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窃听风云》看香港电影新模式

2016-12-20 15:16林巧云
电影文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警匪片香港电影新模式

[摘要]由香港知名电影人“麦庄”,即麦兆辉和庄文强,合作创制的《窃听风云》系列影片不仅在被赞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影坛取得了很高的评价,还成功进驻内地市场,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收入,甚至在世界影坛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影片《窃听风云》《窃听风云2》《窃听风云3》的故事内容为基础,从创作思路、人物形象设置等方面解读《窃听风云》系列影片的新变,并以此透视回归后香港电影的新模式。

[关键词]《窃听风云》;香港电影;“麦庄”;警匪片;新模式

一、香港影坛与“麦庄”

香港影坛被赞誉为“东方好莱坞”,以《香港街景》《香港码头》《香港商团》为代表的纪录片被公认为最早的香港电影。1909年,由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的默片《偷烧鸭》在香港公映,成为第一部由中国人在香港拍摄的完整的故事片。随后故事片《庄子试妻》在香港上映并成为香港电影真正的开山之作,其导演黎民伟也因此被称为“香港电影之父”[1]。自《庄子试妻》开始,香港电影经历了近20年平稳的启蒙发展时期,直到1925年,反帝国主义的大罢工使许多香港电影公司被迫停业,其间仅有少数的新闻纪录短片活跃在香港影坛之上。20世纪30年代,香港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的成立引导了香港电影的复苏性发展,《人道》《渔光曲》等影片甚至走出国门,在美国等地创造了中国电影新浪潮,随之而来的是香港粤语电影数量的快速增长,其中不乏紧跟时代形式的反等级制度影片、爱国主义影片。在战争的硝烟弥散后,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电影开始出现类型化的发展趋势,包括戏曲片、文艺片、古装武侠片、喜闹剧在内的类型影片成为香港影坛上的主流。承接这一轮发展浪潮,许多香港本土导演开始在电影创作中融入个性化元素,采用商业运作模式,动作喜剧片应运而生,如《英雄本色》《警察故事》《东京攻略》等影片既叫好又叫座。20世纪90年代,“双周一成”,即周润发、周星驰、成龙参演的影片再一次掀起了香港电影的发展浪潮,随之而来的是香港回归后所面临的香港影坛电影创制的转型,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许多香港电影人都在寻求着转型过程中的新突破。

2002年,由麦兆辉和庄文强合作创制的影片《无间道》上映,这部影片不仅获得了中国内地及香港本地电影评论界的广泛好评,还获得了美国好莱坞的关注。许多影评人认为,《无间道》系列影片为转型期的港片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麦兆辉和庄文强两位兼具编剧与导演才能的电影人自《无间道》系列影片开始,先后合作创制了包括《大搜查》《伤城》《窃听风云》系列在内的多部优秀影片,因此被合称为“麦庄”,“麦庄”影片的最大优势在于兼具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影片大都剧情丰富、节奏紧凑,题材集中在警匪片之上。新世纪以来,“麦庄”在警匪片上开始寻求新的突破,而《窃听风云》系列影片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窃听风云》系列影片现有三部,由古天乐、刘青云、吴彦祖、周迅、张静初等重量级演员担任主演,讲述了三个不同的窃听故事。这些故事虽然采用了传统的香港警匪片的叙事结构,但故事内容紧跟形势。更为重要的是,《窃听风云》系列影片在创作思路、人物形象设置等方面均进行了新的突破。正因如此,《窃听风云》系列影片不仅在香港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收益,还成功进驻内地市场,在世界影坛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将以呈现影片《窃听风云》《窃听风云2》《窃听风云3》的故事内容为基础,从创作思路、人物形象设置等方面解读《窃听风云》系列影片的新变,并以此透视回归后香港电影的新模式。

二、《窃听风云》系列影片中的新思路

香港回归后,香港电影更多地进驻内地市场,受到内地电影审查的港片在回归之初面临着创制方面的困境,尤其是一些小成本制作的迎合香港本土旨趣的影片更是逐渐退出香港电影的舞台。加之原有的台湾市场和东南亚市场的逐渐消失,香港电影的发展一度陷入了低迷的状态之中。为了突破这一发展困境,许多香港电影人均在展现香港地域风貌、人文特色的基础上开始改变旧有的狂欢化风格,试图探寻一条突围之路。香港著名导演尔冬升曾在采访中谈到回归后电影创作所面临的新问题,他认为继续保持香港影片特色还是迎合内地对电影的需求是香港电影人面临的共同问题。[2]对此,麦兆辉和庄文强有着自己走出困境的策略。

“麦庄”的《窃听风云》系列影片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二人进驻内地的首部影片《大搜查》就惨遭失败,正是这部影片在内地惨淡的票房收入使“麦庄”开始反思警匪片创制的新模式,为《窃听风云》系列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影片《大搜查》在香港上映时名为《大搜查之女》,是一部故事丰满、情节曲折但少有特效和宏大场面的中低成本影片。然而较低的成本并非这部影片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进驻内地后的删改。《大搜查》的故事主线为贩油团伙在内地和香港的犯罪活动,内地警察的形象设置等方面在审查的过程中被大量删改,使得整部影片的故事发展出现了牵强附会之感,这也是《大搜查》失败的重要原因。在经历了《大搜查》的失败后,“麦庄”总结了经验并开始创作《窃听风云》系列影片,该系列影片的第一部于2009年在内地上映,这部影片在上映的首日票房收入过千万,成为第一部首日内地票房收入过千万的香港警匪电影,一度成为华语警匪片的首要代表。随后推出的《窃听风云2》《窃听风云3》也获得了内地影评人和观众的好评。在《窃听风云》系列影片中,“麦庄”二人在保持香港警匪片独立风格的基础上恰当地找到了与内地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收敛了狂欢化的叙事风格,还将对个体恶性和恶行的呈现成功转向了对人性之恶的批判、对人性之善的赞美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之上。这并非全然的妥协,而是一种智慧的转型,这一变化从侧面也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和主流文化对香港影坛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内地市场,促进了香港电影的新发展。

二、《窃听风云》系列影片中的新形象

关于警匪片的界定一直众说纷纭,总的来说,主要分为狭义理解和广义释义。从狭义理解来说,警匪片主要是指以警匪故事为主体的影片;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警匪片则是指拥有警匪、黑帮等元素的影片。传统的香港警匪片大都是指广义上的包含警匪、黑帮元素的电影,其中警察和匪徒往往处于严肃的对立之中,警察代表着正义的一方来维持社会秩序,而匪徒自然成为破坏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恶势力代表。[3]回归后的香港警匪电影将“警”与“匪”之间的界限进行了模糊化的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同时通过饱满的人物形象设置为影片情节的曲折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窃听风云》系列影片的第一部中,影片的故事情节在香港警局的刑事情报科展开,由刘青云饰演的梁俊义、古天乐饰演的杨真、吴彦祖饰演的林一祥组成的窃听小组负责监听香港的一个涉嫌内幕交易的上市公司风华国际。在监听的过程中,三人窃听到了风华国际将公司股票恶意炒高的重要情报,在私欲的迷惑之下,三人决定将这段监听内容隐瞒并借助情报在股市中大赚一笔。然而三人的行动却始终属于被监视的状态之中,在非法赚取了千万收入后梁俊义等人遭遇了惨痛的报复。整部影片采用了多线性的叙事方式,分别呈现主人公梁俊义、杨真和林一祥的故事,又通过窃听案件将三人的命运相连。作为警察,梁俊义等人无疑是不合格的,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牟取暴利;但作为普通人,三人又都具有自己的苦衷。杨真曾经是一名出色的警官,但性格急躁的他仕途发展并不顺利,同时杨真需要负担四个幼子的生计,其中天生多病的儿子使杨真一家的生活举步维艰。然而,雪上加霜的是杨真偶然发现自己已身患绝症,为了能够在过世之后留给妻子和儿女一份财产,杨真决定铤而走险。相比于杨真而言,林一祥的生活和事业则较为顺利,林一祥不仅是警局中的有为青年,还拥有一个温柔貌美的女友。但美中不足的是女友的父亲对林一祥从警所获得的微薄收入十分不满,为了改变女友父亲对自己的看法并与心爱之人独立生活,林一祥也对这一窃听得来的不义之财十分心动。作为刑事情报科的组长,梁俊义一直反对杨真和林一祥瞒报上级、非法牟利的举动,但天性犹豫不决的他最终也默认了这一举动。在《窃听风云》中,“麦庄”设置了三位走向正义对立面的香港警察形象,并将他们犯罪背后的无奈呈现而出,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呈现出扼腕叹息之感。凭借出色的人物形象设置和故事情节布排,《窃听风云》一举斩获香港电影金像奖、亚洲电影大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中的多项大奖及提名。

《窃听风云》系列影片的第二部《窃听风云2》上映于2011年,在《窃听风云2》中,“麦庄”二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窃听故事,讲述了由吴彦祖饰演的退伍军人司马念祖为父报仇的故事,由刘青云饰演的证券商人罗敏生和由古天乐饰演的督察何智强牵扯其中。这部影片在内地上映6天便获得了过亿元的票房收入,同时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及最佳影片题名。在《窃听风云2》中,“麦庄”二人虽然设置了罗敏生、何智强两个较为丰满的商人形象和督察形象,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司马念祖这一复仇者形象。通过窃听等非法手段报仇的司马念祖无疑是整部影片中的“匪”,但其只身对抗操控香港经济发展的“地主会”的勇气和为父报仇及救助股民的决心却极大地丰富了这一心狠手辣的匪徒的形象设置。在影片中,司马念祖精心设局,揭露“地主会”的恶行,并最终用生命完成了复仇,拯救了被套牢的股民。这样亦正亦邪的窃听者形象不仅是“麦庄”二人在匪徒形象塑造上的新突破,也成为《窃听风云2》中的亮点所在。

上映于2014年的《窃听风云3》是麦兆辉和庄文强《窃听风云》系列影片中的第三部。与《窃听风云2》一样,《窃听风云3》依然以刘青云、古天乐和吴彦祖三人为主演并再次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此外,该片还引入了周迅、叶璇、方中信、黄磊等重量级的内地及香港演员,上映一周便取得了一亿五千万的票房收入,并斩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在这部影片中,“麦庄”二人将房地产行业的故事搬上银幕,展现了香港的“丁权”问题和收地运动,相比于《窃听风云》系列影片前两部的商战题材而言更接地气。《窃听风云3》的故事围绕着香港新界的陆氏家族展开,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大都经历着情感与金钱之间的纠葛,在不同的选择中走向了不同的结局,其间呈现出的是人性的光辉与人性的阴暗。陆家外姓表亲罗永就曾是陆家三小姐陆永瑜的男友,二人在陆永瑜父亲的反对下被迫分手,但其对陆永瑜的爱却从未改变,为了帮助陆永瑜操控家产而杀死了表亲陆永远,在爱情面前迷失了善良的天性。而在金钱面前彻底迷失的陆永瑜不仅利用罗永就的爱杀死了亲兄弟,还间接地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最终与罗永就一起死于爆炸之中。罗永就的狱中好友阿祖是一位电脑高手,曾协助罗永就窃听陆家兄弟,虽然阿祖是一个藏身于黑暗之中的窃听者,通过窃听谋取钱财,但阿祖却通过窃听得来的消息和金钱帮助被房地产商欺骗的无知村民,最终在窃听与收地事件过后获得了真挚的爱情。这样善恶终有报的人物形象设置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中国内地的主流价值观念,体现了香港警匪电影在人物形象设置方面的新变。

回归前的香港电影更多地受到了西方电影中的娱乐化倾向的影响,[4]回归后的香港电影则受到了内地市场的影响而出现转型。透过“麦庄”二人的《窃听风云》系列影片在内地的热映,我们看到的是包括警匪片在内的香港电影在创作思路与人物形象设置等方面的转型,正是香港电影创制的新模式使其走出了世纪之交的困境,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洪声,宋家玲,刘桂清.香港电影80年(导言)[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35.

[2] 张燕.映画香港制造——与香港著名导演对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7.

[3] 索亚斌.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23.

[4] [美]骆思典,刘宇清.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参照美国看中国电影的市场化前景[J].当代电影,2006(02).

[作者简介] 林巧云(1980—),女,河南光山人,文学硕士,安阳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警匪片香港电影新模式
论1930年代上海与香港电影的多元互动关系
香港电影:似水年华,如“影”随形
《拆弹专家》逆袭五一档,这是香港警匪片复兴的开始么?
《东方电影报道》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