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小龙小学 陈丽玉
模块教学:让阅读与写作形成一条生态链
文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小龙小学陈丽玉
我们正在开展的模块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整体性,让阅读与写作形成了一条生态链,彼此不可或缺。但是,在操作的时候,很多人把这两个紧密相联的东西分割开来,就是在研究模块阅读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学;在研究作文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模块中的阅读教学。作文与模块阅读似乎成了互不相干的两张皮。这就难免使教师们困惑起来:为什么要进行单元阅读?此模块阅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日常阅读、其他学科的阅读跟语文教学的模块阅读有没有区别?要不要有区别?应该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不解决,阅读教学难以找准自己的位置。
另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哪里来?是靠学生自己多读文章就能悟到,还是要老师指点?如果学生自己能悟到,那学校教育又有什么作用?抑或是仅仅靠多写作文能力就能提高?那作文难、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又作何解释?
笔者认为,作文能力如何,是语文水平、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最终的试金石、晴雨表。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要从阅读教学找突破口,在模块教学与作文教学中寻找相关之处,才能解决模块阅读教学为什么、干什么的问题和作文教学的活水源问题。所以要重视整合,打通相关环节,使之产生双赢效果。
语文模块是主题单元,即教学内容围绕一定的主题形成的;语文模块是综合化的产物,不是线性的断裂知识的构成,而是围绕共同的问题构成一个整体:语文模块不是以 “课(包括时间长度内容长度)为基本单位,而是以语文模块本身为基本单位,即不再人为地细分为课。”
所谓语文课程模块,就是为了实现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而围绕语文课程中的某一定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学习经验和学习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语文学习单元。每个模块都综合体现了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单元阅读课文是作文例子。例子的意味还有很多,例子意味着隐含规律,例子意味着是一种示范。这种示范作用可以使学生见识文章思想精神的高度,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欣赏汉语表达技巧和艺术感染力,感受汉语表达艺术的极致高度,为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写作心理建立一个发展平台,为学生的思维表达作出了实例示范。
日常的阅读与单元阅读模块教学中的 “阅读”,是有明显区别的。日常生活中的阅读,只要明白了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感受到了作品营造的情感意境就行了;而模块教学中的单元组合上,每一组单元组合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多角度取材,提供了不同的思维角度。如,本单元《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和 《听听,秋的声音》都是编者从不同体裁、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秋天这个专题。《古诗两首》是从中华的诗词文化中,陶冶学生的用字遣词的准确性;《风筝》能引起学生自己在秋天各种活动的回忆,从内容上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秋天的雨》和 《听听,秋的声音》则从细心观察周围事物中,启发学生写作时要留意身边的事物等等。为什么要这样选呢?因为不仅孩子们要从这些文章吸取秋天的思想营养,而且还希望他们今后长大成人后,能创作出这样的关于秋天生动有趣的文章。教学时,可以先单元通读,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通读全单元的课文 (从单元 “导读”读到“每一篇课文的目标”),引导学生从单元整体入手,初步了解 “学什么”,使学生感知学习内容,明确学习重点 (习作训练内容——“选秋天的一幅画或画秋天的一幅画,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写成你喜欢秋天的作文”),通过对整个单元的阅读来整体感知秋天,达到学有目的,学为用服务。单元模块阅读的各组课文都是写作的 “样本”,让学生感觉到认识还是有例可循的,写作时就不会为了作文而学习作文,作文教学就成了有源之水,学生也才会对单元写作有了更全面地认识。
因为每一个模块都是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作为模块组织的核心,而每一个主题都是指向语文教育的总目标的,可以说主题是模块的灵魂,因此模块中的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铺垫设置的,学生在课程模块学习中所获得的内容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知识点了,而是一种在主题统射下获得的整体感悟、精神提升以及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培养,还有结构化知识框架等等,都为了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写作基础,成为写作的示范。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