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存洪
为提升城市形象,某县城规划建造一座大型影院,施工队严格按照设计师的图纸及要求施工。即将竣工时,主管领导来现场视察,对影院的外观及结构大加赞赏,表示非常满意,但当他走进影院里面,发现影院的墙壁凹凸不平,不由皱起眉头,于是叫来施工队负责人大骂一通,施工队长委屈地说那是按照设计师的设计要求施工的。虽然当时设计师不在现场,主管领导还是把设计师数落了一顿。骂完人之后,主管领导责令施工队把墙壁修改平整。
影院如期完工,剪彩当天,影院特意引进了一部大片让群众免费观看,以庆祝影院的落成。观众们坐在影院里都感到十分舒适、惬意,纷纷夸赞县里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没想到电影开始放映以后,问题出现了,满大厅的回声使观众根本听不清电影里的人在说什么。结果电影还没放到三分之一,观众们便再也忍受不了影院内的噪音,纷纷逃出影院。
原来,问题就出现在墙壁上。声音如果碰到非常光滑的墙壁,必然会被连续地反射多次,这样满屋子都是乱哄哄的回声。如果声音碰到凹凸不平的墙壁,就会被吸收进去不再反射出来。当初设计师设计时考虑到了这一问题,故意把墙壁设计得凹凸不平。不明就里的主管领导误以为凹凸不平是墙壁的缺陷而勒令施工队作了整改。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般来说,大家各专一门,影院的设计是设计师的职责,按图施工是施工者的职责,主管领导的职责在于为影院选址、筹措建设资金等。当然,因为领导是从优秀员工中产生的,不排除他比一般员工懂得更多,钻研更深,特别是当上领导之后,接触的领域广,锻炼的机会多,视野会更为宽阔,能力发展会更为全面。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是所有方面都比下属更优秀,不是任何方面都比员工懂得更多,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问题是,有些领导者对自己缺乏这样一个起码的认知,特别是长期在下属的恭维、拥戴声中,愈来愈飘飘然,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走到哪里都是“指导工作”,说点什么都是“重要指示”。基层单位和下属惧怕领导者权威,或是给领导者留面子,或是故意谄媚领导者,即使有不同看法也不(或不敢)发表,不会(不敢)指出领导者的错误和问题。最后,领导轻则闹笑话、出洋相,犯下“皇帝的新装”之类的错误,重则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损失。上例中的“主管领导”利用自己很有限的设计专业知识自以为是地提出了责令整改意见,单凭自己的感官认识而不是从建筑本身的功能设计层面考虑问题,其对下属的发号施令必然是“瞎指挥”。
对学校管理而言,学科有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十几个甚至数十个,校长不可能什么都懂;管理涉及教学、科研、人事、基建、财务、法律、社区沟通、国际交流等方方面面,校长不可能什么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就要求领导者:第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领导要改变“深入简出”的工作方式,多走出办公室、会议室,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中,调查了解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讲内行话,做内行事,实现内行式领导,形成自己的专业权威,千万不要“下车伊始”就想当然地指手画脚。第二,要创造一种让员工积极建言献策的氛围。领导者性格要随和,要畅通言路,让员工敢于说话,敢献真言。如果听不得一点点不同的意见,员工就会“集体失语”,对领导者自身而言,这无异于讳疾忌医。第三,“如果你渴望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你首先需要知道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没有什么比‘真实的力量更强大的了。”所以,领导者无须在员工面前戴上神秘面纱,要敢于在员工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并通过员工的帮助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的领导者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恰恰相反,会让下属觉得领导者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反而更会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