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策略,让“动手做”效益最大化

2016-04-11 12:37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史菊香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动手活动数学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史菊香

讲究策略,让“动手做”效益最大化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史菊香

数学中的“动手做”是苏教版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更是教材的一个亮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方面的课程总目标。

策略;小学数学;动手做;效益;最大化

数学中的“动手做”是苏教版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更是教材的一个亮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方面的课程总目标。本人在平时教学中,也注重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很牢固,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一、解决教学时间与“动手做”的矛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

1.精练课堂教学结构法

小学数学做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如下:创设情境,激活原有认知→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主动认知→巩固新认知,强化新认知。由此形成教与学两方面:教:寻求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发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冲突,组织探究活动。通过动手认识新知识,通过做中学分析对比知识,重组完善新知识,通过检测新知识,强化新知识;学:激活原有知识,产生认知冲突,建立新的认知,完善新的认知,运用新的认知。

2.精简教学环节法

新教材中,呈现出许多动手做数学的活动,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个单元中确定若干个重点内容开展动手做数学的活动,与传统课堂直接讲解学习内容相比,课堂的动手做数学所用的时间要多得多,如果学生真正地参与了活动,那么所花费的时间会更多一些。

3.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法

对于我校农民工的子弟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动手做,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在动手做学习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做中学思路的“乱”和“怪”;小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做中学数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作为教师就应该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在动手做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法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简化动手做教学目的、过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5.明确“动手做”教学目的和内容是前提

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爱好进行教学,其实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据应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明确陈述的目标有助于指引学生的学习。

二、注重策略,让“动手做”效益最大化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探索、研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会数学。

1.互动指导贯穿教学始终,避免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特别是公开课、比赛课中,都喜欢让学生“动动手”。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时,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等体验,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简单特点,这一做法,无论从探索知识规律方面来看,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都是有益的。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显著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动手操作的目的和实效,要对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调控。

2.把做、想、说结合起来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有目的的、主动的操作,有策略的操作。动手操作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但绝不能把动手操作简单地等价于“动手活动”。动手做数学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高度的思维含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把做、想、说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操作材料上,而缺乏探究热情。

3.动手做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兴趣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尽量模拟和贴近学生的真实世界,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学习任务,给学生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效的动手做是学生真正熟知的活动。

4.灵活、熟练应用数学教学方法,精练教学过程

例如,以“简单的统计”为例,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演示石门大桥上3分钟内经过的各种车辆,请学生尝试统计出各种车辆数。由于车的数量多,类型多,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统计结果各不相同,接着,教师适时引导:“统计时间短而车辆数又多,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后一致认为应该“合作”,于是,每六名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成员间进行分工,商讨统计方法,通过老师点拨后,同学们在合作中“做数学”,学会了简单的统计方法,每位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里在教师引导下,灵活应用了情景法、启发法、发现法、操作法、讨论法等,做中学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动手做”与“做中学”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多无所适从的矛盾的问题的困扰,以上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些教师的困扰。这些方法其实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因材施教,是一个综合的灵活应用的方法,希望抛砖引玉,为完善“做中学”教学做出我们的努力。

猜你喜欢
动手活动数学
我也来动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动手演示找错因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