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陵县路小学 管彦莉 叶 迎
课程有效融合促进品德教学生活化
山东青岛陵县路小学管彦莉叶迎
《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积极推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加强课程资源整合,建立多元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要求。作为课程的建构者和参与者,如何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逐步打破惯例对自我学科身份的认定和对其他学科的陌生感,提升课程资源意识,做课程资源收集的有心人,做课程整合的改革者呢?通过在品德学科教学中尝试性研究,逐步探索出了课程有效融合,促进了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有效路径。
《义务教育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实现。我们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首先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读各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教学用书,整体把握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编排课程内容的设计情况;其次针对教材在实施教学中存在的与学校教学资源不适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查找及整理,同时寻找与其他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切入点。
在品德学科和国家课程之间,架起一座互通有无的桥梁,品德课在国家课程中有所涉猎的内容,不再在品德课上加以赘述。如《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不屈的中国》中第五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介绍的开国大典。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后,由工人、农民、学生和广大群众组成的游行队伍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庆典。教材内容学生较熟悉,学生曾在语文学科中学习《开国大典》,已学习其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没那么浓厚。所以,我们把教材中的这一主题内容与语文学科相融合,将课题整合延伸为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北京申奥成功之夜》,把成功申办奥运的历史性时刻编入教材,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气息,也便于学生做课前调查,进行资料搜集。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使学习过程更具有实效性和时代性。
品德课本身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教材编写将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劳动、科学、心理健康等学科及相关专题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并且按照生活的逻辑来编排。例如,《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学校》第一课《画画我们的学校》要求按照方位画学校的平面图,这对以前没接触过平面图,刚掌握方位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把教材中的这一课题延后放置到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第一课调整为《画画我的教室》,在学校课程上利用《美术简笔画》,学生基本能够以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教室的布局。有了这样的训练基础,再来教学《画画我们的学校》,对学生来说就简便易行多了。五年级上册的《江南鱼米香》与我们的《经典诵读》学校课程相结合,将古韵诗风与品德自然融合;四年级下册的《从烽火狼烟到电子邮件》与《多媒体应用》学校课程相结合,实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完美“穿越”,学校课程渐渐成为品德学科最好的“帮手”,品德学科也因为有学校课程的辅助,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都是在道德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德育活动,走向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充满生命力的教育。学校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重大节日活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与品德课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不谋而合;雷锋纪念日、八一建军节、国庆节与品德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最为契合,在强调学生体验的同时,更加注重品德的升华。比如,把学校文明礼仪与品德课中有关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内容融合,编辑成《养成教育读本》《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安全教育读本》等教材,还可以通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制作文明礼仪手抄报、召开文明礼仪队会等形式,巩固学生在品德课上学到的知识,实现品德教学与教育的双赢。
品德教学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依据,选取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开发学生自身的生活资源,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而感悟。
社区作为品德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学生教育提供了诸多活动主题,开展社区卫生环保调查;参观消防队,听消防队员讲安全知识,到社区为居民普及消防知识;请司法人员进行普法教育;学做小交警;送温暖到敬老院;重阳节到社区给老人表演节目,春节到社区送福字和春联等。社区活动协调了学校、家庭、社会各教育主体的关系,学生们可以学到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与经验,增加社会阅历,丰富情感体验。
在品德课程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在知识技能上,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在学习方式上,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采用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探究、体验、领悟与表达,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和提高,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能力发展上,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课上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外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情感态度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科技意识、环保意识等也随之逐步树立,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整合有效课程资源,把品德课程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科学、合理拓宽教育空间,充分利用教育时间,给“生活化”的品德课堂带来无限的欢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