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6-04-11 12:37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社富中学邓宗友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情境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社富中学 邓宗友

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社富中学邓宗友

当下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正面临着教学目标模糊不定,教学步骤不清晰,教学过程懒散,教学效率低下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了初中生数学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度,甚至影响了学生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阻碍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推进步伐。让数学课堂教学合理有序,具有针对性,成为了广大初中数学教育者探究的热点话题。经过长期的争论,主题式教学策略逐渐走入初中数学课堂。本文就主要围绕主题式教学展开讨论,结合相关数学实际例题给读者详细说明主题式教学是如何高效地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

教学策略;主题式教学;初中数学

主题式教学策略主要是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混乱、教学流程不清晰、没有明确教学目标或者学生听课线路偏离最终教学任务、学生主动性较差等问题产生的。顾名思义,主题式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主题鲜明,数学探究任务明确。有了一个主题思想,大致的学习方向就确定下来了,学生就不至于脱离课堂教学。主题式教学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是教师抛出教学主题,让学生明确教学任务,抛出主题的方法可以是直接亮出教学目标,也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学生成功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所达到的结果就是教学目标。第二就是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探究学习,可以是独立学习,也可以是同学师生之间交流讨论。最后一步就是学生回到主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主题要求是否符合,也可以向教师提出反馈。主题式教学的步骤大致就是这样,它的灵活性较强,教师发现教学步骤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及时做出调整。主题式教学主要考验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于学生和教师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虽然说教师在上课之前直接抛出主题会简洁明了,而且节约时间,但是直接抛出主题,引出教学目的就减少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探索的神秘性,利用情境的创设来引出主题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而且真实的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就是直接说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掌握的新知识点,然后教师再按部就班地教学,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长期存在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日益僵化。教师在设计情境引出主题时还要注意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情境要紧紧贴合主题,聚焦主题。而且情境的创设要与数学生活相关,让学生有迹可循,抓住实际生活中的已知数学条件。例如,教师要引出教学主题“学会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人教版初中数学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来创设情境:在生活中,计算路程和车速是常常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数据也经常需要被用到,汽车上坡和下坡的速度明显是不一样的,我们已知一辆车上下坡的速度和用时,怎样来计算出上下坡的路程呢?接着呈现具体题目:“汽车在上坡时速度为28 km/小时,下坡时为42km/小时,从甲地到乙地用4.5小时,返回时用了4小时20分,问:从甲地到乙地,上、下坡各多少千米?”学生思考一阵之后,教师就自然地亮出主题:没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主题一确定,下一步就是学生围绕这个教学主题主动地设计适合自己特征与风格的学习计划。主题式教学不仅仅注重教学主题的明确与突出,它也淡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侧重学生创造性、实验性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看,主题教学的策略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初中教学方式,是一个以教学主题挂名的新型的侧重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主动性激发的数学教学模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保留自己的学习意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合作学习。以教学主题为目标和线索,搜集相关资料,熟记相关公式定理,或者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发现新的信息等,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桥梁。在这里特别提一下合作学习在主题式教学法中的运用,以上述数学题目为例,学生明确了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题,确定了教学目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分工合作。一部分学生负责解析题意,剖析题目所表达的意思,列出已知条件、数据和要求的内容;一部分学生负责搜集相关材料,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标准表达式,其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因为是实际问题,所以还要了解列二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实际条件,比如速度为零的意思是车子是静止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负责计算,最后安排学生进行检验,检查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

三、学生反馈与交流

“主题”贯穿主题式教学法的始终,主题式教学法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学生的反馈和师生的交流。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探究结果是否与教学主题相符合,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达到了教学主题的要求。学生通过反馈的教学环节可以将未解决的问题和教师同学一起探讨,直到问题解决。通过师生交流,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网络,通过教师的提点将原来的知识空缺补齐了。同时反馈和交流能够创建一个和谐的求知课堂,为主题式教学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上述就是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法的三个主要环节。教师要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出教学主题,让学生聚焦在关键问题上,并致力于解决该问题,提高课堂的效率。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乐于探索、乐于创造。最后反馈环节解决了学生在探索时遇到的问题,细化了学生的知识网络。主题式教学法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兴趣学习机会。

[1]侯宗胜.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2.

[2]张辉蓉.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刊,2007.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