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小学 涂传山
略论如何衔接好中小学数学教学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小学 涂传山
数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两个联系异常密切的阶段,尤其是新课改提出的1~9年级数学课程标准,有机整合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使小学与初中的教学联系更密切,因此做好数学教学的衔接至关重要。下面主要探讨衔接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具体做法,以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从教学实践来看,小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由于自身心理特征及学习任务等的差异性,不仅学习方法、学习心理发生改变,且思维层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和小学有明显不同,很多学生难以快速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发展受阻。因此,如何衔接好中小学数学教学,使学生快速适应初中数学,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在数学教学中,不管是初中还是小学,教师都应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观念与规范,帮助学生形成坚固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从而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开展数学活动,不能受到小学升初中的考试的局限,要兼顾学生今后的学习,尽可能缩小中小学数学的差距
[1]。
例如,在小学数学阶段,教师应有机结合教材的内容,科学而规范地应用数学术语,避免让学生死记不科学的说法,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数学观念,如不要将有厚度的木板说成长方形,而要说其中一个面是长方形,从而为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学习立体图形预留空间;也不要说0是最小的数等不科学的说法,这样极易让学生形成刻板印象,从而对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产生负迁移作用。这样规范的数学用语能帮助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规范,能使中小学数学教学顺利地过渡。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启发思考、引导探究、课堂练习等,因为每一节的教学内容比初中数学少,所以教师有很多机会、时间采用探究方法。但初中数学内容偏多,教师在教学上多选择以讲授为主,需要学生进行接受式的学习,学生一时很难接受。所以初一数学教师应重视逐步由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向以讲授为主的方法过渡,帮助学生适应学习上的变化。
例如,针对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小学教学方法一般是让学生观察一组代数式,并引导学生比较、分类,然后加以概括,总结出概念,但初中教师往往会用自己的语言直接为学生概括出概念,即: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等式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后一种教学方法花费的时间较短,但忽略知识形成过程,忽视学生的探究学习,这对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很不利。因而初一数学教师不能因教学内容较多就忽视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可利用小步子、快节奏、多引导、重练习的教学方法来过渡,避免教学方法的差异给学生造成不适应数学知识学习变化的困扰。所以小学高年级和初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选择走中间地带,既要适当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又要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生长点、延伸点,要将每一节课的知识置于数学知识体系之中,处理好局部知识、整体知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整体性有更全面的感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知识、从不同的层次理解知识[2]。这就要求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系统而全面地了解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帮助学生逐渐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例如,“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节内容,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能直观了解这些概念,而初中阶段的重点并非让学生重新认识他们,而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用字母来阐述它们的概念,也就是当小学生说到线段时,其头脑里所闪现的是对应的图形,而初中学生说到线段,就应尝试将线段抽象成能简单表示线段的字母。因此,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和初中数学知识衔接密切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找到小学数学中在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对初中教学产生负迁移的内容,重视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等内容模块上挖掘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比较同类型数学内容,架起数学知识衔接桥梁,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和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倡学生认真听讲,并主动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进入初中以后,这种方法看起来简单,但很管用。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很多学生只要有一两节课没有跟上教师的步伐,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知识需要补习[3]。这就要求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讲授,利用课堂时间吸收更多的知识,并在课后利用时间加强自主练习,这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分割。因此,培养并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衔接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
例如,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在做作业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教师要及时鼓励;如果学生态度消极,教师要正确引导,培养良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因为知识离不开积累,按时完成作业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积累知识的时间,还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及思考速度,预防学生养成拖拉的陋习。另外,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学生在做作业或拓展训练中往往需要独立思考和解答,教师或家长则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情况下给予其引导或提示,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将作业完成,树立起问题不过夜的意识,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问,保持良好学习习惯。
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形势之下,衔接好中小学数学教学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注重衔接数学教学,还要坚持思考和探索能进一步衔接好中小学数学的科学方法,让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教学与学习环境,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为今后顺利学习更高阶段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姚菊丽.中小学数学之创新教学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4(20):183.
[2]张俊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2):56-60.
[3]吕寻琛,宋清爽.探索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时效途径和措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