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洁
胶东面塑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探析
薛洁
胶东面塑是齐鲁民俗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在历史的进程与演变中逐渐形成了造型雅致生动、内涵丰富、色彩艳丽等艺术特点。胶东面塑种类繁多,其题材包含了独特的乡土审美意识和强烈的民俗文化精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与研究价值。本人对胶东面塑进行了实地考察,试图从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等方面对胶东面塑进行简要探讨。
胶东面塑;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胶东面塑是黄河流域面塑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主题丰富、着色艳丽、寓意吉祥。千百年来,胶东面塑广泛运用于祭祀神灵、祈福纳祥等各种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民俗活动中。胶东面塑造型丰富,形态精致,具有浓厚的胶东地方特色。从胶东面塑的制作工艺来看,材料的选择、形态的塑造、蒸制的程序、色彩的绘制等每个环节都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从胶东面塑的文化内涵来看,由祭祀到观赏,其文化意义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它所承载着的胶东民众对吉祥寓意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1 胶东面塑结婚喜盆
1.1 造型——实用、写实、饱满
胶东面塑的造型大多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神话、典故中的人物形象。与黄河流域其他地域面塑的粗犷、概括的特征不同,胶东面塑注重对艺术形象的精微细致的刻画,线条流畅细腻、追求形神兼备,具有明显的“写实”艺术风格。胶东面塑的造型与胶东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胶东面塑因民俗活动事项的实践需要产生,因而其造型首先具有生活化特征。胶东面塑千变万化的装饰造型在制作中都充分考虑到其用途与功能。因胶东面塑多用于民俗活动中的摆放、观赏、使用,因而其底部造型多较为平稳。当多个造型穿插结合时一般多以莲花宝座为底,在上面附加各种动植物装饰形象。胶东面塑通过揉、按、挤等制作手法,塑造出浮雕式的立体形态,在塑造风格上呈现出细腻的特征。如面老虎,注重面部表情塑造,在脸部上粘连夸张的五官形态,惟妙惟肖,有的纯朴厚实,有的憨态可掬,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胶东面塑在外形的塑造上分单个体与复合体。单个体一般是各类动物的形象塑造,较为简洁。复合体则较为复杂,一般是由多个造型按照一定的视觉审美组合而成。面塑的体量大小各不相同:大的有一米多,气势磅礴;小的仅有几厘米,精巧别致。不论是单个造型还是复合造型,这些形象都具有完整而丰满的外形,被塑造得饱满、浑圆厚实、线条流畅。如图1的结婚喜盆,厚实的莲花座底四平八稳,一对龙凤摆在上面,配有牡丹、鸟兽,寓意新人百年好合,直应吉祥主题。图2蓬莱面燕,多为单个体造型,整体圆润饱满,憨态可掬,细节塑造精巧雅致,栩栩如生。这些面塑作品都是胶东民众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想象,以主观心理感受为主,以质朴的方式创作出的精美艺术品,寄托着人们的心理想象。胶东面塑无论是人物,还是动植物,在形态塑造上都追求圆满性。单个造型在数量上多成对出现,追求心理的圆满。在多个元素组合中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协调性。面塑作品中各种动、植物看上去形态各异,或夸张变形或逼真形似,但并不显凌乱,而是巧妙地组合于一个整体造型中。胶东面塑的造型与其制作原料与工艺技术有很大关系。面塑老艺人在作品造型的保存上往往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随着制作技术的提高和材料的多样化,胶东面塑的造型有了更大的想象与发展空间,这些或小巧或夸张、既精美又饱含着美好寓意的造型,都倾注着胶东民众朴素的审美情趣及深厚的情感。
图2 胶东面塑面燕
图3 胶东面塑花饽饽
1.2 色彩——对比、艳丽、喜庆
色彩是面塑艺术重要的视觉元素。胶东面塑在用色上极具浓郁的乡土味儿。具体表现在:第一、丰富、大胆,抛开现实物色的束缚。胶东面塑色彩的选择上重浓艳、喜庆,以胶东民众的生活经验、审美取向和心理感受为基础,大胆打破现实原型色彩的束缚,为形象赋予丰富多彩的色彩,注重装饰意味。第二、面塑色彩搭配具有程式化特征。胶东面塑在长期的演变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色彩搭配原则。如民间流传的“红间黄,喜煞娘”、“红搭绿,一块玉”等这些民间广为流传的设色口诀,虽然不是来自于高深的色彩理论,却恰当地表达了民众期待的红火热闹的色彩气氛和心理意愿。这些用色的搭配是长期、历史地建构起来的文化符号,反映了普通民众普遍的色彩心理和审美趣味。胶东面塑作品在绘制时注重铺面与勾线相结合,常以红、绿为基本色调,讲究色彩的冷暖对比与反差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补色对比所表达的色彩心理情感效应,注重营造一个喜庆、热烈的欢乐气氛,使人们的情绪得以渲染。如图2的胶东面燕,大面积的红与小色块的黄绿色形成色相上的鲜明对比,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有艳丽喜庆的吉祥燕形象。第三、胶东面塑色彩具有象征性。胶东面塑色彩的运用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色彩观念密切相关。作为意识形态精神性的文化样式,胶东民众赋予色彩特定的情感与寓意象征。如面塑中常见的大红大绿色的运用就是为了烘托吉祥、喜庆的气氛。人们借助艳丽的色彩来寄托生活的理想,在创作中把隐在的民俗观念以色彩化的方式形象化、具体化,传达出胶东民众祈求生活幸福的心理愿望,体现着胶东民众特定的色彩观念和民俗心理。
2.1 基本主题——驱邪禳灾、吉庆祥瑞
面塑是普通民众宣泄自己审美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借助面塑,民众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生活理想和愿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实际上,面塑艺术的诞生并非出于装饰审美的需求,而是基于巫术、祭祀等活动中的祈愿吉瑞福祉、祛疫免灾等意图。胶东面塑品类繁多、造型多样。选用的题材也极为丰富,常见的有动物、植物、花卉,民间典故等。但其基本主题却一直是稳定的,即驱邪禳灾、吉庆祥瑞,体现着人们对生存的祈愿和自身生命的祝福,表达了普通百姓善良的心性和朴素的追求。
驱邪禳灾。人类早期生活环境与他们的生存密切相关,生存条件的恶劣以及无法解释的自然界神秘现象,促使人们把驱邪禳灾的美好愿望表达在面塑艺术中,创造出各种凶猛的动物形象来护卫生命、免祸消灾。这些形象也成为民众精神寄托的载体,成为面塑艺术的重要主题和形式并世代相传。如胶东面塑中常见的面老虎、面狮子等就蕴涵着驱邪禳灾、守家护宅之意。
吉庆祥瑞。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低生产力水平的状况使得民众将“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作为理想生活的标准。因此,对生殖的崇拜和生命的祈福就成为了面塑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胶东面塑中我们会经常看到鸟类、鱼类和女性乳房等形象,这些都隐含着对生殖的崇拜。如图3,将饽饽塑成女性乳房状,并将乳头处涂染粉红色,在饽饽表面上粘连各种丰产的植物、生殖繁衍力旺盛的动物形象,非常逼真。“福、禄、寿”在胶东民众传统观念意识深处都蕴涵吉祥之意,因而胶东面塑中此类主题也颇为常见。如婚庆中的“龙凤呈祥”,以龙喻男,以凤喻女,以龙凤配寓意世间最美的婚姻,寓意美好,直应吉祥主题。此外,祝寿面塑中“福如东海”“金玉满堂”等都是延年益寿、祈福纳祥常用的表现主题。胶东面塑通过物化象征的方式来表达其吉祥意义。
2.2 表现手法——谐音、象征、寓意
面塑作为胶东民间文化观念的视觉物化形式,充分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文化观念的影响。祈福纳祥自古以来就是民间艺术作品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面塑作为劳动人民表达情感的载体,祈祥求瑞的主题一直贯穿于整个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其最基本最稳定的文化特征之一。在胶东面塑中,人们运用谐音、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赋予各种动植物形象以祥瑞寓意,借以表达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祈盼。如,胶东面塑中常见的“鸳鸯”造型,多用来表达对婚姻的祝愿;传统面塑“圣虫”,表达人们对来年风调雨顺年景的愿望。此外,胶东传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胶东妇女凭借扎实的技艺功底将具有胶东地域特色的祥瑞动植物形象融入到面塑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祈福纳吉的意象模式。如在胶东地区婚俗盛行的“加吉”饽饽就颇具代表性。“加级”本是莱州湾产的上等鱼,通体红色,对民间婚俗有象征意义,这里取“级”与“吉”谐音,寓意“吉上加吉”的美好愿望。以鸳鸯为造型的结婚喜饽饽是婚庆专用品,表达了新人百年好合、夫妻恩爱的喜悦心情。胶东枣山饽饽,以发面制作,“枣”取其谐音“早”,蕴含“早发”之意,不管是期盼事业蒸蒸日上还是渴求生意发达,大枣饽饽都包含了胶东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再如,蝙蝠谐音为福,鹿谐音为禄,“元宝”象征财源广进,“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宝葫芦”象征应有尽有;“老虎头”象征生龙活虎等,这些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与民间文化特定的观念相关联,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积淀,表达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需求。体现出胶东民众的生命意识、审美趣味,和向生、趋利、避害的纳吉意识。
3.1 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胶东面塑注重实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满足着人民大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从功能上看,面塑作为一种民间面食,可以用来充饥,又因其精美造型和艳丽的色彩使其颇具艺术性,能让人们产生视觉享受和心理审美愉悦。胶东面塑审美观念深为民间价值观念所渗透。民间美术的价值观念中,审美和功利是混合的。我们认为面塑美,也是因为它体现着功利性与精神性双重因素。如“年文化”中若少了既能食用、又造型美观、色彩斑斓、饱含深厚民俗情感的各种精美的面塑艺术,如何营造出喜庆、吉祥、美满的春节氛围?作为审美对象,胶东面塑更多地融入了民众自己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情感意志等主观因素。面塑创作中呈现出的造型观念和色彩认识,也体现出民间美术的审美精神内涵。胶东面塑中明艳的用色、圆满的造型、吉祥的寓意,无不体现出胶东民间的审美经验和精神情感。对于胶东民众来说,这些美轮美奂的面塑用来祭海可以带来一年的鱼虾满仓,用作婚礼喜宴能带来幸福美满的好日子,用来上梁立柱能佑泽金梁永固等。这种观念上趋吉避凶的功利性追求,即是通过带有审美色彩的装饰所营造的喜庆气氛来实现的。用色上的鲜明艳丽,高纯度大红大绿巧妙穿插,充分运用色彩的情感力量塑造出喜庆祥和的艺术效果。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反映了胶东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对乡土的真情。胶东面塑中所有技艺展现出的这些美感,都符合民间的审美理想和民众内心对美的标准。此外,胶东面塑的精神性还体现在其自然淡泊的心境上。勤劳朴实的胶东妇女根据胶东地域特色、节日和生活习俗,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精妙绝伦的胶东花饽饽,不为功利,也不矫揉造作,全凭对生活的热爱。作品具有原发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质朴大方,散发出浓郁的乡土味。作品在“真”的情感和美的形式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自然洒脱的创作精神,正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3.2 民俗文化价值
面塑艺术虽然诉诸视觉形象,但是形象的背后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胶东面塑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而不被淹没,就在于它的产生、发展都与民俗活动直接相关。在胶东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中,面塑艺术都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内涵。如在胶东世代传承500多年的田横祭海节上,造型各异、乡风浓郁的面塑“香饽饽”与披红挂彩的黑毛公猪、响声震天的万挂大红鞭炮一起,欢庆新春,祈求平安与丰收。如今,这个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节日已不再是迷信的祭祀,逐渐演变为预祝渔业丰收的盛大活动。仪式上充满喜庆的面塑作品渲染出了祭海节热闹的气氛。面塑是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对生活的美好寄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变迁,胶东面塑的创作功能、风格形式、功利意义等都在发生着改变:由最初的祭祀禳灾的功利性追求,演变到现在作为工艺品注重对审美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象征。但是不管时代的审美如何变化,面塑依然是胶东民众内心表达对理想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是胶东民俗风情的一道独特风景。
胶东面塑产生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胶东地区独特的风俗信仰和精神特质。胶东面塑以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强化了民俗活动的情境和气氛,传承了胶东民间审美心理、精神观念和情感意识,彰显出胶东民间浓郁的乡土气息,是胶东民众世代相传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胶东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身份标识。
本文系2016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胶东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困境及活态保护研究”(编号:J16YH20) 阶段性研究成果。
1.梁玖,李玫,高英姿,唐家路等.中国民间美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薛洁 鲁东大学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