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25400)
毛中峰●
浅谈高中物理苏科版力学的解题方法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25400)
毛中峰●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因此学生要对力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针对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力学题的解答误区.本文就提出解题三步骤:审题、构建模型、排除干扰,来探讨力学的解答方法.
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方法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年的高考中,力学题占了很大一部分分值,因此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但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力学题非常的困难,即使教师进行讲解剖析,他们依旧感觉到吃力,因此力学又是教学难点.那么如何破解这个教学难题呢?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住解题技巧.因为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力学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学生找到了其中的解题规律和思路,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许多类似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高中物理力学题,主要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题,选择题的文字描述一般很少,所以针对少量文字的题干,学生需要进行仔细推敲,因为每一个关键词都可能隐藏着信息.而针对文字描述较多的填空题和综合题,有时就需要从众多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找到最有用的那一个,因此针对物理力学题,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你审题:
1.找关键词语.学生在进行力学题解答时,对于题干中出现的信息,不能只注意到特殊性的条件和字母,对于某些看似是可读不可读的文字描述,同样要进行研读.因为中间可能隐藏着整道题的关键线索.而力学的关键词语大致可以分为限制类、物理变化类和变化过程类等等,因此对于这些关键词,学生要仔细推敲.例如:质量为M的铅块被长为L的铁丝悬挂静止,这时,一个质量为m的水平飞行的子弹击中铅块,问子弹要以多大的速度击中铅块,才能使铁丝在铅块运动过程中始终绷紧?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题干,找到关键词语.由题中可以看出“始终绷紧”就是关键词,它表示铅块M与子弹m必须一起绕悬点做圆周运动,由此可以分析出可能的情况.
2.挖隐含条件.高中物理之所以非常困难,除了物理变化过程复杂多变之外,还有就是隐含条件的存在.这常常使学生感觉条件不足,而陷入解题困境.因此,在审题的时候挖出隐含条件,是每个学生应该掌握的解题要点,比如比较常见的“光滑平面”也就是表示摩擦可以忽略不计,即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零.又比如“一颗子弹在空中自由飞行”,那么这里的“自由”就表示子弹仅仅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对于一些隐含条件,学生要找准,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题目解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力学题目中,有时要考虑客观条件,比如一个重力98牛,体积0.05立方米的救生圈,是否能够托起体重500牛的人?许多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就生搬硬套公式,结果当然是不能托起.但是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在题中还有一个隐含条件“人使用救生圈”,在实际生活中,人使用救生圈时,人的大部分身体是在水里的,所以人是不会沉没的.
构建正确的模型是解答物理力学题目的关键,其主要考验的就是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要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正确的画出直观形象的图形,以充分利用信息,解答问题.因此,构建物理模型就成为审题的关键手段,它能展示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并确定物理量间的关系,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物理模型既可以是运动的过程图、状态变化图、受力分析图等等,也可以是通过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例如:一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用水平恒力A推动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B来推物体,当恒力B作用时间与恒力A的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43J,则恒力A和恒力B所做的功各是多少?这道题解答的关键,就在与要弄清楚恒力A和恒力B的位移、大小关系和各自做功的情况,因此在审题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画示意图或构建物理模型的习惯,解答物理问题,如果能进行画图示意,就一定要画图.因为直观的模型能帮助自己更准确的理解题意,并分析和探讨整个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因此不仅是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等,几乎无一例外不是用画图来加强认识联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自己能够重新理解一遍题意,对物理过程的变化了然于胸.
在力学题目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故意多出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可能会让学生判断错误.因此在进行题目解答时,应该准确的判断出哪些是干扰条件,哪些是多余条件,哪些是错误条件,因此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谨防以假乱真.物理力学题目经常会利用一些显而易见的条件来迷惑考生,考生以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正确的解答思路,但是需要结合条件进行分析之后,才能进行答题.例如:某人向空中发射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物体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物体炸裂为a,b两块,若质量较大的a块的速度方向仍沿原来的方向,则从炸裂到落地这段时间里,a飞行的水平距离一定比b的大,这个结论是对还是错?有学生看到题干中“质量较大的a块”之后,就凭感觉认为结论是对的.但事实上,是没有掌握力的独立原则和运动独立性原则.
2.谨防干扰条件.在力学题目中,出题者往往会用一些多余的条件,来误导学生.或者安排一些巧妙的歧义和一些是而非的判断,来考察学生的抗干扰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愈大,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在审题过程中,只有迅速地排除这些干扰因素,解题才能迅速而正确.例如:从同样高度落下的陶瓷花瓶,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什么?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有学生往往受到惯性思维的干扰,认为水泥地比草地坚硬,给陶瓷花瓶的作用力就大.也就是说掉在水泥地上的陶瓷花瓶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陶瓷花瓶动量改变小.但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应该表述为“掉在水泥地上的陶瓷花瓶动量改变快,掉在草地上的陶瓷花瓶动量改变慢”.
力学之所以一直是高中物理的重点考查内容,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力学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检验作用.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力学知识,能有效提升学习物理的信心.而针对力学题的解答,主要就要通过审题、构建模型、排除干扰条件三个方面来入手,正确运用定理规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破除学生对力学题的恐惧症.
[1]孟德聪.浅谈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常见的解题方法[J].学周刊,2011,33:134-135.
[2]熊继土.高中力学复习初探[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0,06:107-108.
[3]刘鹏.浅谈高中力学的解题思路及技巧[J].亚太教育,2015,25:23.
[4]袁志红.浅谈如何克服高中力学中的学习困难[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S2:35-37.
G632
B
1008-0333(2016)33-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