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刘丽娜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刘丽娜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小学阶段学习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这其中不仅将学习到基础知识,更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因此,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行为习惯;对策及培养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李嘉诚说: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小学阶段学习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然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问题行为,比如课前准备不到位;上课铃响后,班级里不能迅速安静下来;举手习惯差;生活习惯差;不能很好地倾听,老师提出问题后,想到答案就直接说出来;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等。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呢?
1.学生的因素
首先和学生的年龄有关。低年级学生一般为6~8岁,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各方面的认知水平不高,并且没有受到正确、规范、系统的指导,导致了其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有些学生的问题行为并不是故意的,只是不能自觉地自我调控。而且小学生活泼好动,时常会被课堂上的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或者事物所吸引。有时会心不在焉地做些小动作,有时会脱口而出,打断别人的谈话,不等老师说完问题就抢着说出答案,等等。这样急切行为是不由自主的、不能控制的行为。此外,低年级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备受父母长辈的呵护,是祖父母手心里的宝贝,他们生活学习都是由家长一手操办的,这导致了他们的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主性。
2.教师的因素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的失策直接相关,甚至有些问题行为还可能是教师直接造成的,因而决不能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完全看成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有的教师会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甚至滥用惩罚手段。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和沟通的过程,而惩罚给这个原本活跃轻松的过程蒙上了浓重的色彩,罩上了灰暗的阴影。
3.环境的因素
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低年级孩子年龄较小,模仿能力特别强,而很多不良习惯都源于模仿,孩子多次简单地重复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习惯。就拿我们班来说,家长有的坏习惯孩子基本上也都会有,比如一些家长不文明的语言、小动作、沉溺于玩游戏、睡懒觉、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习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坏习惯的养成。这些大大小小的坏习惯在无形中成了孩子悄悄模仿的范本,还会不自觉地带进课堂。
综合上述,造成学生上课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创建高效课堂。
1.做好开学第一课。开学的第一堂课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课堂上不允许出现的,制订好课堂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所以我们要善于加以启发诱导,教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样他们就会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慢慢地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比如: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整齐摆放在课桌上;上课两手交叠放好,不要拿到下面去;回答问题举右手,在课上有什么事情要举手告诉老师,不能插嘴;其他同学回答问题要认真听,不能打断别人的话,等等。
2.适当地奖励,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常备星星贴纸,上课时奖给表现好的孩子或者在测试中得到好成绩的学生。学生们一个个为了得到老师的奖励而努力,班级里的学习氛围一下子变浓了。这些现象充分证明了小奖品奖励法是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
3.除了颁发小奖品外,对表现好的孩子最常用的莫过于及时表扬与评价了。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学生优良、进步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不仅能够激发该学生继续保持优良表现的热情,同时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使数学课堂呈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和谐景象。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位陈同学上课喜欢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有次上课时他回答对了一道问题,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你回答得真棒!要是你上课时再专注点,老师相信你还能回答对更多的问题,是吗?”他立马点头,我看到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在之后的课堂中,他总是坐得端端正正,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4.创造机会,让学生持之以恒练好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提出学习要求,这仅是训练的开始,还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训练,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可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方法反复提醒小学生:(1)暗示法,上课时见学生搞小动作就多看他几眼或者拍一拍手等,提醒他集中注意力;(2)稍停法,见学生分散注意力的时候,你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课,沉默那么一分钟,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3)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点一点学生的名字,给他提个醒,有时也可以让同桌互相提醒。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
5.改进教法,增强兴趣。学生是有思维、有个性的,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方式也是有选择的,只有当自身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以饱满的状态投身于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求知的兴趣,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比如在教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这节课时,我借助魔方、文具盒、球、羽毛球筒等日常用品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类立体图形,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这些物体非常感兴趣,接着我抛出一个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纷纷举例,连平时课堂上喜欢捣乱的小朋友都特别投入,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时学生在举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总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们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我们的行动。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课堂常规,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并及时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调整方法,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正常进行。