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 张竞秋
差异化教学
——基于儿童经验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 张竞秋
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美国)奥苏贝尔
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即学生的经验,小学生的经验本文中称其为儿童经验。
所谓经验,就是从已经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知识。
儿童的经验就是他们在婴幼儿时期、幼儿园这段时间里经历过的事件中所获取的知识和经历。
在设计教学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和依托孩子们的经验。
我们都说,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学也应该因材施教。而差异化教学正是因材施教理论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教育理论。让每个孩子能在各自的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只有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做到基于儿童经验,才能真正找到儿童学习的难点,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地训练和引导。这样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1.读懂学生的起点
读懂学生的关键是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实际起点,才是教学的实际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观察和积累来了解学生的起点,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儿童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切中学生的实际难点。
2.读懂学生的差异
教师读懂学生的差异,其实最重要的是了解班里大多数学生的已有经验,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在这部分知识点上具有的发展潜力,也就是大多数学生的一般思维水平和学习发展阶段。这些都是教师制定基于儿童经验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
3.读懂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发展性,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现在要学习的内容,还应该将知识点置于整体的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
【案例】3-5=?
用一年级学生的观点来看,这个算式没有意义。
那么放长远点来看呢?当我们进入五年级,就会学习到负数。
当我们进入初中,就会学习到负数的加减法,那么3-5=﹣2。
如果我们仅仅把眼光放在当前,孩子们以后学到了这一部分知识就会感叹:原来小学老师说的是错误的啊!或者说:小学老师明明说这个算式是错误的啊,怎么现在又能做了呢?这显然是仅服务于当前的一种局限性的教育。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在我们一年级数学学习中,这样的算式是错误的,但是,当你们继续学习,以后你们还会有新的认识。这样的一种告知,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为其发展做好准备。
4.读懂学生的困惑
韩愈的《师说》这样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必须读懂学生的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对于学生的困惑,教师要能够准确地了解其困惑的原因,还要能够给予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每一次走出困惑,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份“柳暗花明”的欣喜,更加帮助学生走出学习障碍,更加接近成功。
1.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杜威认为,儿童经验的事物“不是分门别类地呈现出来的。感情上生动的联系和活动的连结,把儿童亲身的各种经验综合到一起。”这就说明了现实中的儿童是具体的、整体性的、活生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坚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基于儿童经验,才能达到儿童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的目的。
2.与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
现实生活世界中,儿童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除了学习,更爱游戏、玩耍、幻想,他们还任性,喜欢撒娇,他们喜新厌旧,缺乏耐心。而我们的教学往往是基于课程、基于教学目标的,面对这样活生生的儿童,我们必须转变过来,与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
【案例】开关灯问题
原题重现:晚上回家,按一下开关,灯就亮了,再按一次,灯又不亮了。小明的弟弟很淘气,一回家就连续按了3次开关,这时灯亮不亮?
如果连续按6次呢,灯亮不亮?
如果连续按15次,灯亮不亮?
如果连续按40次,灯亮不亮?
你发现了什么?和小伙伴说一说。
儿童经验分析:儿童生活中都有开关灯的经验,家里,学校里都有灯。但是这样连续开关灯,估计没有,更加没有提升到按单数次是开灯,双数次是关灯这样的数学理论知识。
基于儿童经验的引导:利用班级里的日光灯,我们一起做实验。老师来按开关,学生观察灯的亮还是不亮,并且记录下来,整理如下:
开(灯亮):按1次,按3次,按5次,按7次,按9次,……(单数)
关(不亮):按2次,按4次,按6次,按8次,按10次,……(双数)
根据我们现场实验的结果,我们发现了灯亮的时候,我们都是连续按了单数次的开关;而灯不亮的时候,我们都是连续按了双数次的开关。于是,一个看似很困难的问题,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结合现场实验,就这么轻松解决了。
3.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
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当前流行的生本主义,导学案教学模式,微课程都在诉说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有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符合儿童的学习节奏,即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兴趣能保持多久。对于教学来说,适合儿童的才是最好的。
4.尊重儿童的需要和权利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学生的需要和权利,这样才能使儿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羊儿们喜欢吃草,你若是给它们最鲜美的肉,它们也不会感激,因为那不是它们所需要的。给儿童最好的爱和教育,也应当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尊重它们的权利。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进步,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不断更新。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读懂儿童,基于儿童经验,实施差异化教学,才能找到最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儿童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