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路上新困境 剖析成因亮措施——赋予农村初中数学理想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2016-04-11 12:37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杨卫东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导学困境交流

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 杨卫东

导学路上新困境剖析成因亮措施——赋予农村初中数学理想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杨卫东

新课改的“学程导航”教学范式正自上而下、轰轰烈烈地推进,已让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正悄然发生着变革:从“讲练”为主已向“导、议、学、练”交融共进的纵向深度推进。这样的变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体现,把本应属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的空间和互动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其在兴趣中参与、在参与中探讨、在探讨中感知、在感知中聚焦、在聚焦中会用、在会用中升华!如何达到理想课堂的境地,教师当务之急必须在课堂的“导学”上多思考,勤实践,下功夫,做文章,亮措施,追优化……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平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兄弟学校间听课交流后的真实感受,针对目前农村初中课堂教学已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层次的思考和剖析,也指出了措施调整的方向,旨在抛砖引玉。

一、第一板块之困境、分析与措施

1.现实困境

导学稿成了学生的笔尖练习流水线,看不到让学生真正去思考的新旧知识纽带链及问题转化关节点。

2.原因分析

(1)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研究、开发还不够深,只处于教的层面,未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如何学怎样思,故教学内容钻研不透彻、不到位是主要因素。

(2)知识的形成、发展是在感知、迁移、联系、猜测、验证、证明中逐步实现的,是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设置一个又一个问题去化解、去理顺、去驱动、去探寻、去思索。因此,教师对课堂学习目标的个性思考如何转化为场境的创设、问题的设置、困境的突破仍是目前难于提升的瓶颈所在。

3.改进措施

静下心来多磨书,结合学情定位准;二度开发现教材,潜入新知开发区;清晰导学新目标,明确思考大方向;感受成功真喜悦,创设诸多问题链;既有思考又有坡,既有练习又巩固;更能思疑且质疑,利于课堂再探讨。

二、第二板块之困境、分析与措施

1.现实困境

至少30%~40%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导学稿中的预习部分,给学习小组互动交流和求知探索带来了巨大阻力。

2.原因分析

(1)城镇化大发展的时代,造成了农村初中学生多极分化日趋严重。基础不牢、信心不足、习惯不好、勤奋不了、悟性不高等直接导致相当多的学生不能、不想乃至不要去独立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任务。

(2)有些教师平常对这一学生群体的关心不够,甚至对他们失去了信心,也是造成他们因自卑而越来越差的原因。

3.改进措施

多谈心交流,树自我信心;抓基础知识,做基本题目;常督促检查,勤面批面改;依自身努力,靠组内帮助;渐提高进步,能跟上节奏。

从导学稿始,有思又有练;课前有体验,课上乐交流。

三、第三板块之困境、分析与措施

1.现实困境

学生组内交流往往流于形式,校对答案成了学优生张扬的亮点,无法发挥出共同交流平台的潜在作用和每位学生体会交流的解惑释疑功能。

2.原因分析

(1)大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本身存在着诸多的单一和不足,加上正确完整清晰的表述又得依赖于逻辑思维的支持和问题分析过程条理化的组合,这些条件的真实缺乏已经造成了小组交流时组长报报答案,其他组员听听、改改、抄抄的窘境。

(2)学生没有养成耐心地倾听他人不同见解的习惯也是原因之一。

3.改进措施

强化生生在参与,要求人人在表达;既要答案的校对,更要思维的到位;组员可提困惑处,组内共同化解之;养成倾听好习惯,学会思考和表达;若是棘手皆无奈,组长及时抛出来;教师快速整理好,班内人人再思考。

四、第四板块之困境、分析与措施

1.困境之四

教师的导学策略单一而枯燥,大多还局限在学生组内交流、自我重新板书、检测互批自订的时空里。

2.原因分析

(1)学程导航范式的课堂教学结构已深刻改变着教师原有的上课方式,让学生多参与、多互动、多交流、多练习、多检测、多获知成了理想课堂的追求内容。因此,形式多了,流程定了,表象活了,结构牢了,思维也将定势了。然而,在充分利用学程的基础前提下,在如何去合情合理合适地导的方面思考较少,如:哪些地方必须要导?怎么导?何时何地导?导到什么程度最精准?导的方式能否多样化?如场境导学、点拨导学、提示性导学、示例导学、讨论导学等诸多方式方法的交错应用。

(2)在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们大多缺乏操作中的反思,缺少学习他人已有的成功经验也是原因之一。

3.改进措施

乐听他人课,勤作反思文;设置问题链,明言又暗语;创设新情景,人性化激励;全班化参与,点线面兼顾;上中下并进,形式多样化;时时生本化,学生多展示;教师多倾听,顺学自然导;策略随机调,导航成功了。

五、第五板块之困境、分析与措施

1.困境之五

当堂检测效度不高,分层练习设计缺乏,难以有效地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适合各自的均衡发展。

2.原因分析

(1)教师讲得过多、导得过细,使当堂检测时间过少甚至没有,这直接影响着这一环节的正常操作和有效收获。

(2)教师本身思想上的不重视和备课上的不充分,难于考虑学生间的差异,导致参考书拿来就用,教材试题直接使用,没有加以过滤净化、自我改编,以致无法使不同学生有着多样的选择、得到不同层面的健康发展。

3.改进措施

学生主体永记牢,教师主导不可少;留足空间给学生,探讨交流互动好;当堂检测绝不少;及时反馈快校正;班上学生差异大,所用试题先量化;所有练习都优化,只要思想能重视;只待行动有落实,不同学生均发展。

诚然,方向已经明确,工作任重道远,仍需共同努力。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思维,新的步伐需要新的节奏,让我们的思维强化升级,让我们的理念紧跟潮流,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方式在我们最科学最给力的措施下不断优化、不断奋进!愿我赋予你的一点正能量让我们一起在导学的路上找到立足点、解决困难点、发挥智慧点,那么农村初中的数学理想课堂定会早早实现!

猜你喜欢
导学困境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困境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