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网络非理性评论现象探究

2016-04-11 21:55贾旭强
视听 2016年4期
关键词:非理性网络舆论自媒体

□贾旭强



自媒体时代网络非理性评论现象探究

□贾旭强

摘要: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网络“舆论场”的大变革、大博弈、大争鸣,形形色色的媒体形态和媒介终端为社会各个角落的网络公民搭建了一个“众声喧哗”的舞台。根植于自媒体强劲的话语驱动力量,网络上也不时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舆论噪音,甚至是对新闻当事人的无端讨伐,充分显示了新时期媒介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和潜在的不稳定的结构性矛盾。在人言啧啧的网络舆论迷雾里,对新闻事实背后的新闻真相的追问,对更为理性与和谐的舆论场的建构成为应对舆情风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舆论;非理性

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是话题中心,数十亿网民共同缔造了自媒体时代。与过去媒体记者第一时间深入新闻现场进行信息采集和加工整理的常规性新闻报道流程不同,无照经营的“公民记者”更善于先下手为强。无论是在反腐肃贪的战场上,还是十面霾伏的“仙境”中,亦或是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都不乏集拍照、评论、制作、发布技术于一身的普通网民的身影,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的新闻事件都源于最初某个网民的“真情披露”。

伴随着传统媒体记者的深入跟踪调查,被网友披露的新闻热点往往持续升温发酵并被执法部门证实或是被迅速证伪,都引起了网络舆论场的热烈讨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网友披露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带有情绪化的认知偏见和“媒介审判”的原始动机,使得经网友爆料的消息和附带的评论带有明显的非理性的色彩,也就不可避免地引发后续的偏激言论和过激行为。

一、非理性声音:网络舆论的副产品

“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①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大量涌现的双重裹挟下,我国的网络舆论格局正在产生深刻的变革和重置。网络评论的非理性现象的出现伴随着复杂的社会动因和现实心理诉求,是广大网民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利时衍生的副产品,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信源多元化

自媒体的问世打破了固有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线性传播格局进而催生了新的互联网思维,那就是人人都是新闻人,人人都可以在自我经营的话语频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依托互联互动的网络平台,受众通过发微博、跟帖、点赞、写评论等形式参与到新闻资源的挖掘开发中。

官方媒体的一家之言和有关专家的凿凿言论不再是受众获取信息和指导行动的唯一参考,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广阔的草根群体的自我话语生产经营机制。“官方舆论场”渐渐放低姿态,以更为包容开放的心态打破与“草根舆论场”曾经不可逾越的体制鸿沟,拉近了彼此作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媒介主体身份的距离。舆情领域的分割不再局限在拥有专业知识的社会精英的垄断阶段,而是立足于更为宏观的全民视角,将普通民众的真实心声纳入到变幻莫测的舆论矩阵中去,接受实践的考验。

“在由叠加和链接共同作用的‘辗转相传’的环境中,任何一个新闻、声音、图像、文字处理、图表、内容、标题,都有可能遭到改变和歪曲”。②非理性的表达往往肇始于这样一种多元化的传播形态和开放型的舆论场,一件衣服、一块手表,甚至一只香烟都能成为网民群起而攻之的活靶。在“伸张正义、扶正祛邪”的社会公知的感召下,一个又一个舆论标靶应声而倒,也包括一些非理性表达环绕下的牺牲品。

(二)“风险社会”牵动社会敏感神经

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发表《风险社会》一书,认为现代性正从古典工业社会的属性中脱颖而出,人类正迎来一个崭新的“风险社会”。目前中国社会可以说已经进入到了所谓“风险社会”的发展时期。各种不稳定的社会因素趋于活跃,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都为将来的舆论火山的喷发埋下了伏笔。

医患矛盾、警民矛盾、官民矛盾等形形色色的矛盾形式彼此交叉缠绕,成为网民“郁结于心,不平则鸣”的假想敌。虚拟用户正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私人空间赋予了弱势话语权一方偏激、粗暴的言语情绪,将潜在的风险因子有意无意地放大,将“真实”的事件加工为想象构建的危机。网络空间中的私人空间和私人领域以一种主动的、畸形的姿态强势介入到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的建构中,使其不得不被重视,不得不被纳入议事日程中。

(三)主流媒体公信力下降

网民参与舆论表达的非理性和疯狂的彼此攻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普通群众对失衡的社会现状心存不满却苦于体制约束无法得到排解的苦闷心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主流媒体作为权威话语机构在搜集民意、倾听民声方面的体制性缺位。

一味地延续一家独大的信息传递思维不仅违背了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规律,也建构了权威媒体在引导舆论工作上的“不作为”形象。媒体如若不能在第一时间通报事件的过程,网民就会自发抢占舆论先机,并以自己的直观感受为新闻事件作出非理性的注脚。官方说的每一句话百姓都在质疑,百姓质疑的每一件事官方都在否认,无形中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塔西佗陷阱”。

意见领袖的观点很大程度上为其他的网民指明了舆论的方向,并提供了安全的发言参考。意见领袖的主观看法一旦脱离了事实的本身或注入了太多的个人色彩,那么其言论也会通过群体感染和暗示的传播机制渗透到下面的接受层。

基于先入为主的思维惯性,意见领袖在证实或证伪新闻本身和引导舆论上负有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责任,不能寄希望于虚无的“网络民意”为自己的言论过失埋单。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就曾犀利地批评余姚让人背的官员“鞋子没进水,脑子进水了”,这是传统媒体顺应网舆和盲目消费“民意”的一个典型。

二、网络非理性评论的规避方法

依靠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坐拥庞大的自媒体资源,如何平衡网民热切的参与热情和科学的传播规律是摆在传媒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对众多的评论主体即大众本身媒介素养的严峻考验。笔者认为,立足于传统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敬畏和重构是规范网络非理性行为和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的有效途径。

(一)做好真相报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这生命的延续要依靠千千万万活跃在媒体工作中的新闻工作者。无论是传统的专业传媒机构还是方兴未艾的新媒体,都应该秉持“铁肩担道义”的神圣使命,做好真相报道。

传统媒体有责任在新闻素材的选取上把好第一道关,对众多非专业网民通过自媒体平台或直接投稿的方式向媒体提供的新闻素材反复核对、再三斟酌。要充分发挥职业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优势,在源头上拦截情节模糊、细节不清、混淆视听的各类小道消息。新闻发布以后还应对事件的当事人和细节保持密切关注,对事件的后续发展情况做到实时跟踪。

在理念层面,传统媒体应顺应科技发展带来的具体传播实践的变迁,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占据主动权;在具体操作层面,则要采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传播形态对事件的真相做出立体式的还原,力争排除刻板成见的干扰,不偏不倚。在新闻传播的范畴里,真实的才是美的,真实的才能最终征服人,感染人。

(二)做好舆论引导

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实践证明,治理舆论场的失衡和紊乱考验的是政府部门和权威媒体疏导舆论的智慧。主流媒体要率先洞察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坚持舆论引导的主导地位,对刻意煽动民众激烈情绪、掩饰事件真相的炒作行径做出有力回应。

媒体界的公众人物,尤其是传统媒体里的名记者、名主持,既是新闻事实的传播者,也是社会价值的传播者。作为集万众期待于一身的“领头羊”,媒体界的公众人物是当之无愧的意见领袖。媒体评论,尤其是意见领袖的评论,是受众态度的指向标,及时、客观、适当的言论可以为其他媒体的后续报道做出示范。与此同时,还应充分理解“网络舆论”与“网络民意”的本质区别,人云亦云、肆意消费“民意”只会使媒体在探寻真相的道路上越走越偏,越走越远。

三、结语

自媒体在技术层面上打破了以往的传播格局,在理念上激发了人们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公共意见的表达。但非理性的网络言论不仅不利于民生民情的正常反映,反而使得网络世界充满戾气。强势媒体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主动沟通两个舆论场,打通两个舆论场。作为发掘海量新闻素材的主体,网民要自觉做好“网络公民”,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强化责任意识与法制意识。硝烟慢慢散尽,真相终将明朗,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也必将更加和谐有序。

注释:

①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4-57.

②王文科,萧敏建.守护与敬畏——新闻道德重建的探究和对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2-6.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非理性网络舆论自媒体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零余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