅,周世清.跨语言爱情隐喻异同的认知理据与哲学文化渊源考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25-129.

(编辑:刘彩霞)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se of Love Metaphor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ry From the View of Culture

MA Yu-mei,LIU Zhong-n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human beings, poetry has always been a way to express love. As love is an abstract feeling, it is usually conveyed by referring a concrete thing. However, different objects can be employ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ry for the different cultures. This paper aims at finding out the deep reasons for such kind of difference, then it is hoped that can help people have a better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ry.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ry; love metaphor; cultural difference

2015-11-29

马玉梅(1963—),女,河南郑州人,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外语教学.

I106.2

A

2095-8978(2016)02-0082-03

猜你喜欢
汉英隐喻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