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2016-04-11 08:38蔡滨欣计凤妹柳胜生李志媛朱美英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

蔡滨欣,计凤妹,柳胜生,李志媛,朱美英



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蔡滨欣,计凤妹,柳胜生,李志媛,朱美英

【摘要】目的 根据上海市松江区 2015 年的大肠癌筛查数据,进行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方法 以《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规范》为依据,以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结合粪便隐血试验 (FOBT) 作为初筛手段。初筛阳性者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并对松江区 2015 年大肠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50 岁~74 岁居民大肠癌早诊、早治效果。 结果 实际筛查 104,447 人,初筛阳性率为 33.61%。70 岁以上人群的初筛阳性率最高,且男性的初筛阳性率高于女性。总病变检出率32.34%,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6,P<0.05);并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P<0.05);单一评估阳性组的总病变检出率为 29.32%,单一 FOBT 阳性组总病变检出率为 33.83%,评估与 FOBT 联合筛查组的总病变检出率为 34.62%。 结论 危险度评估结合 FOBT 是大肠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应持续加强社区居民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参加筛查的主动性和肠镜依从性。

【关键词】大肠癌;筛查;粪便隐血试验;社区居民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1599。

大肠癌,即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 2~3 位。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 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报告》,近年来,上海市居民大肠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大肠癌的发病率已经上升到上海市恶性肿瘤的第 2 位。大肠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早期筛查可以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1]。有研究显示,从直径小于 1cm 的腺瘤样息肉发展到早期浸润癌大约需要 10 年时间[2],通过发现、移除癌前病变和早癌病灶,可以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也为大肠癌筛查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2012年,上海市松江区首次启动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每 3 年开展 1 轮。2015 年是该项目开展的第 2 轮第 1 年,结合实际情况利用问卷调查联合粪便隐血试验,对松江区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并对阳性者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

1 对象与方法

筛查方案按照《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肠癌筛查方案》实施。

1.1 筛查对象

上海市松江区 50 岁~74 岁户籍居民。覆盖全区15 个街道/镇。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病情较重的患者,有严重出血性倾向者,有严重智障或语言交流障碍者等不建议参加筛查。

1.2 筛查方法

采用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问卷结合 2 次粪便潜血试验 (FOBT) 方案进行初筛,具有下列之一者判断为高危人群:①大便潜血阳性;②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史;③本人有癌症史和息肉、腺瘤史;④本项中的 6 种症状中有 2 项或 2 项以上阳性者作为该项阳性,包括黏液血便、慢性便秘史、慢性腹泻、阑尾疾患史、明显的精神创伤史及胆囊疾患史。4 项中任 1 项阳性即判断为初筛阳性,随即接受肠镜检查。

FOBT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性能指标为:①物理检查:试纸宽度应不低于 3mm,液体移行速度应不低于 10mm/min;②最低检出量:采用配置后的便隐血样品进行梯度检测,3min~5min 内观察结果,最低检出量应不高于 100ng/mL;③用加入猪血红蛋白的人血红蛋白 50ng/mL、加入牛血红蛋白的人血红蛋白 50ng/mL、加入羊血红蛋白的人血红蛋白 50ng/mL 的样品分别进行监测,5min内观察结果,阴性符合率为 100%。

1.3 数据录入

由经过统一培训和考核专职人员将筛查数据及时、准确地录入《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登记管理系统》,并执行一级质控,由区级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重要指标进行逐一核查。选取 2015 年筛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AS 9.2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判断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5 年上海市松江区共计 105,718 人接受大肠癌筛查,完成初筛 104,447 人,初筛完成率为98.80%。其中,男性 48,197 人 (46.14%),女性56,250 人 (53.86%),平均年龄 (60.6±6.4) 岁。

2.2 初筛结果

此次初筛阳性者 35,105 例,阳性率为 33.61%。其中,男性初筛阳性者 16,596 例,阳性检出率为34.43%,女性初筛阳性者 18,509 例,阳性检出率为 32.90%,男女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875,P<0.05)。无论男性还是女性,70 岁以上人群初筛阳性检出率最高,各年龄段间的男性、女性及合计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χ2=96.82,P<0.05;女性:χ2=141.87,P<0.05;合计:χ2=235.40,P<0.05)。见表 1。

表1 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大肠癌初筛阳性检出情况

2.3 诊断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2,891 例初筛阳性者经全结肠镜检查共发现有病变者 935 例 (32.34%),经组织活检确诊大肠癌 38 例 (1.31%),大肠腺瘤 518 例(17.92%),非腺瘤性息肉 215 例 (7.44%),肠炎 107 例 (3.70%),其他病变 57 例 (1.97%)。参与本次调查人群的大肠癌检出率为 36.38/105(38/104,447)。对年龄组数据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上升,总病变检出率有升高的趋势,不同年龄组总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6,P<0.05),并且男性 (39.54%) 显著高于女性 (2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P<0.05)。见表 2、表 3。不同筛查方法的总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P<0.05),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4,P<0.05),评估+FOBT 筛选出的初筛阳性人群病变检出率最高,单一 FOBT 其次,单一评估最低。见表 4。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大肠癌发病率成倍的增长,并逐渐接近西方国家[3]。大肠癌属低度恶性肿瘤,生长较为缓慢,从癌细胞发展至临床癌需5 年~15 年的时间。因此,大肠癌是国际上公认的可以通过大规模人群筛查手段早期发现,从而提高生存期和生存率的恶性肿瘤之一[4-5]。

表2 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初筛阳性人群的最终确诊结果

表3 上海市松江区居民不同年龄初筛阳性人群的最终确诊结果

表4 上海市松江区居民不同筛查方法的病变检出率比较

2015 年,大肠癌筛查是“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第 2轮的第 1 年,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与 FOBT 相结合的大肠癌筛查方案。2015 年,全区共 2,891 人接受肠镜检查,总病变检出率为 32.34%,其中大肠癌 38例,大肠腺瘤 518 例,非腺瘤性息肉 215 例,不同筛查方法的总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评估+FOBT 筛选出的初筛阳性人群病变检出率最高,单一 FOBT 其次,单一评估最低,由此可证,危险度评估问卷结合 FOBT 可以有效检出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单一危险度评估问卷阳性病变检出率高达 29.32%,这证明危险度评估问卷的诊断价值并不亚于 FOBT,应逐步提高问卷调查在居民,甚至是部分医务人员心目中的地位。

本次调查人群的大肠癌检出率为 36.38/105(38/104,447),低于北京市丰台区社区大肠癌筛查检出率 121.9/105以及海宁、嘉善县等大肠癌高发地区的检出率 90.3/105[6-7]。这可能与 2015 年是第2 轮筛查以及肠镜依从性不高有关。本次筛查结果显示:大肠总病变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都存在差异。通过对年龄组数据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上升,总病变检出率有升高的趋势,且男性 (39.54%) 显著高于女性 (24.88%),这或许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有关[8]。因此,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应该是多种宣传途径结合使用,加强社区居民宣传教育工作,并配备专业机构人员释疑,让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了解大肠癌防治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肠镜的依从性,达到尽早干预的目的。

摘除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癌前期病变)是阻止癌变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减少大肠癌的发生。对早期大肠癌患者进行手术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医疗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目前已经开展的大肠癌筛查工作中,被动接受筛查的居民比例较高,部分居民对这项工作仍存在误解。只有真正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使居民从被动接受筛查转变为主动要求筛查,才能提高居民的筛查依从性,大肠癌的筛查率才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Whitlock E P, Lin J S, Liles E, et al.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a targeted,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U. 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J]. Ann Intern Med, 2008, 149(9):638-658.

[2] Garborg K, Holme O, Loberg M,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J]. Ann Oncol, 2013, 24(8):1963-1972.

[3] Sung J J, Lau J Y, Goh K L, et al.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Asia: implications for screening[J]. Lancet Oncol, 2005, 6(11):871-876.

[4] Shaukat A, Mongin S J, Geisser M S, et al. Long- term morality after screening for cdorectal caneer[J]. N End J Med, 2013, 369(12):1106-1114.

[5] 陈琼, 刘志才, 程兰平, 等. 2003-2007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2, 21(3):179-182.

[6] 彭德银, 刘树清, 杨林英, 等. 北京社区结直肠筛查的初步结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 9(1):47-48.

[7] 洗永洲, 钱菁, 何锋, 等. 海宁市2007-2008年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肿瘤, 2009, 18(9): 728-730.

[8] Grundmann R T, Meyer F. Gender-specific influences on incidence, screening,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colorectal cancer[J]. Zentralbl Chir, 2013, 138(4):434-441.

Analysis on the Result of Screening Colorectal Cancer in Residents in Communities of Songjiang Distric t in Shanghai

Cai Binxin, Ji Fengmei, Liu Shengsheng, Li Zhiyuan, Zhu Meiying. Songji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creen the colorectal cancers among residents in communities of Songjiang District an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e colorectal cancers screening among residents in communities. Methods According to “Work Specifica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Listed in the Major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Service Program in Shanghai”, the screening program of colorectal cancer was performed for residents of 50-74 years old in Songjiang District of Shanghai. The risk factors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combining with fecal occult blood tests (FOBT) were used for screening. The residents whose screening results were positive were followed up with colonoscopy. All results of screening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104,447 residents were eventually screened with initial positive rate of 33.61%. The initial screening positive rate of residents 70 years or older was the highest and males were higher than females.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lesions was 32.34% which increased with age (χ2=33.76, P<0.05), and the male compliance rate of colonoscop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s (χ2=70.98, P<0.05).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lesions in positive questionnaire group was 29.32%,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33.83%) in positive FOBT group (P<0.05), and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lesions in positive questionnaire combining with FOBT group was 34.62%. Conclusion The risk assessment combining with FOBT can effectively detect the colorectal cancer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The publicity work should be enhanced in order to increase residents’ screening rate and endoscopy rate if applicable.

【Key words】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Residents in communities

【收稿日期】2015-11-24。

【通信作者】朱美英,zmy_1963@126.com。

【作者简介】蔡滨欣(1985—),女,研究生,医师,主要从事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工作,caibinxin@163.com

【基金项目】上海市松江区区科委攻关课题(2012007)。

DOI编码:10.16117/j.cnki.31-1974/r.201604080

猜你喜欢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社区居民主动输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全科医生制度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路径分析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C-erbB-2和CD34在大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