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素蓉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论MTI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写作中导师的三重作用
荆素蓉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目前,可选的翻译硕士(MTI)学位论文写作模式中,翻译实践报告是其中适用面较广、操作性较强的一种。但从实践任务选定到论文选题及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充分合理地发挥导师的作用。文章以作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分析阐述了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导师如何充分发挥“因势利导学生选材、全程参与翻译过程、及早帮助学生选题”这三重作用,以确保学生顺利完成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的写作。
MTI学位论文写作;翻译实践报告;导师的三重作用
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得到广泛的讨论和探索的同时,作为体现培养导向、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翻译硕士(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以下简称MTI)学位论文的写作也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学位论文的规范化,是MTI教育整体规范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从题材选取到开题报告,从论文写作再到最后的论文答辩,都留给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有待解决的诸多问题。
国务院(教育部)学位办公室颁发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07〕78号文件)中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口笔译实验或研究,并规定了相应的三种类型学位论文的字数,但并未明确每一种论文类型的体式写法和考评标准。根据中国知网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对MTI学位论文写作模式的原则性探讨已有不少,涉及的写作模式有:翻译述评①、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翻译调研报告②和翻译研究论文③。穆雷等进一步提供了后五种学位论文写作模式的模板。2013年,经过两年的摸索之后,笔者所在学校MTI教育中心最终选定了翻译实践报告作为翻译硕士研究生统一的学位论文写作模式。这一决定既是为了便于指导和管理,又考虑到本地实际的一种切实选择。由于所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现有条件的限制,笔者所在单位MTI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翻译实习岗位,因此也就很少有学生可以选择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而选择学术型研究论文又与MTI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践导向相龃龉。因此,翻译实践报告就成了顺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不二之选。
翻译实践报告这一写作模式是从现行MTI指导性培养大纲规定的“项目”模式细化而来的,是学生对具体翻译实践情况的汇报和总结,将自己参与实践的情况以翻译实践报告的形式呈现。穆雷等提供了翻译实践报告的提纲模板,依次包括:(1)翻译任务描述(翻译任务背景介绍、任务性质、笔译原文本的性质和特点/口译任务的特点、委托方要求完成的形式、期限、质量等);(2)翻译过程描述(译前准备:翻译人员的确定和分工、翻译辅助工具的准备和术语表的制定、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计划的制定、翻译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拟定;翻译过程:翻译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译后事项:审校质量控制情况、审校人员的确定、审校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委托方的评价);(3)翻译案例分析(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类型,分析案例应来自翻译任务所涉及的文本,可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例子,按照其所代表的问题类型进行分类;对翻译问题的理论思考及解决过程运用一定的翻译理论从翻译策略、翻译技巧等方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探讨;尝试性结论:针对同类问题的翻译对策归纳出一般性、概括性的结论,提出建设性的翻译对策);(4)翻译实践总结(翻译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及相关思考、对今后学习工作的启发及展望);(5)参考文献;(6)附录(项目翻译原文本及译文本、术语表、所使用的翻译辅助工具列表、委托合同)。④
这一提纲模板没有附上完整成型的论文样本,但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大致遵循这一模板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本地社会发展需求、可用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翻译实践活动的普遍特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进行了调整。但从2013年至2015年前三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翻译实践报告写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在准备阶段,一些导师在安排待译材料时忽略学生能力水平,按照自身学术兴趣和科研需求给学生安排硬性翻译任务。而非翻译研究方向的校内专职导师在帮助学生确定翻译任务时则会感到无所适从,倾向于任由学生凭个人兴趣选题而不加引导。这两种情况导致了学生翻译选材不是过难就是偏易,均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和体现。在翻译阶段,很多导师由于教学和科研任务比较繁重而对学生的翻译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检查,即使是在学生完成至少10 000字的翻译实践任务之后,导师对整篇译作的校阅也大多是局部段落抽查,而非通篇审读,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学生译作的质量都未能得到有效评估,进而影响他们对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反思与归纳。在写作阶段,很多导师由于没有参与学生翻译实践而未能及早和学生讨论确定论文选题,在临到论文开题时才感到捉襟见肘,仓促选题的结果是导致不少翻译实践报告都流于泛泛而论,未能针对翻译实践中突出存在的某个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自身的教学反思以及访谈学生,笔者发现,未能充分合理地发挥导师(包括校内专职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的作用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知网提供的资料显示,论述翻译硕士导师作用的研究仅有两篇。朱波⑤主要探讨了教师在MTI教学中的几种不同角色,并未专门述及指导教师在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作用;蒋明思⑥探讨了导师在从选题、开题、写作到答辩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作用,但并未具体到某种写作模式。本文作者在借鉴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近几年的指导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针对上述问题的一些解决办法,即导师应因势利导学生选材,全程参与翻译过程,及早帮助学生选题。文本将以作者的教学实践为例来具体阐述对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导师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以下三重作用。
(一)因势利导学生选材
翻译实践报告是学生将自己参与实践的情况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加以呈现。因此,这一类型学位论文写作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一定要真正参与翻译实践。那么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翻译实践的机会或者说翻译实践的待译材料从何而来。从前三届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翻译实践机会来源大致有四种:各门笔译专业课作业、培养单位与出版单位合作的翻译项目、导师安排的翻译任务以及学生自己选择的翻译练习。第一种来源提供的翻译实践机会较多,但翻译量一般不够大,且选材有些杂散,不利于学生发现总结有规律的翻译问题。第二个来源提供的实践机会偏少,尤其是在笔者所在单位,到目前为止仅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过合作的翻译项目,且项目周期偏长,无法很好地与学位论文选题及写作过程相契合。相比之下,导师指定翻译任务或者由学生自选翻译材料构成了MTI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来源。
以笔者所指导的前三届11名毕业生为例:其中,1名学生的翻译实践材料来自于一门专业必修课的汉译英练习,1名学生选择了外研社名著翻译项目作为自己的选题来源,5名学生的翻译实践材料由笔者指定,1名学生的翻译材料来自校外兼职导师,3名学生为自选材料。其中指导教师(校内专职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帮助选定的翻译任务占到了82%。由此可见,导师在帮助学生选定学位论文翻译实践材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MTI人才培养目标特别强调专业性和高层次性。在笔者看来,这一特色不仅体现在教育层次的提升,而且体现在翻译硕士所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素养。出于这一考虑,笔者给MTI学生指定翻译实践任务时有意选择了国外翻译学者基于实践撰写的翻译研究论著。从理论上来讲,完成此类题材的翻译实践任务可以让学生一举三得:首先锻炼了翻译实践技能,其次了解了翻译理论观点,再次可以将相关论点应用到论文写作中,进而提高论文质量。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笔者为第一届毕业生指定的第一次翻译实践任务是《历史上的译者》(Translators Through History)一书,要求六名学生分工完成。但在通读原文之后,学生们一致反映原文本包含大量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文化信息量很大,翻译有相当难度。在仔细权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任务难度之后,笔者调整了实践内容,将专有名词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最终有一名同学将其确定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笔者指导后两届毕业生选择得译文本时汲取了经验教训,笔者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翻译能力,因人选材,保证了翻译任务的顺利完成。目前,已节选翻译的有《历史上的译者》《翻译研究指南》《翻译教程》《翻译的艺术》《翻译研究路线图》等著作。
此外,在遇到有明确兴趣指向的学生想自选待译材料时,导师也应该适时适度地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不应任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笔者指导的一名2014级研究生对于体育和心理学方面的内容都感兴趣,在选材时犹豫不定。于是笔者建议其搜集了两方面的资料,然后和她一起分析了文本内容、难度及篇幅,最终确定了15篇通俗心理学文章。事实证明,这名同学在完成翻译过程中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积极认真、按时保质地完成了所有翻译任务。
综上所述,无论是导师指定还是学生自选,导师在选择翻译实践材料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导师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因势利导,可以帮助学生选择翻译更有意义的文本,降低文本选择的随意性,把握好文本的难度,避免过难或过易,保证待译材料既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能更加容易地发现问题,进而在实践报告中能有感而发,避免泛泛而论。
(二)全程参与翻译过程
在确定翻译实践材料之后,学生就进入了实际的翻译过程,在一段时间之后产出译文初稿。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理解原文,并把这种理解恰当地传递给读者的过程。它由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组成,即理解、传达和校改。⑦导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理解和传达阶段,导师主要以答疑者的身份出现。笔者在指导2013级的三名学生时,每周安排了一个小时的读书会,在讨论事先读过的翻译类著述之外,还特别增加了一个答疑环节,帮助学生们解决各自翻译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和表达问题,以尽可能减少错译误解、表达不当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最后校改阶段集中审阅的工作量。此外,由于课程较多,课程作业繁重,学生的精力分散,不是当务之急的翻译实践任务常常会被推后,出现拖延症,影响翻译进度。每周一次的导师见面答疑会还可以发挥督促监控的作用,保证学生每次都要有新的进展,避免出现最后赶工粗制滥造的情况。
译文初稿完成之后,就进入到校改阶段。这时,导师将以审校者的角色出现。导师可以先安排学生之间互校译稿,然后自己再对译稿进行抽样检查或通篇审阅。笔者在指导2012级的两名学生时就大致采取了这样的做法。首先,笔者为两名同学选定了翻译实践材料(《翻译研究指南》中的第三章“翻译与语言学”),安排她们分工合作完成。在完成译文初稿后,两名同学交换译稿进行了相互校对,然后提交译文初稿。在拿到初稿之后,笔者对译文纸质稿进行了通篇审校,标出了错译误解或其他不周之处,然后每周安排一个小时和学生见面讲评她们的译文,指出问题并分析成因,保证她们接下来的译文修改质量。全文审校需要教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大,“审校译稿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指导论文还要困难得多,特别是在审校那些语言质量较差的译稿的时候。”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指导2013级三名学生时进行了调整。在第一学期末选定导师之后,笔者随即帮助三名学生确定选材,在寒假期间开始翻译,要求他们在开题之前必须保证完成至少10 000字的翻译任务量。第二学期一开始每周安排一个小时的读书会,就指定阅读的翻译论文展开讨论的同时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如前所述,这样的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译稿的错译误解,进而分散全文审阅的工作量,避免因无法保证时间集中审阅而使校对质量大打折扣的情况发生。
学生译文质量评估是MTI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译文质量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报告的有效写作。从已毕业的三届学生的情况来看,笔者尝试的做法已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学位论文评阅老师的反馈意见显示,笔者指导的学生翻译实践质量均较高。因此,导师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想方设法地监督检查学生的整个翻译过程,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其译文质量。
(三)及早帮助学生选题
一般来说,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包括三个环节:选题(开题)、写作和答辩。而选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导师在这个环节是否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写作并进入答辩环节。
顾名思义,翻译实践报告的选题自然来源于学生亲自参与的翻译实践任务。而如前所述,在翻译任务选定方面存在的偏向性或随意性问题导致很多导师和学生在选材时都没有顾及到学位论文的选题问题,临到选题的时候才慌了手脚。马会娟曾描述过类似的现象:“有的学生非常认真地对待文本的翻译工作,但最后对翻译报告的撰写却无从下手。特别是由于开始时对翻译报告的撰写重视不足,一直到了最后时刻才匆匆忙忙地确定探讨的题目,或直到该交翻译报告的初稿时还在频繁地更换题目。这都影响了翻译报告撰写的质量。”⑨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在第一届学生的选题过程中上述情况的确出现了不少。为了减少学生选题的盲目性,保证选题质量,笔者认为,导师应该注意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在和学生沟通商定选材的时候,就要明确提醒学生这个翻译任务是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笔者在指导最近两届学生的时候有意识地强化了这一做法,2013级和2014级共7名学生都是在选定翻译材料的同时就明确了学位论文的选题将来自这一翻译任务。这种事先明确选题来源的做法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在接下来的翻译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完成任务及时,基本没有出现懈怠和拖延,为之后的选题奠定了良好的译文基础。
其次,在学生完成翻译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导师应充分利用每次见面上小课的机会,发现译文中存在问题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归纳总结,反思某一问题是否经常出现,随时为选题做准备。笔者在指导2012级两名学生时,对其翻译实践任务的译稿进行了全文审阅以及通篇讲评。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一名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基本都是理解问题,而另一名学生则注意到自己的问题主要在表达方面,具体体现为没有把握好对原文信息的适量传达。在了解到学生的这些问题之后,笔者及时建议可以将相关问题作为翻译实践报告的选题来源。结果证明,2012级两位同学在选题上花费的时间明显比第一届同学少。实际上,在翻译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少学生只是觉得翻译过程有问题,但却无法明确说出问题是什么,这就需要导师密切跟进学生的翻译过程,掌握学生的翻译情况,分析其译作特点,共同探讨最突出的问题,进而确定选题。
如前所述,穆雷等提供的翻译实践报告提纲模板是合理可用的。当然,各个培养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翻译实践报告的主体部分依次包括:(1)翻译任务描述;(2)翻译过程描述;(3)翻译案例分析;(4)翻译实践总结。⑩(11)其中翻译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就翻译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运用一定的翻译理论,从翻译策略、翻译技巧等方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探讨,最后给出尝试性结论,即归纳出针对同类问题的翻译对策或者提出建设性的翻译对策。从前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来看,这一部分是最让学生感到棘手的。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问题进行分类,也不清楚如何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来为自己的论点服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导师还应注意在以下第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每周的小课除了跟进翻译进度并和学生讨论译文之外,导师还可与学生讨论课前安排给学生阅读的一些基于实践的翻译理论类文章,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意识,为实践报告中案例分析的撰写积累可资借鉴的论据来源。从2013级学生开始,笔者在每周的小课中安排了一个读书讨论会的环节,首先从阅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翻译研究论文集》开始,在讨论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翻译实践和前辈学者译家的论述进行对照,理解内化他们的观点,以备撰写实践报告时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论据支撑。这一做法在一名2014级学生的选题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效用。该同学在研读了中国传统译论中有关“信”“顺”之争的文章之后,联系自己英译汉翻译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确定翻译实践报告的主题一通过案例从“信而不顺”和“顺而不信”两个方面来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顺利确定了论文选题以及写作框架。
总而言之,导师可以在翻译过程的各个阶段采取各种有效的做法来为论文选题做准备。这样早在开题报告会之前,学生就基本能顺利确定选题。
综上所述,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上述导师的三重作用来有效地加以解决。当然,导师的作用绝不止于上述这三个方面。比如在确定选题之后,导师还可要求学生去了解相关问题前人的研究成果。翻译实践报告并不是纯粹的主观性陈述,尤其案例分析部分是需要借鉴学术型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模式,经过必要的文献查阅和综述之后,酌情引用前人的观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导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读书笔记等手段来确保这一环节落到实处。
尽管经过近十年的发展,MTI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已逐步走上了正轨,但在很多环节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待解决,学位论文写作就是其中之一。从现实的发展来看,论文写作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应和培养单位所在地区的实际相结合,而不必强求全国统一。因此,笔者所在单位将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模式统一为翻译实践报告是顺应实际的合理选择。针对目前在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导师作用。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的写作与其他类型的学位论文(尤其是学术研究型学位论文)写作相比,对导师的翻译选材视野、翻译实践能力、翻译理论知识以及学术写作能力提出了更全面、更多维的要求。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导师的多重作用是笔者近几年一直在思考并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少有先例可援的情况下,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初步总结出了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导师可以发挥的三重作用,即指引学生选定翻译实践任务与待译材料、参与整个翻译过程以监督翻译进度与评估翻译质量、及早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最终确保学生产出高质量的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笔者认为,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导师未能合理有效地充分发挥这三方面的作用。那么,要想让这些作用真正落到实处,指导翻译实践报告类学位论文的导师就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翻译知识视野,加强自身的翻译实践能力和翻译理论修养。在教学之余,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大量从事翻译实践,广泛阅读翻译理论著述,深入系统地赏析名家名译,以切实提高自身在翻译实践任务选择、译稿质量评估以及归纳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方面的敏感度和有效性,进而彰显出不同于其他类型学位论文导师(尤其是学术研究型学位论文导师)的实践与理论密切联系的独特优势。
注释:
①陈琳、章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翻译述评”的撰写模式研究》,《中国翻译》,2011年第6期,第46-49页。
②(11)穆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模式探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1期,第77-82页。
③④⑩穆雷、邹兵、杨冬敏:《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参考模板探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第4期,第24-30页。
⑤朱波:《试析翻译专业硕士导师的多重角色》,《中国翻译》,2011年第5期,第53-55页。
⑥蒋明思:《浅析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在学生论文完成过程中的角色》,《科教导刊》,2012年第5期,第143-144页。
⑦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6页。
⑧⑨马会娟:《MTI学位毕业论文写作模式探讨——以北外奥组委翻译班毕业论文撰写为个案》,《上海翻译》,2010年第2期,第48-52页。
[1]郭聪.《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评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
[2]黄国文.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On the Three-fold Roles of MTI Supervisors in Guiding the Writing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Report Dissertations
JING Su-r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06)
Of the writing models available for an MTI graduation dissertation,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report makes the most applicable and operative one.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writing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report and that no special at-tention has yet been given to this issue.The author makes a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and finds th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tudents'paper writing has much to do with the supervisor's failure in playing a proper role.On the basis of her own thesis advising experience,the author suggests that,to ensure a student's smooth completion of his/her dissertation,the MTI supervisor should fully play his/her roles in three as-pects:guiding students in selecting materials to be translated,participating in the whole translation process,and helping to specify the disser-tation topic as early as possible.
MTI dissertation writing;Translation practice report;Three-fold roles of the supervisor
H085.4
A
2095-6967(2016)03-067-07
[责任编辑]:张兴
2015-12-05
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竞赛活动的英语拔尖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2015005);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汉语博物馆资料英译研究”(01050215100056)的阶段性成果。
荆素蓉,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