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於清,廖彦富
(吉首大学a.哲学研究所,b.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品格及其现实意义
刘於清a,廖彦富b
(吉首大学a.哲学研究所,b.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具备良好的学术品格是学者的立身之本,学术品格是一个学者基本的学术良知,应当成为学者应有的自觉价值追求。近年来,浮躁风气是国内学术界表现最为突出的特征,克服浮躁之风,治理学术失范,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广泛共识。马克思恩格斯的勤奋刻苦、严谨求实、敢于质疑、大胆创新、淡泊宁静、谦虚诚实的学术品格,对我国当前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学术品格;现实意义
我国学术界存在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等倾向已是不争的事实,治理学术失范已经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目前经过各种他律机制的约束,仍然达不到整饬学术道德的整体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者学术品格的追求。品格是学者的灵魂,良好的学术品格传播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学术自律和学术自觉的形成。本文重点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品格。马克思恩格斯在做学问上形成的勤奋刻苦、严谨求实、敢于质疑、大胆创新、淡泊宁静、谦虚诚实的学术品格,对我国当前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品格
学术研究离不开研究者的勤奋,做好学问是建立在研究者扎实的知识积累上的,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在做学问中才能厚积薄发。因此,勤奋是科学研究者首要的品格和必备品质,研究者以勤奋为基础,可以兼收并蓄,吸收人类各种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恩格斯为了追求真理,通过自身的刻苦和勤奋,广泛地接触和吸收了世界各地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优秀文化成果。在整理修订《资本论》第二卷手稿时,为研究需要,马克思50多岁仍自学俄语,并系统地阅读了大量关于俄国土地关系的资料,并打算“在第二卷中非常详尽地探讨俄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1]。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整理马克思遗稿时发现,马克思仅阅读俄国统计学方面的书籍就多得不可胜数了。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继承者列宁所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中概括出来的。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期间,“发狂似地通宵”工作,在写作的最关键时期,马克思白天在博物馆里钻研,晚上则在家中进行写作。他给恩格斯的信中这样说道:“损失一点时间对我来说都是不可弥补的,因为无论如何我不能中断我的工作。”[2]每天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严重影响了马克思的身体健康,肝病、风湿病等疾病不断困扰着追求真理的马克思,马克思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学习和写作上,以致于在经济上非常拮据,经常入不敷出,连邮资和保险金都付不起,生活的困境却从未使马克思中断过自己的学术研究。恩格斯同样秉持勤奋刻苦的学术品格,“常常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直到深夜”[3]。在与马克思合作研究时,还向马克思学习过微分学,七十多岁还在废寝忘食地研究和写作。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研究,不仅勤奋刻苦,还严谨求实,不弄虚作假。在《资本论》第一卷尚未完稿时,恩格斯建议他把手稿分批出版,马克思却拒绝了。“在它们没有完整地摆在我面前时,不拿去付印。”[4]马克思不能忍受把未完成的东西公布于众,拉法格对此作出如下评论: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总是追求完美和严谨,总是觉得文字的叙述没有达到思想所达到的高度。《资本论》的写作前后延续了40年,资产阶级幕僚对于马克思的这种学术态度常予以指责,认为马克思搞研究不讲实际,马克思却认为:“我们这些不实际的人却要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而揭露那些卑躬屈节惟命是听的所谓历史学家们所捏造出来的东西。”[5]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起了《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整理遗稿是件十分费心的事,恩格斯要做的就是“辨认马克思的几乎为别人看不清楚的笔迹,并把它抄写下来,成为一份看得清楚的抄本。”[6]在整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时候,连核对印刷清样这样的小事,也是认认真真,从不马虎,仔细查对,细致到“每一印张都要校对三次。”[7]马克思恩格斯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不在于通过发表,获得稿费,而是为了把问题弄清楚。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由于种种原因,生前没有付印和出版,马克思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到:“既然我们己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8]恩格斯曾对考茨基那种只为稿费而写作的做法,进行过无情的批评。以弄清问题为目的学术研究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求实的学术品格与态度。
二、敢于批判、大胆创新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以“怀疑一切”为自己的座右铭,敢于对已有理论与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马克思的博学是建立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的。从大学时代起,马克思敢于批判、敢于质疑的态度和方法就开始形成。马克思博览群书,对于读过的书籍,都做有详细的摘录,在后来的写作过程中,还大量的引用别人的原文加以批判和分析。批判意识的真正体现,是在其博士论文中,马克思一方面继承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唯心主义哲学等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却更多的看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超越,批判了黑格尔的宗教思想的保守性,突破了黑格尔把自由归结为抽象的逻辑自由和精神上的解放的局限性等。马克思早年是典型的青年黑格尔派,但绝不是盲目的追随者,他只继承合理的部分。马克思与大多数的青年黑格尔派不同,当其他人都主张拥护资产阶级和有产市民阶级的政治目的时,马克思早以看出了事情的本质,绝不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效劳,而是决心站在全体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了。[9]马克思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同样敢于怀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马克思一方面高度评价《物种起源》,认为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物种起源》的某些观点提出了质疑,马克思指出,残酷的生存斗争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达尔文错误地运用了马尔萨斯理论,没有认识到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10]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开展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具有的强烈的批判精神,通过对旧哲学的批判,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创新是学术具有生命力的保障。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大胆创新的学术品格;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以无产阶级解放的实现途径为例,恩格斯有一篇专门论述暴力的文章,早年的恩格斯倾向于暴力革命,他指出:“只有通过暴力消灭现有的反常关系,根本推翻门阀贵族和工业贵族,才能改善无产者的物质状况。”[11]1845年,恩格斯又说:工人阶级要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唯一可能的出路就是暴力革命。”[12]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3]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策略作了重大改变,恩格斯指出:要达到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还远不能以一次重大的打击取得胜利,而不得不慢慢向前推进,在严酷顽强的斗争中夺取一个一个的阵地。”[14]恩格斯思维的转变,告诉人们无产阶级革命,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不能急于求成。晚年的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在对无产阶级解放道路的深刻思考中,在思维方式上积极创新,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时代背景进行审视的结果,在对待暴力斗争的问题上,晚年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具体的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民族解放和独立,斗争的策略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应有区别对待,应做到因地制宜,在海牙群众大会上的演说中,马克思在论述工人夺取最高政权,选择斗争方式时,“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15]晚年在论述东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道路时,提出了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构想,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三、淡泊宁静、谦虚诚实的品格
淡泊宁静是学术品格,也是学术境界。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16]一个学者只有孜孜不倦,淡泊名利,甘于寂苦,经受得住各种诱惑,用坚忍不拔的意志与毅力去克服种种困难,方能做出学术精品与上品。正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众所周知,马克思是在常人难以想象、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下进行学术研究的,从1850年开始,马克思的贫困日甚一日,不断地与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必需品(牛奶、面包、煤炭)作斗争,期间还包括疾病困扰着马克思。1857年12月致恩格斯的信中这样写到:“目前我的经济困难比平日更加严重……我得到的钱,总有三分之二立即用于偿付旧债。”[17]1859年1月,写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后,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倒霉的手稿写完了,但不能寄走,因为身边一分钱也没有,付不起邮资和保险金,而保险又是必要的,因为我没有手稿的副本,所以我又不得不请你在星期一以前寄点钱来。”尽管生活艰难,但马克思依旧乐观,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半开玩笑的写道:“未必有人会在这样缺货币的情况下来写关于货币的文章! ”[18]1865年7月,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这样描述写作《资本论》时的状态,“我己经有两个月完全靠典当维持生活,愈来愈多的而且一天比一天更难受的要求纠缠着我。整个这段时间我连一文钱也不能挣。”[19]从《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到第二卷、第三卷手稿的撰写,马克思都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马克思为了追求自由的学术研究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即使在生活艰难和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也从不为物质利益所诱惑,不为权贵所折腰。1842年主编《莱茵报》期间,反动的普鲁士政府派人当面游说马克思到政府去任职,以获取功名利禄。马克思痛恨的封建专制政府,宁可选择流亡国外继续革命斗争。
谦虚诚实是从事科研的道德底线。马克思恩格斯从不抹杀前人研究成果。马克思从青年黑格尔派中脱离出来后,从不否认自己曾经是黑格尔哲学的崇拜者,并不否定黑格尔的历史地位。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的跋中,马克思公开承认,他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马克思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同样批判地借鉴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他们没有把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抹掉。恩格斯高度评价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己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20]马克思也认为,一个作家的名气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作家第一次提出某种思想,有责任指出这一作家的姓名。[21]在写作《资本论》时,马克思就大量地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客观地把每一条引文都标明了出处,作了说明。在马克思看来,具有诚实态度是做好学问的前提,马克思对于引用的前人研究成果,都实事求是地注明了引文出处,体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责任。恩格斯与马克思一样,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恩格斯却总喜欢把自己摆在马克思之后。马克思逝世后,甚至有人建议把马克思主义改称为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恩格斯婉言相拒:“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余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22]谦虚诚实的科研态度,贯穿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
四、对当前我国学术研究的启示
坐不了“冷板凳”,耐不住寂寞,学术浮躁,是当下我国学术界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术浮躁问题之所以愈演愈烈,既受学者个人学术品格、创新精神等个体因素影响,也与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社会体制等外部因素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的勤奋刻苦、严谨求实、敢于质疑、大胆创新、淡泊宁静、谦虚诚实的学术品格,为我国当前学术失范治理,学术道德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第一,要具有勤奋自律、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勤奋是一名学者必备的素质,无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学者,还是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都离不开勤奋。马克思的刻苦勤奋,是当下学者或科学研究者学习的典范。针对当下我国学术界存在的浮躁风气,我们更应具有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学问的追求,注重积累,厚积薄发。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实践和学术品格告诉我们:学术研究有其自身的发展演进规律,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要有长期坐冷板凳的决心,要有甘于寂寞,坚忍不拔的毅力。当下许多的学者或者科学研究者,知识积累不够,写文章找中介,请人代笔的现象比比皆是,缺乏勤奋与刻苦,做不到学术自律。在治理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等他律机制的建设上,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试行)》《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文件,我国政府对学术道德失范、学术腐败的惩治力度逐渐加大,但是治理学术失范仍旧困难重重,学者学术自律不够是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
学者应努力培养学术自律意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自律品格,对于培养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提供了重要启示,学术研究者要使自己形成勤奋自律、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术品格与学术态度,扎扎实实地做研究,练内功,不盲从,不逐流,加强自己的学术道德修养,反对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投机取巧和粗制滥造行为,端正自己的学术态度,自发的为规范学术道德建设作贡献。
第二,要有坚持学术积累、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学术研究也一样,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品格告诉我们:一是任何一种新理论与新观点的形成与提出,不可能是无源之水,也不可能是无本之木,而是建立在对现实中已有成果的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大多数时候,一个新观点的提出只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的一丁点的推进,但是如果没有原有理论作为基础,这一丁点的推进也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对已有基础和已有成果的把握,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的进步是建立在自己的学术积累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写作《资本论》,需要研究俄国土地关系,五十五岁仍自学俄语,可见“马克思的任何观点都不是无中生有的,所谓天才创造,都有它的来源,都是扎扎实实建立在他的广博而全面地研读基础上的。”[23]学术创新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甘心坐冷板凳”的精神和毅力。二是在科学研究中要有辩证地鉴别能力,取精华,去糟粕,大胆创新。恩格斯指出:“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24]马克思恩格斯最痛恨没有任何依据,就说构建思想体系的科学研究者。作为当代的学术研究者,只有不断的加强学术积累,积极创新,才能在本领域的学术研究上达到新境界。
第三,要追求淡泊宁静、淡化名利的学术境界。学问的高低与学术境界高低有着很大关系。当然学术境界高远的学者,未必就能够产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但是一个学术境界低的人,确是很难做出学术精品。王国维在谈诗时曾说: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冯友兰也曾有人生四境界的划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学者们受现实情况影响,很难有此情怀,职称、待遇、晋升等现实问题往往在学者的关怀与现实利益诉求之间产生了不平衡。当下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既有现行的奖励体制、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转型期道德失范等客观原因的存在,也受个人因素(好逸恶劳、沽名钓誉等)影响,使得部分学者极端利己的浮躁心理膨胀,极大地扭曲学者们追求的理想方位和方向,进而出现了拼凑编教材、数据造假、请枪手代笔等学术道德滑坡现象。这些现象损害了学术研究的环境,破坏了学术风气,直接地挫伤了广大研究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使学术研究可持续健康发展。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的场域下,完全摈弃物质利益并不现实,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满足了基本生存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学者们更应秉持敬畏学术之心,坚持学术道德操守,追求合理淡化名利的学术自觉境界,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应把自己的名利之心建立在道德和良知的底线之上,追求物质利益上的合理淡化与精神理想上的无限追求的崇高境界。马克思恩格斯淡化名利的境界,应当是目前浮躁风气之下少数浮躁学者镇定心灵的一针镇定剂,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549.
[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4,136.
[3]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智慧的明灯:回忆马克思恩格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1.
[5][11][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1-142,550,285.
[6][9]【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恩格斯传[M].北京:三联书店,1975:23,4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74.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3.
[10]张玉宝.马克思与进化论——对马克思与达尔文学说关系的重新思考[J].社科纵横,2011(10):7-9.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8.
[14][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3,242.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79.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
[17][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6,370-371.
[19]吴兴人.《资本论》为什么要献给威廉·沃尔弗[N].文摘报,2009-11-12.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6.
[21][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118.
[23]凡清.理论创新与学术积累[N].光明日报,2005-05-26.
(责任编辑:孙书平)
Marx and Engels's Academic Character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LIU Yu-qing1, LIAO Yan-fu1
( 1.Institute of philosophy, Jishou University; 2.College of Marxism,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 China )
Abstract:A good academic character i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cholars, academic integrity is a basic academic conscience, it should be the self-conscious quest for the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impetuous atmosphere is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vercoming impetuous ethos and academic misconduct has become a broad consensus in academia. Marx and Engels's hard working, rigorous and realistic, dared to question and made bold innovations, seeking less fame and wealth, whose honest and humble academic character, all of which provided an important inspiration.
Key words:Marx; Engels; Academic Character;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6)01-0072-05
作者简介:刘於清(1984-),男,湖南安化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哲学研究;廖彦富(1990-),男,福建三明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