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从《湄公河行动》的成功说起

2016-04-11 21:28杨逸
视听 2016年12期
关键词:警匪片湄公河

□杨逸

浅析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从《湄公河行动》的成功说起

□杨逸

一部《湄公河行动》以主旋律电影的身份在中国电影市场和观众口碑中获得好评,给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本文以《湄公河行动》为例,结合类型片的特点,探索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主旋律;类型电影;意识形态

近年来,我国国产电影市场可以说是处于一个高度景气的阶段。然而,大量打着爱情、怀旧牌的青春片,把恶搞当作搞笑的喜剧片,还有一些由综艺节目改编的大电影,导致我国国产电影的类型不平衡,甚至出现情节粗糙、价值观纷杂的情况。纵观今年上映的国产电影,爱情、喜剧和惊悚片占了大多数,反映战争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影仅有五部,在受众中也是反响平平。但今年国庆期间上映的《湄公河行动》却以主旋律影片的姿态在市场上成功逆袭。

《湄公河行动》是根据2011年“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中国警方特派的缉毒行动小组为了查明13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金三角地区遇害的冤情,来到湄公河地区打击毒品犯罪、缉拿幕后黑手的故事。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多数主旋律影片在市场上低迷的态势。它没有刻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而是以丰富饱满的情节、鲜活的人物、精良的场面制作,成功收获了一批粉丝,起到了打击毒品犯罪的传播效果。本文以《湄公河行动》为例,浅析中国主旋律电影的问题、变化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主旋律电影存在的问题

(一)题材选择的局限

自1987年全国故事片创作大会上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要求以来,我国电影人积极创作主旋律电影,希望通过电影这一大众媒介对社会行为和思想进行规范、指导,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国的主旋律电影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战争的影片,如《开国大典》《大决战》等;二是表现历史人物或先进模范的影片,如《周恩来》《焦裕禄》等;三是对社会现实、真实事件改编的现实题材电影,如《唐山大地震》《解救吾先生》等。除此之外,我国主旋律电影很少再有题材上的突破。

(二)意识形态的强硬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手段,在其进行影像传播的同时可以加强观众对角色的理解、强化对民族精神的认同,这对于主旋律的宣扬显得十分重要。它在结合多种感官,展示文化信息、渲染情感的同时,也使得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更有说服力,充分发挥出电影的宣传功能和教育功能。

但是任何形式的宣传都应该掌握一个度。将主流思想根植于电影里,应当是一个潜移默化、血溶于水的过程。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大部分作品过分宣传意识形态,尤其是在表现历史战争题材的影片中,无论是人物的话语还是情节的表现,无时无刻不高举党和国家,使得影片在叙事上流于一定的框架模板之中,从而缺乏艺术性和观赏性;有些作品为了表现人物光辉伟大的形象,甚至加入了一些空洞不切实际的情节,如经常被人拿来吐槽的“手撕鬼子”,这样设定反倒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同。

(三)表现手法的平淡

作为一种艺术样式,电影既要反映现实又要能够创造现实。毕竟电影不是纪实、不是历史回顾,不能一味为了还原真相而忽略了电影的艺术性和娱乐性。然而,由于我国主旋律电影多取材自历史战争或社会现实,导致很多电影只注重真实事件的还原。它们只要能把事情讲清楚,最后高举党和国家的旗帜,弘扬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结束了,却对叙事过程中的铺陈、转折不那么考究。加之意识形态的控制,很多战争中的打斗场面、暴力场景很难在影片中真实地呈现。叙事上缺少悬念,画面上缺少刺激,观众自然会觉得无味。

(四)人物形象的单薄

多数的主旋律电影,无论是反映历史事件还是塑造英雄人物,片中的主要角色更多是承担了主流思想的宣讲和教化功能,他们有着高大全的形象,容易给人始终站在文化价值顶端的印象,从而与观众产生距离感。另外,由于主角光环的存在,他们英勇正义,战无不胜,近乎完美,恰恰是这种完美,导致人物形象难以有层次的推进,进而使得形象单薄。

二、《湄公河行动》:类型化电影叙事的成功植入

如今与主旋律电影并存的商业电影,通过其多样的类型、丰富的内容、鲜活的情感,更容易吸引大量的观众。面对电影市场多元化的压力,如何突破原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在市场中赢得观众的响应,是当下主旋律电影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湄公河行动》就将主旋律电影类型化,以警匪片的模式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一)外国类型化电影叙事与主旋律的融合

将主旋律电影类型化在国外并不少见,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阿甘正传》。它通过讲述一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不断奔跑的故事,再现了越南战争、水门事件、流行乐坛发展等内容,反映了美国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现状,又通过贯穿全片的阿甘与珍妮的爱情满足了观众情感上的需求,最后以阿甘的成功表达了美国梦终将实现的夙愿,宣扬了美国精神。

除了引入爱情片的元素,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影片也擅长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科幻、犯罪等类型的电影中,典型的就是一系列超级英雄主题的影片。这类电影要反映的就是邪不胜正这一主题。这些影片在讲述个人努力与成功的同时也强调了国家的力量。如在《蝙蝠侠》系列中,蝙蝠侠的行动最后都会得到警方和政府的支持,这就很好地传达了国家有意识、有能力保护自己公民的观念。

由此可见,我国的主旋律电影想要发展可以从将其类型化出发。而《湄公河行动》就把主旋律影片的思想同警匪片的叙事方式做了一次很好的结合。

(二)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正义的警察是警匪片中永恒的主角。在《湄公河行动》中,张涵予所饰的缉毒行动小组队长高刚就具有典型的主旋律电影中人物高大正义的特质。但他的形象并没有拘于传统的主旋律套路之中,而是有一些放荡不羁、我行我素的味道。这一点在影片开场中就由公安部长道出:“这是一头出了名的倔驴。”在影片的第一场营救人质的戏中,他为了能够救出人质,不顾15分钟的时间限定,最后非但没有保住人质的性命,还暴露了线人。这虽然是他的不完美,却很好地展示了他血性勇敢的一面。另外,作为正面人物,他并没有满口仁义道德地去宣教,有时甚至会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说出几句“脏话”。这样非但不会破坏人物的正面形象,反倒使人物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真实,更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便于“硬汉”形象的塑造。

作为片中的另一个主角,彭于晏所饰的方新武的形象更是层次分明。最开始他以情报人的身份潜伏于金三角地区为我国警方提供线索,但是随着他与缉毒行动小组合作的深入,他的身份也从一个情报员转变为一个缉毒刑警,最后在与犯罪分子的对抗中为国牺牲。另外,导演和编剧还为他的形象铺设了两条情感线,第一是对高刚的态度,从最初的不满到最后两人成为亲密的战友;另一个是为了替因吸毒而被害死的女友报仇的心路历程。正是有这两条情感的存在,为人物甘愿潜伏他国乃至最后为国牺牲做了心理铺垫,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推动了影片情绪的发展。

整部影片在人物形象上的突破还表现在群像的刻画上。它不像传统主旋律电影过分强调主角光环,也不像好莱坞电影带有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是对整个缉毒行动小组的成员甚至是缉毒犬都进行了展现,他们各有职责又通力合作。通过对这样一个小组的刻画,也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公安部正面、光辉的形象。

(三)暴力美学的视听表达

作为一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湄公河行动》在视觉表现上充分发挥出其作为警匪片独有的暴力美学特点。它通过一系列富有冲击力的镜头,呈现出了三场打斗、枪战的场景。在这三场主要的打斗戏中,导演运用大量的慢镜头,将它们与正常速度的镜头混剪来表现枪击、流血、爆炸等暴力血腥的场面,有意识地延长了打斗的时间,使对抗更有节奏感和戏剧张力;甚至在最后一场戏中套用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概念,以方新武的牺牲换来了犯罪头目的成功逮捕,给予观众强烈的视听刺激,既表现出紧张的气氛,又使观众的情感得到宣泄。如此多的暴力血腥画面在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中是不多见的,它在调动观众感官刺激的同时,燃起了观众与恶势力对抗的民族热情,加强了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宣传了主导意识形态。

在警匪片的模式构成中,汽车、枪支等武器装备也是必不可少的视觉符号。由于《湄公河行动》本身是一部反映主旋律的电影,它有着来自公安部门的支持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影片中大量运用了枪支弹药以及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些视觉元素的出现除了作为警匪片的特征,表明主人公的警察身份,也一定程度上象征了国家的军事力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宣扬。

(四)正邪善恶的分庭抗礼

由于警匪片是从强盗片中派生而来的,延续了双主人公的特点,反面人物在其中必然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同主旋律电影一致的是,警匪片最终也是以反面人物的死亡宣告正义的胜利。《湄公河行动》中很好地平衡了正邪善恶之间的关系,它不像那些抗日神剧把我方表现得战无不胜、日方不堪一击,而是通过双方的较量体现我国警方即使在受伤、失败的情况下也不退缩的英勇精神。这样的情节设置一方面更加真实,另一方面也更利于悬念冲突的设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影片中正邪的较量其实也就是法治与犯罪的抗衡。影片中一再强调要活捉犯罪头目“糯康”就是为了使犯罪分子能够在法庭上得到审判、最终获得法律的制裁。这不仅表现了我国打击毒品犯罪的决心,更是向人民乃至全球宣扬我国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我国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公民不受到犯罪分子的伤害,真正做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

三、《湄公河行动》的成功给主旋律电影带来的启示

(一)抛去意识形态的绝对化

首先作为主旋律影片,固然要坚持主流文化的大方向,把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也不能因此过分强调意识形态,使影片的叙事、人物概念化、符号化,将电影变成政治形态的宣教工具。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样式,主旋律电影也要强化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在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将所要表达的意识形态植入观众的大脑,这样也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同。

(二)向好莱坞类型片吸取经验

好莱坞类型片无论是在观众口碑还是市场票房上所取得的成功都是不可否认的。《湄公河行动》结合类型片所取得的成功,使我们看到将主旋律电影同类型化叙事相结合是推动我国主旋律影片发展的很好的突破口。

首先,作为美国的造梦工厂,好莱坞特别善于利用明星效应保障电影票房,在这一点上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已经开始利用明星为影片造势。前几年上映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就邀请了大量的明星,利用明星在粉丝间的号召力为影片增加观影人次,带动影片票房。另外,熟悉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叙事套路,把握不同的影片风格,并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做到对不同故事内容的差异性讲述,才是提高主旋律影片的叙事能力、提高影片质量的根本。

(三)迎合市场及大众审美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一部电影是否在市场中赢取良好的口碑、获取较高的票房,已成为判断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既然要投入市场,那么电影创作者在创作电影时必须要迎合市场需求和大众审美。要知道曲高和寡,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脱离受众而存在,而主旋律电影更需要为了能够宣扬意识形态去贴近大众。

四、结语

主旋律电影想要开辟市场,与类型电影相结合也许是一个非常重要及有效的手段。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类型电影的叙事模式,既能把握类型电影的价值方向,又可以使影片的叙事情节更加贴近大众审美。《湄公河行动》的成功,表明主旋律电影想要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分一杯羹不是没有可能。

1.路春艳,王占利.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J].当代电影,2013(08).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警匪片湄公河
湄公河三角洲将继续面临严重洪灾风险
走近湄公河
骑转湄公河平原越南胡志明市
男性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创作
走进湄公河
湄公河印象
后CEPA下警匪合拍片类型策略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拆弹专家》逆袭五一档,这是香港警匪片复兴的开始么?
从电影《窃听风云》看香港电影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